“生离死别”该如何面对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
  您好!曹文轩说过:“作为一个作家我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今天我想向您请教这个问题。
  第一次接触生死概念,是通过一本名为《天蓝色的彼岸》的小说,它是一位非常疼爱我的语文老师在调职前送给我的。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小主人公哈里从天堂逃回人间,同亲友道别的场景。在爸爸下班的路上,在那条他从前不耐烦走的小径上,用他幽灵的、虚无的手,紧紧拉着爸爸的手。与生前不同的是,他不再觉得这是件丢人的事,相反,他真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无论多少次看这段文字,都让我有落泪的冲动。这使我无限地联想到身边的人,害怕与他们离别。
  待我上了高中,却在电话里被告知,那位疼爱我的老师患淋巴癌去世了。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人一句轻描淡写的“患病去世了”就翻过了她的一生。
  出乎意料的,我没有恸哭,也没有食不下咽,寝不能安。是我年纪轻轻就能坦然面对生死了吗?我深知不是的,总在一些时刻,读到她崇拜的作者写的书会想起她,听到午后的音乐会想起她,她写在那本书上的赠言,我仿写了一回又一回……我不得不牵挂她。我甚至期待她也能像书中写的那样回来同我道别。她是否徘徊在我的窗前,是否回到过几年前的教室,是否舍不得这人间的四月天?
  如果上述的就是死别,那我认为生活中也存在着一种带有死别意味的生离——亲人的老去。曾经读过一句话:“事实上,机场比婚礼殿堂见证了更多真挚的亲吻。”我想,养老院的长廊一定比婚礼殿堂接受过更多恳切的期待。那里的老人总是很安静,每当我穿过那条必经的长廊去看望外婆,那些老人带着期待又满怀失落的眼神,总催促我加快脚步。我羞于接触那些目光,有一种深切的、发自内心的愧怍压迫我的颈椎,让我抬不起头来。
  我能做的,只有逃离,与其说我惧怕老人們的目光,倒不如直言我是惧怕死别。避而不见他们枯槁的面容,绝口不谈他们的样子给任何人听,仿佛这样,他们就可以不朽。我惧怕他们千方百计地疼爱我;惧怕他们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惧怕他们深夜打来电话,说自己哪里感觉不舒服了……我开始陷入无限的恐惧和忧虑之中,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远一点,却无可奈何只是徒劳。
  我知道人人都会经历生离死别,也想听听您的开解,让我面对时能从容一点,勇敢一点。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这种感觉,心理学家称之为“胜任感”。  与老同学们聚餐,惊叹A和大学时一模一样——不生小孩就是好,能永葆少女容颜;盛赞B的悠然自得——早生孩子早上岸,现在儿子都有媳妇了;话题渐渐到了C的儿子身上,他是托福班下了课,匆匆来赴我们的局,一路埋头苦吃,下午还有网球课。  C的儿子读高一,足够壮实,仍然是孩子似的喜笑颜开,但上唇微微有小胡须。问他打算学什么专业,C抢着说:“还是学
闺蜜说:“你让我想到一个段子。有一种长相叫好看,还有一种长相叫难看。”我无所谓地说:“你是想说我是第二种,对吧?”闺蜜笑了:“不,你是第三种,好难看。”我知道她是“颜控”,嘴巴又特别损,我也以为自己的承受能力已经被锻炼出来了,可当我听到“好难看”这三个字的时候,还是被刺激到了。  闺蜜说的没错,我的确很丑。17年了,从来没被夸过漂亮。小时候,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小朋友长得真健康,身体多结实。”到
每次谈论起哲学,总会有学生提到这样一些问题: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死亡”“人死后会去哪儿”……   生命因其有限性,令人敬畏并被人珍视,但人们对于永生的追求和探索却从未停止过,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命人研制长生不老药。现代科技一直在研发能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医学界甚至推出了冷冻人技术——在人被宣布医学死亡后将身体冷冻,待到医学发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解冻。   对于这些延长寿命甚至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青涩又熠熠生辉的夏天教室里窗框把金黄色的阳光切割成规则的形状课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空无一人温暖又寂寥同学们陆陆续续在年级办公室领取了录取通知书又一一离去一场温柔散去的宴席  我看到叶子在一叠信封里搜寻她的名字我轻拍她的肩膀她转过身来对我笑瞳孔里闪着水光我们的未来还那么漫长  那是2013年的事情。我们相识在高一的教室里,同桌叶子对我说:“如果疼痛是青春的一本相集,我多希望一下子就翻
丛治辰是我熟悉的评论家好友,不仅才华横溢,身量也渐渐“横溢”。作为一名文科学霸、北大中文系的博士高材生,他终也掩不住岁月的催迫,过上了身量与才华齐飞的日子——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我不得不说,这是文学评论家的职业病:常年在深夜里加班加点写文章,白天忙于授课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议,连健身也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幸好这位忙碌的青年始终乐观、健谈、善良,不好意思拒绝我点名请他回复这封有关高校人文氛围的读者来信
曾经听过一个传说: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这本是一段佳话,但却被一个和尚——法海禅师给破坏了,最后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  孩子们最爱看类似的故事,他们不懂爱情,他们只知道顺着自己的心去思考。他们的心是什么?冠一个名词:天性。渴望被释放的天性
我有问题,我有一个问题,我有许多问题……  有问题?与其纠结,不如来问他。  请把困扰你的问题写成2000字以内的信,寄给本刊特邀“知心哥哥”——夏烈老师;而他愿做一名“信使”,邀请一位合适的“神秘答主”,来与你笔上对谈,一起“为爱找方法”。  请将信件寄往“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中学生天地杂志社”,收信人注明“夏烈老师”;或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责任编辑(邮箱就在本页底)。  “为爱找方法”的
不管之前对巴黎有多少想象,是爱是恨还是无所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带给她了什么,你总会得到回报。”——有太多关于巴黎的游记,都曾以海明威的这句话作为开头。  我们的火车环法之旅,从巴黎启程,以巴黎作结。十几天里绕着法国跑了一个圈,回到巴黎的时候,天气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天天下雨,还是很冷,塞纳河水还是灰绿色的,我们撑着伞匆匆来往于河的两岸,参观那些著名的建筑和景点,似乎并没有多少意料之外的
我叫徐翊涛,是一名来自浙江省仙居中学的17岁少年。也许你看到我在打太极会有一点诧异,不过中学生搭配太极拳可一点都不违和哦。我就读的仙居中学是浙江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传统武术是学校特色体育强项,也是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我们学校的3000多名师生都会打太极拳。而我因为从小学武术,基本功比较扎实,所以被老师推荐参加了不少比赛,也获得了一些奖项,比如2020年浙江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甲组太极
1  这个地方的名字有点怪,叫作大树下。“大树下”这个称谓从什么时候开始,是谁提出来的,自然无人知道。当地人早已习惯了这个地名,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别扭,只是为难了来看烟火大会的游客。费尽周折才找到大树下的游客,都说这是一方世外桃源。   大树指的是哪棵树,也没人知道。这里的树很多,道路旁和山林里满得快要溢出来。但这里不只有树,还有水田。这片土地太偏僻,城里的公司未曾到这里来商议过包租。春天,农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