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谈论起哲学,总会有学生提到这样一些问题: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死亡”“人死后会去哪儿”……
生命因其有限性,令人敬畏并被人珍视,但人们对于永生的追求和探索却从未停止过,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命人研制长生不老药。现代科技一直在研发能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医学界甚至推出了冷冻人技术——在人被宣布医学死亡后将身体冷冻,待到医学发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解冻。
对于这些延长寿命甚至改变生命规律的举措,有人表示赞同:“这能给对生命还留有遗憾的人一个新的机会。”也有人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些技术向人们兜售虚假希望”。你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生命有关的话题。
讨论话题前,先来了解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未来有一天,人类攻克了各类疾病,并最终战胜了死亡。不过很快人们发现,因为航天技术没有取得巨大的突破,所以还是只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由于地球的资源有限,寿命的无限延长使得人类的整体消耗也不断增多,最终可能造成各种资源枯竭……于是,人们制定了一个残酷的法令:在资源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一个人活到200岁的时候就要接受人道的“安乐死”。不过,你可以选择一次性连续活200年,也可以选择分成几次活,比如先活30年,然后被冷冻100年,再活30年,接着接受第二次冷冻、第三次冷冻……毕竟在冷冻状态下,人的消耗是很少的。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集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于一身的“哲学小王子”。
郁教授的第1问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一次性活200年,还是分段活呢?
吴合:我会选择一次性活200年。Live one life是一句隽永的格言,在我看来200年的时间足以弥补先前有些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的遗憾。
吕乐韬:相比一次性活200年,分段活于我而言就像是获得不同的人生。我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王小波曾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多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我喜欢体验新事物,也喜欢断舍离,并不希望被过去羁绊。
季炜豪:我在想,200年不间断地活着会更符合生命的自然规律。可睡眠告诉我,间断与延续,并没有多大区别。在我所了解的世界之外的一切,被哲人称为“存有”。就算我醒着,某些地方的日新月异,也就是那无穷无尽的存有,我都无从了解。这一无从了解和所间隔的岁月有何不同,我想是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是多年来的小变引起的大变。
郁教授:睡眠和冷冻是一个很好的类比。因为睡眠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是暂时中止的,而且只有醒来之后才能确认自己醒了。所以很多哲学家经常怀疑自己处在一场连续不断的梦境中,如果把这个思想实验的冷冻修改为沉浸式的虚拟实境,你愿意进入这个虚拟实境吗?
请问一次性活200年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郁教授的第2问
程思睿:一次性活200年的好处是我可以拥有一段完整的生活和记忆,延续着的也是同一种人格,而分成好几段活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一个人可以在他面对痛苦的时候选择逃避这个世界。当然,一次性活这么久可能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得拥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一切困难。但是与能否再被解冻的不确定相比,世界,这个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仍遵循着某种自然规律发展的存在,更让我有勇气面对它。
吕芷涵:好处是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连续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所有的情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酝酿,所有的理想都有充足的时间去追逐。到死的时候,记忆都是连贯的,回想起来也能算是荡气回肠。坏处是200年说实话也挺长的了,也许真的会活腻。虽然科技发达了,但也得上班工作,没点人生理想,那就是当200年咸鱼,毫无意义。
张骥:能够一次性活200年,延长了生命的跨度,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欲望,使人能够较长时间摆脱生老病死的枷锁,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世界和享受人生。但同时,一次性活200年也许会使人们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和新鲜感,过度占有、使用资源,以及引发一系列道德危机。
郁教授:“完整”是一次性活200年的最大好处。冷冻(一种人为的中断)就破坏了人生的连续性,因而可能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事情。思想实验里并没有说,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被冷冻的人不一定有机会被“化冻”……
郁教授的第3问
分成几段活的好处和坏处又是什么?
蒋宇颖:好处是可以拥有更多可能性,见证更多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满足人们对于长生的向往。坏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冷冻后的身躯依然是30岁、60岁、90岁的甚至更老的身躯,看似延长了寿命,实则身体机能没有改变,思想也依然停留在过去,届时孤身一人处于未来,能否融入未来,接受未来的文化习俗、新兴思想,都是未知的。
吴合:“好的东西要节省着用”,从小妈妈就这么说。除了“分期付款”式的对生命的“节约使用”,这样的选择也赋予了人们操纵生命的权利。浮士德在对人生最满意的时刻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是因为觉得一生充实了。而现在我们没必要出卖灵魂借墨菲斯托之力,就可以多次拥有崭新的生活,让200岁的人生无数次绽放“第二春”,岂不美哉。当然也有坏处,除了可能事与愿违,被人遗忘,永远被冷冻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失望和疲劳。在冷冻之时,相信很多人是因为逃避的心态而沉睡,而万一醒来之后发现问题仍然存在,那么他们注定只能在一次次的逃避与睡眠中消磨200年。
郁教授:吸引一个人分段活的最主要动因还是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希望在醒来之后接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不是一直死气沉沉地活在一个令人厌倦的环境里。当然,新奇本身包含了改善的意思。如果越来越差,或者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没什么新奇之处了,可是又有谁能够保证会越来越好呢?
郁教授的第4问
假设接受冷冻有风险,那就是可能会被“处理掉”,而不再有机会被解冻。那么,在被冷冻之前,你想对世界说什么?
吕芷涵:我想对世界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安乐死法”,总有一天会让世界陷入混乱。
谢玉成:我对世界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对一个冰冻人的不负责任,但如果我能自愿选择的话,我会把我的狗交给有缘人,请人按时给我的花浇水,我的手办也要存放好别染了灰尘。最后告诉我的亲人,我爱他们。
金珠淇:出生在这个科技发达、人类寿命能够延长的时代,我已经感到万分幸运。想起这样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然已經痛痛快快地活过,那么醒不醒来都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只愿在我静静沉睡之时,万物祥和,人间静好。
郁教授:“被处理掉”的假设并不虚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在很小年纪就患上绝症的人,其实就是这样一群可能面临无法醒来的人。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疾病,所谓死亡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于每个人头顶。每个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处理掉的可能。
(整理:冯 姝)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死亡”“人死后会去哪儿”……
生命因其有限性,令人敬畏并被人珍视,但人们对于永生的追求和探索却从未停止过,早在秦朝,秦始皇就命人研制长生不老药。现代科技一直在研发能延长人类寿命的药物,医学界甚至推出了冷冻人技术——在人被宣布医学死亡后将身体冷冻,待到医学发达到一定程度再进行解冻。
对于这些延长寿命甚至改变生命规律的举措,有人表示赞同:“这能给对生命还留有遗憾的人一个新的机会。”也有人对此深感忧虑,认为“这些技术向人们兜售虚假希望”。你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和生命有关的话题。
讨论话题前,先来了解一个思想实验:
假设未来有一天,人类攻克了各类疾病,并最终战胜了死亡。不过很快人们发现,因为航天技术没有取得巨大的突破,所以还是只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由于地球的资源有限,寿命的无限延长使得人类的整体消耗也不断增多,最终可能造成各种资源枯竭……于是,人们制定了一个残酷的法令:在资源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一个人活到200岁的时候就要接受人道的“安乐死”。不过,你可以选择一次性连续活200年,也可以选择分成几次活,比如先活30年,然后被冷冻100年,再活30年,接着接受第二次冷冻、第三次冷冻……毕竟在冷冻状态下,人的消耗是很少的。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集专业深度与大众普及于一身的“哲学小王子”。
郁教授的第1问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一次性活200年,还是分段活呢?
吴合:我会选择一次性活200年。Live one life是一句隽永的格言,在我看来200年的时间足以弥补先前有些无法在有生之年完成的遗憾。
吕乐韬:相比一次性活200年,分段活于我而言就像是获得不同的人生。我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王小波曾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多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我喜欢体验新事物,也喜欢断舍离,并不希望被过去羁绊。
季炜豪:我在想,200年不间断地活着会更符合生命的自然规律。可睡眠告诉我,间断与延续,并没有多大区别。在我所了解的世界之外的一切,被哲人称为“存有”。就算我醒着,某些地方的日新月异,也就是那无穷无尽的存有,我都无从了解。这一无从了解和所间隔的岁月有何不同,我想是量变所引起的质变,是多年来的小变引起的大变。
郁教授:睡眠和冷冻是一个很好的类比。因为睡眠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是暂时中止的,而且只有醒来之后才能确认自己醒了。所以很多哲学家经常怀疑自己处在一场连续不断的梦境中,如果把这个思想实验的冷冻修改为沉浸式的虚拟实境,你愿意进入这个虚拟实境吗?
请问一次性活200年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郁教授的第2问
程思睿:一次性活200年的好处是我可以拥有一段完整的生活和记忆,延续着的也是同一种人格,而分成好几段活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一个人可以在他面对痛苦的时候选择逃避这个世界。当然,一次性活这么久可能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得拥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一切困难。但是与能否再被解冻的不确定相比,世界,这个虽然充满不确定性但仍遵循着某种自然规律发展的存在,更让我有勇气面对它。
吕芷涵:好处是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连续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所有的情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酝酿,所有的理想都有充足的时间去追逐。到死的时候,记忆都是连贯的,回想起来也能算是荡气回肠。坏处是200年说实话也挺长的了,也许真的会活腻。虽然科技发达了,但也得上班工作,没点人生理想,那就是当200年咸鱼,毫无意义。
张骥:能够一次性活200年,延长了生命的跨度,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欲望,使人能够较长时间摆脱生老病死的枷锁,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世界和享受人生。但同时,一次性活200年也许会使人们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兴趣和新鲜感,过度占有、使用资源,以及引发一系列道德危机。
郁教授:“完整”是一次性活200年的最大好处。冷冻(一种人为的中断)就破坏了人生的连续性,因而可能会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事情。思想实验里并没有说,如果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被冷冻的人不一定有机会被“化冻”……
郁教授的第3问
分成几段活的好处和坏处又是什么?
蒋宇颖:好处是可以拥有更多可能性,见证更多变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满足人们对于长生的向往。坏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冷冻后的身躯依然是30岁、60岁、90岁的甚至更老的身躯,看似延长了寿命,实则身体机能没有改变,思想也依然停留在过去,届时孤身一人处于未来,能否融入未来,接受未来的文化习俗、新兴思想,都是未知的。
吴合:“好的东西要节省着用”,从小妈妈就这么说。除了“分期付款”式的对生命的“节约使用”,这样的选择也赋予了人们操纵生命的权利。浮士德在对人生最满意的时刻喊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是因为觉得一生充实了。而现在我们没必要出卖灵魂借墨菲斯托之力,就可以多次拥有崭新的生活,让200岁的人生无数次绽放“第二春”,岂不美哉。当然也有坏处,除了可能事与愿违,被人遗忘,永远被冷冻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发自内心地感到失望和疲劳。在冷冻之时,相信很多人是因为逃避的心态而沉睡,而万一醒来之后发现问题仍然存在,那么他们注定只能在一次次的逃避与睡眠中消磨200年。
郁教授:吸引一个人分段活的最主要动因还是对新奇事物的渴望——希望在醒来之后接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不是一直死气沉沉地活在一个令人厌倦的环境里。当然,新奇本身包含了改善的意思。如果越来越差,或者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没什么新奇之处了,可是又有谁能够保证会越来越好呢?
郁教授的第4问
假设接受冷冻有风险,那就是可能会被“处理掉”,而不再有机会被解冻。那么,在被冷冻之前,你想对世界说什么?
吕芷涵:我想对世界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种“安乐死法”,总有一天会让世界陷入混乱。
谢玉成:我对世界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对一个冰冻人的不负责任,但如果我能自愿选择的话,我会把我的狗交给有缘人,请人按时给我的花浇水,我的手办也要存放好别染了灰尘。最后告诉我的亲人,我爱他们。
金珠淇:出生在这个科技发达、人类寿命能够延长的时代,我已经感到万分幸运。想起这样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然已經痛痛快快地活过,那么醒不醒来都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只愿在我静静沉睡之时,万物祥和,人间静好。
郁教授:“被处理掉”的假设并不虚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在很小年纪就患上绝症的人,其实就是这样一群可能面临无法醒来的人。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疾病,所谓死亡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于每个人头顶。每个人都面临着随时被处理掉的可能。
(整理:冯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