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理清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思路问题,教师有必要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施情感教育。只要始终坚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语文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及意义
“情感教学”亦称“乐学”、“愉快教学”。其内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乐学”还具有“延时效应”。他认为“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而且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颇有益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过程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1]可见,“缀文”、“观文”总关情。文章情铸成!因而,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饱含深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文章的动情点,深入进去,用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深情,努力做到教者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言之有情、动之有情、导之有情。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就教学内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2.激发学生内在感情,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
我们从接触教材开始,就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教材中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为教材中体现的爱而爱,恨而恨,忧而忧。
3.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其寓含的深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无师自通的能力。为此,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琢磨,推敲,整体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即把握写作的思路,品味文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抓住思想精华。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常用的手段与方法
1.以强化朗读来触发情感
语言是感情的结晶,绘声绘色地朗读,能使学生陶醉其中,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信息,触发内心情感而引起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2.以播放音乐来渲染情感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因此,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氛围,播放音乐对渲染情感是一种重要手段。课堂上若能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沟通起来,在意蕴近乎统一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配上班德瑞的轻音乐作背景,那流水、雀鸟之声,能镇静人的情绪,松弛人的身心,而且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感觉,正好与文章的宁静、沉痛又不失生之喜悦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在配乐朗诵的氛围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唤起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在“披文”中“入情”,在“入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语文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效应及意义
“情感教学”亦称“乐学”、“愉快教学”。其内涵是: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优化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乐学”还具有“延时效应”。他认为“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学习,而且对以后的继续学习颇有益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过程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1]可见,“缀文”、“观文”总关情。文章情铸成!因而,初中语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饱含深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文章的动情点,深入进去,用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深情,努力做到教者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言之有情、动之有情、导之有情。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善于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情感因素
所谓以情施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魅力。就教学内容而言,以情施教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情感处理,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教师的责任是把教学中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以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2.激发学生内在感情,使其产生共鸣,领悟作者的心理体验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把握课文内在的情感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也要分析内容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正确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体验,教师首先要被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所打动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再用这种感情去打动感染学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也为这感情所感染,也体会到这些感情。”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性、智能性方面的内容,也要备情感性、体验性的内容。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也是自己受教育、受感染的过程。
我们从接触教材开始,就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教材中的思想意境融合在一起,为教材中体现的爱而爱,恨而恨,忧而忧。
3.整体理解,领会课文内在思想,把握其寓含的深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无师自通的能力。为此,学一篇课文首先应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琢磨,推敲,整体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即把握写作的思路,品味文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广度,抓住思想精华。
三、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常用的手段与方法
1.以强化朗读来触发情感
语言是感情的结晶,绘声绘色地朗读,能使学生陶醉其中,充分感受文章的情感信息,触发内心情感而引起共鸣,从而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2.以播放音乐来渲染情感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有组织的(节奏、节拍、调式、旋律)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激荡人的心灵,抚慰人的心灵。因此,语文教学中,创设情感氛围,播放音乐对渲染情感是一种重要手段。课堂上若能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沟通起来,在意蕴近乎统一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教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配上班德瑞的轻音乐作背景,那流水、雀鸟之声,能镇静人的情绪,松弛人的身心,而且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感觉,正好与文章的宁静、沉痛又不失生之喜悦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在配乐朗诵的氛围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唤起对人生和生命意义的思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诗歌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在“披文”中“入情”,在“入情”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的目的,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