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诗人蒲柏: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
英国哲学家托·霍布斯:人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褪色,血会干枯。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人生趣味剥削无余……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材料中的四句名言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英国诗人蒲柏的话,运用比喻从正面强调理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国哲学家托·霍布斯的话,从反面(违背理智的严重后果)强调理智的重要性,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话运用比喻从正面指出理智的弊端,暗示了情感(“心灵”“血”)的价值意义,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话则从假设的角度指出了完全信任理智的后果,暗示人应兼具理智与感情。将四句话结合起来,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谈论如何正确对待理智与情感,文章应以此为写作范围。
每个人的写作角度可以有所不同,如可以把论述重心放在理智上,可立意为:对人性的弱点(如自私、贪婪、虚荣等)要用理智加以控制,否则就会走上邪路。也可以把论述重心放在情感上,可立意为:在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人应活得性情、随意一些,这样的人生才有趣味。还可以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谈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立意为:理智和情感应相互制约,人生需要理智和情感的完美融合。
文体选择方面,可叙可议,最好结合自身实际
(如素材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感受等)来决定。长于议论者,重在体现思辨色彩,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长于记叙者,用小小说形象化诠释主题(侧重一面或表现二者的矛盾冲突)也是不错的选择。
素材运用方面,可结合生活现象来谈,增强现实针对性。如有些“韩粉”,整天钟情于韩剧,疯狂购买韩剧主人公的标志性服饰,甚至在偶像的演唱会上为偶像下跪。钟情韩剧,适当地向往和憧憬是可以的,但如果把剧中标准当作现实标准,就会得不偿失。又如有些中学生血气方刚,会因为一点小矛盾便言行失控,酿成悲剧。这就需要用冷静和理智将怒气扼杀在萌芽阶段。
1高分佳作
天使之爱
文/赵婉婷
我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游荡在天地间。但我不是天使,天使的翅膀是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白,而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我是灰羽,是一名准天使。天堂里等级森严,依次为黑羽、灰羽、白羽。经十年修炼之苦,我终于修炼成灰羽,但我仍想再努力一些,那一身纯白是我心底最深处的梦。1
正值芳菲三月,晨光普照大地,天空一片湛蓝,我一展翅膀,停留在一户人家的窗棂上。“姐姐——”声音清亮得像一滴立于草尖的朝露。我一眼望去,是一位小女孩,她的笑脸仿佛一朵怒放的波斯菊,不过却透着丝丝苍白。2
我暗自惋惜,只有极少数如同白纸般透明的人才能看见我们。她的额头上也没有被神赐福的印记,这意味着她将不久于人世。如此单纯至善之人,倘若由我带上天堂,我便可免受十年锤炼之苦,晋升为天使……
“姐姐,你是天使吗?”小女孩眨巴着眼睛问。“不是,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我冷冷地回应道。天堂有规定,不得干涉人间之事,否则便会永久失去晋升的机会。
“你住在天堂里吗?”“天堂是什么样子?”……小女孩絮絮叨叨。
我有些心疼,从衣袖中拿出了一支短箫,它可以赐人力量,安抚灵魂,但每吹奏一个音符,我就要掉落一片羽毛,也就代表着我要多修炼一天。小女孩随着箫声舞动手臂,快活的神情与健康人一样。
每逢阳光暖暖时,我都会去看那个小女孩。我虽然害怕失去修炼的机会,但一切的害怕在我看到她时便瞬间崩塌。这世上总有那样一个人,是你义无反顾想要见的。她的笑,似乎是我最大的快乐。与之相比,春风夏蝉、秋叶冬雪,不过是轮回中的普通一瞥。3
我又来了。小女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尽力扯出笑容:“姐姐,我可以跟你飞上天吗?”
神使来找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完成后便可褪去一身灰羽,成为天使。”“什么?”我惊讶极了。“将她带入天堂,125号,名叫冉冉,那个你所熟悉的小女孩。”听到此言,仿佛一阵闷雷炸开,我的脑子嗡嗡作响。
“姐姐!”冉冉眨着如湖水般清澈的大眼睛。我不敢正视:“走,姐姐带你去个地方。”“去哪儿啊?要是回来晚了,妈妈会担心的。”我心里一阵抽搐。
我怎么舍得你难过呢?可我为之努力了那么多年的梦想呢?于情于理,我该如何抉择?4
从容走向万劫台,剑光闪过,双翅落地,我的片片灰羽在空中飘舞,盘旋,落地,留下一地凄凉。我将我最后的灵力赐予你,保你一世无伤,从此我永受轮回之苦——这是我心甘情愿接受的惩罚。5
2高分佳作
理智与情感
文/尹晓帆
眼前迷雾萦绕、烟气氤氲,有时还出现幻境,情感告诉你前方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说那可能是万丈深渊。情感偏重于主观感受,理智则更多是客观的认知与判断。理智与情感,二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1
对个体而言,理智是遏制情感过于放纵的缰绳;对社会来说,理智是调节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自古以来,感情用事、情大于法导致亡国、贻误前途的案例比比皆是。多少昏君亲小人、远贤臣,理智脱缰,江山难再,成为亡国之君;多少庸吏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丧失理智,草菅人命,遗留千古骂名。相反,理智战胜情感,则会成就佳话。譬如“铡包勉”中,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般的嫂子,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让手下压下铡刀;还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尽管诸葛亮历来赏识马谡,二人亲如父子,但即使“挥泪”,诸葛亮也得斩掉违犯军纪之人。虽说理智有时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与理智为伴。一个人,做事时理智大于情感,他就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民族,法制约束大于情感维系,它就是一个成熟的民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民族。2 前段时间,“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舆论和网民对此事的观点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有不少网民议论说“人命不如鸟命”,但从理性的层面讲,不少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因此,一件与野生动物相关的案件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一件好事,通过讨论甚至辩论,能让大众增加对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强法律意识——这是理智的力量。3
我们推崇理智,但并不是让人远离情感、淡薄情感。比如,有人冷眼看着街角乞讨的老妇人,推开她递过来的装着几毛零钱的碗,并且大谈特谈“所有乞丐实质上是借同情心行骗”的所谓“醒世恒言”;而有的人会萌发同情心,把身上用来买零食的钱轻轻放进她的碗里。我们赞赏第二种人,因为我们相信:“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褪色,血会干枯。”4
缺乏感情的生活会让人麻木,缺乏理智的生活会让人失去控制;社会因理智的约束而更规范,人生因情感的润泽而更鲜活。给情感准备一份理智的保险,在生活的甜腻中加点理智的咸涩,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几分生气,添几笔色彩。5
低分病文
情理不可兼得
文/江书航
一情一理,两相对立,难得调和。
情理易分。
人分感性与理性,文章也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为重和以理为重的明显区别,在我同时读三毛与培根的文章时,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反差。1
培根的文章重理。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却引人深思,我哪怕每天只看他的一篇随笔,就如同上了一天的课一般,大脑疲劳却又充实。他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七情六欲——“爱情”“金钱”“权力”“生老病死”。《随笔集》中五十八篇随笔涉及国家、人生的各个方面,但每篇的核心都离不开人或国家。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不谈自己,读他的文章听不到朋友的絮语,更像是在听一位高人传道。
三毛的文章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她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感情。我看她的文章,本来就是种放松。我喜欢她的文字,因为字里行间都透着孩子气,犹如相见恨晚的朋友;我喜欢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步伐不快,却都是自己想过的,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
情理难合。2
有一种做人的境界叫“通情达理”,却从未有人做到过,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要么是“合情不合理”,要么是“合理不合情”。3
曾读到过一则关于医生的故事。一位医生因为小时说谎,母亲的惩罚让他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如实相告。当他做了医生,一位女儿带她的老父亲来看病,他发现了疑似癌症的病症,他就如实地告诉了这位病人的女儿,她听后一下子就崩溃了——她与她父亲相依为命,这些年来都是她亲自照顾父亲。于是难受、不舍、害怕涌上心头,她崩溃了。当医院的主任赶来时,她已经晕倒了。主任告诉那位医生,因为他是一位医生,而医生说的话在病人和病人家属心中是生死判决书一般的存在,实话一定要说,但需要换种更委婉的方法。那位医生所说的,是合理却不合情的——理论上一定要如实相告,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但直接说出口却伤害了病人和病人家属,没有照顾到他们的情绪,在情感上打击了他们。4
形象地说,一情一理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5
病文升格
重情重理,各取所宜
文/江书航
人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文章也有“重情”与“重理”之别。以情为重,则文字如潺潺溪流浸润人心,使人随着那一行行文字或喜或悲。读这类文字,入迷处眼泪滑下滴落书页,才发现沉浸其中。以理为重,则文字如刻在石碑上清晰明了,蕴含着思想的力量。读这类文字,往往让人醍醐灌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叹。1
《培根随笔集》里的散文,短小精悍却引人深思,是典型的“重理”之文。培根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人生的重大话题——“宗教”“爱情”“友谊”乃至“生老病死”。读他的文章,听不到朋友的絮语,更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谈经论道。虽然译者在序里强调,“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看哪些文章该‘浅尝辄止’,哪些该‘囫囵吞下’,哪些该‘咀嚼消化’”,但读充满理性精神的文章,要有所收获便不能“囫囵吞下”,而是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2
如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他又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也可以使忧愁减半。”从中可见,培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通晓人情世故,否则,他不可能把“友谊”说得如此透彻了悟。融入培根的散文世界,总能让你浮想联翩又得益良多。3
三毛的散文“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她写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感情。她多次强调“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我喜欢她的文章,其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孩子气。我喜欢她的个性,生活节奏简单明快,却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始终遵循内心的意愿,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对许多人来说,三毛不一样的人生充满了奇异的吸引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荷西。我有段时间总迟迟不敢翻开后面的故事——因为荷西的去世,我总不能从刚刚还快乐的心情突然跳到悲哀、思念的情绪里来。后来鼓起勇气读后面的故事,如同着了魔般又哭又笑——我仿佛也看见三毛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又哭又笑的模样。读“重情”的文章,是在用心与作者交流,是击掌欢呼、惺惺相惜甚至相拥而泣。4
常言道,文无定法。为人也如此,至于重情,还是重理,还得各取所宜。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国诗人蒲柏:我们航行在生活的海洋上,理智是罗盘,感情是大风。
英国哲学家托·霍布斯:人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褪色,血会干枯。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人生趣味剥削无余……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材料中的四句名言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英国诗人蒲柏的话,运用比喻从正面强调理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英国哲学家托·霍布斯的话,从反面(违背理智的严重后果)强调理智的重要性,而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的话运用比喻从正面指出理智的弊端,暗示了情感(“心灵”“血”)的价值意义,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话则从假设的角度指出了完全信任理智的后果,暗示人应兼具理智与感情。将四句话结合起来,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谈论如何正确对待理智与情感,文章应以此为写作范围。
每个人的写作角度可以有所不同,如可以把论述重心放在理智上,可立意为:对人性的弱点(如自私、贪婪、虚荣等)要用理智加以控制,否则就会走上邪路。也可以把论述重心放在情感上,可立意为:在不违背道德和法律的情况下,人应活得性情、随意一些,这样的人生才有趣味。还可以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谈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立意为:理智和情感应相互制约,人生需要理智和情感的完美融合。
文体选择方面,可叙可议,最好结合自身实际
(如素材积累、生活体验和感悟感受等)来决定。长于议论者,重在体现思辨色彩,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长于记叙者,用小小说形象化诠释主题(侧重一面或表现二者的矛盾冲突)也是不错的选择。
素材运用方面,可结合生活现象来谈,增强现实针对性。如有些“韩粉”,整天钟情于韩剧,疯狂购买韩剧主人公的标志性服饰,甚至在偶像的演唱会上为偶像下跪。钟情韩剧,适当地向往和憧憬是可以的,但如果把剧中标准当作现实标准,就会得不偿失。又如有些中学生血气方刚,会因为一点小矛盾便言行失控,酿成悲剧。这就需要用冷静和理智将怒气扼杀在萌芽阶段。
1高分佳作
天使之爱
文/赵婉婷
我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游荡在天地间。但我不是天使,天使的翅膀是纯洁得没有一丝杂质的白,而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我是灰羽,是一名准天使。天堂里等级森严,依次为黑羽、灰羽、白羽。经十年修炼之苦,我终于修炼成灰羽,但我仍想再努力一些,那一身纯白是我心底最深处的梦。1
正值芳菲三月,晨光普照大地,天空一片湛蓝,我一展翅膀,停留在一户人家的窗棂上。“姐姐——”声音清亮得像一滴立于草尖的朝露。我一眼望去,是一位小女孩,她的笑脸仿佛一朵怒放的波斯菊,不过却透着丝丝苍白。2
我暗自惋惜,只有极少数如同白纸般透明的人才能看见我们。她的额头上也没有被神赐福的印记,这意味着她将不久于人世。如此单纯至善之人,倘若由我带上天堂,我便可免受十年锤炼之苦,晋升为天使……
“姐姐,你是天使吗?”小女孩眨巴着眼睛问。“不是,我的翅膀是灰色的。”我冷冷地回应道。天堂有规定,不得干涉人间之事,否则便会永久失去晋升的机会。
“你住在天堂里吗?”“天堂是什么样子?”……小女孩絮絮叨叨。
我有些心疼,从衣袖中拿出了一支短箫,它可以赐人力量,安抚灵魂,但每吹奏一个音符,我就要掉落一片羽毛,也就代表着我要多修炼一天。小女孩随着箫声舞动手臂,快活的神情与健康人一样。
每逢阳光暖暖时,我都会去看那个小女孩。我虽然害怕失去修炼的机会,但一切的害怕在我看到她时便瞬间崩塌。这世上总有那样一个人,是你义无反顾想要见的。她的笑,似乎是我最大的快乐。与之相比,春风夏蝉、秋叶冬雪,不过是轮回中的普通一瞥。3
我又来了。小女孩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尽力扯出笑容:“姐姐,我可以跟你飞上天吗?”
神使来找我:“交给你一个任务,完成后便可褪去一身灰羽,成为天使。”“什么?”我惊讶极了。“将她带入天堂,125号,名叫冉冉,那个你所熟悉的小女孩。”听到此言,仿佛一阵闷雷炸开,我的脑子嗡嗡作响。
“姐姐!”冉冉眨着如湖水般清澈的大眼睛。我不敢正视:“走,姐姐带你去个地方。”“去哪儿啊?要是回来晚了,妈妈会担心的。”我心里一阵抽搐。
我怎么舍得你难过呢?可我为之努力了那么多年的梦想呢?于情于理,我该如何抉择?4
从容走向万劫台,剑光闪过,双翅落地,我的片片灰羽在空中飘舞,盘旋,落地,留下一地凄凉。我将我最后的灵力赐予你,保你一世无伤,从此我永受轮回之苦——这是我心甘情愿接受的惩罚。5
2高分佳作
理智与情感
文/尹晓帆
眼前迷雾萦绕、烟气氤氲,有时还出现幻境,情感告诉你前方是一片美景,而理智却说那可能是万丈深渊。情感偏重于主观感受,理智则更多是客观的认知与判断。理智与情感,二者各有所司、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1
对个体而言,理智是遏制情感过于放纵的缰绳;对社会来说,理智是调节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前提。自古以来,感情用事、情大于法导致亡国、贻误前途的案例比比皆是。多少昏君亲小人、远贤臣,理智脱缰,江山难再,成为亡国之君;多少庸吏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丧失理智,草菅人命,遗留千古骂名。相反,理智战胜情感,则会成就佳话。譬如“铡包勉”中,包拯面对将他抚养长大、如亲娘般的嫂子,任凭她苦苦哀求,依然铁面无私,挥手让手下压下铡刀;还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尽管诸葛亮历来赏识马谡,二人亲如父子,但即使“挥泪”,诸葛亮也得斩掉违犯军纪之人。虽说理智有时带给我们的是痛苦,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旧需要与理智为伴。一个人,做事时理智大于情感,他就是一个明智的人;一个民族,法制约束大于情感维系,它就是一个成熟的民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民族。2 前段时间,“河南大学生家门口掏鸟窝获刑10年半”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舆论和网民对此事的观点各不相同,甚至针锋相对。有不少网民议论说“人命不如鸟命”,但从理性的层面讲,不少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因此,一件与野生动物相关的案件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是一件好事,通过讨论甚至辩论,能让大众增加对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增强法律意识——这是理智的力量。3
我们推崇理智,但并不是让人远离情感、淡薄情感。比如,有人冷眼看着街角乞讨的老妇人,推开她递过来的装着几毛零钱的碗,并且大谈特谈“所有乞丐实质上是借同情心行骗”的所谓“醒世恒言”;而有的人会萌发同情心,把身上用来买零食的钱轻轻放进她的碗里。我们赞赏第二种人,因为我们相信:“理智是一颗冷酷的太阳,它放射光明,可是教人眼花,看不见东西,在这种没有水分与阴影的光明底下,心灵会褪色,血会干枯。”4
缺乏感情的生活会让人麻木,缺乏理智的生活会让人失去控制;社会因理智的约束而更规范,人生因情感的润泽而更鲜活。给情感准备一份理智的保险,在生活的甜腻中加点理智的咸涩,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多几分生气,添几笔色彩。5
低分病文
情理不可兼得
文/江书航
一情一理,两相对立,难得调和。
情理易分。
人分感性与理性,文章也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为重和以理为重的明显区别,在我同时读三毛与培根的文章时,形成了一种清晰的反差。1
培根的文章重理。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却引人深思,我哪怕每天只看他的一篇随笔,就如同上了一天的课一般,大脑疲劳却又充实。他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七情六欲——“爱情”“金钱”“权力”“生老病死”。《随笔集》中五十八篇随笔涉及国家、人生的各个方面,但每篇的核心都离不开人或国家。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不谈自己,读他的文章听不到朋友的絮语,更像是在听一位高人传道。
三毛的文章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她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自己的看法和自己的感情。我看她的文章,本来就是种放松。我喜欢她的文字,因为字里行间都透着孩子气,犹如相见恨晚的朋友;我喜欢她的生活,她的生活步伐不快,却都是自己想过的,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
情理难合。2
有一种做人的境界叫“通情达理”,却从未有人做到过,因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要么是“合情不合理”,要么是“合理不合情”。3
曾读到过一则关于医生的故事。一位医生因为小时说谎,母亲的惩罚让他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如实相告。当他做了医生,一位女儿带她的老父亲来看病,他发现了疑似癌症的病症,他就如实地告诉了这位病人的女儿,她听后一下子就崩溃了——她与她父亲相依为命,这些年来都是她亲自照顾父亲。于是难受、不舍、害怕涌上心头,她崩溃了。当医院的主任赶来时,她已经晕倒了。主任告诉那位医生,因为他是一位医生,而医生说的话在病人和病人家属心中是生死判决书一般的存在,实话一定要说,但需要换种更委婉的方法。那位医生所说的,是合理却不合情的——理论上一定要如实相告,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但直接说出口却伤害了病人和病人家属,没有照顾到他们的情绪,在情感上打击了他们。4
形象地说,一情一理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5
病文升格
重情重理,各取所宜
文/江书航
人有感性与理性之分,文章也有“重情”与“重理”之别。以情为重,则文字如潺潺溪流浸润人心,使人随着那一行行文字或喜或悲。读这类文字,入迷处眼泪滑下滴落书页,才发现沉浸其中。以理为重,则文字如刻在石碑上清晰明了,蕴含着思想的力量。读这类文字,往往让人醍醐灌顶,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叹。1
《培根随笔集》里的散文,短小精悍却引人深思,是典型的“重理”之文。培根从客观理性的“上帝视角”去看待人生的重大话题——“宗教”“爱情”“友谊”乃至“生老病死”。读他的文章,听不到朋友的絮语,更像是在听一位睿智的老者谈经论道。虽然译者在序里强调,“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看哪些文章该‘浅尝辄止’,哪些该‘囫囵吞下’,哪些该‘咀嚼消化’”,但读充满理性精神的文章,要有所收获便不能“囫囵吞下”,而是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2
如在《谈友谊》中,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他又说:“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欢乐加倍,也可以使忧愁减半。”从中可见,培根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通晓人情世故,否则,他不可能把“友谊”说得如此透彻了悟。融入培根的散文世界,总能让你浮想联翩又得益良多。3
三毛的散文“重情”。她说:“既然我想写了,我就不再多想,欢天喜地地将它们写出来吧!”她写自己的琐事、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感情。她多次强调“只会用第一人称写作,不会用第三人称写别人的故事”。我喜欢她的文章,其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孩子气。我喜欢她的个性,生活节奏简单明快,却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一个人能够始终遵循内心的意愿,就是一个真实的“我”。
对许多人来说,三毛不一样的人生充满了奇异的吸引力。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愿意陪她“闹腾”的丈夫——荷西。我有段时间总迟迟不敢翻开后面的故事——因为荷西的去世,我总不能从刚刚还快乐的心情突然跳到悲哀、思念的情绪里来。后来鼓起勇气读后面的故事,如同着了魔般又哭又笑——我仿佛也看见三毛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又哭又笑的模样。读“重情”的文章,是在用心与作者交流,是击掌欢呼、惺惺相惜甚至相拥而泣。4
常言道,文无定法。为人也如此,至于重情,还是重理,还得各取所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