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智慧水利”应重点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传统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水利行业在管理、服务、决策工作中更加精确、动态、智能。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水利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N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141-02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同年9月,中国水利发展中心举办的“互联网+智慧水利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长沙落下帷幕;2016年9月,中国水利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智慧水利与水利信息化高峰论坛”在昆明如期举行。表明“互联网+智慧水利”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场“互联网+”的劲风必将席卷水利行业。
一.“互联网+”思维
通俗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各个传统行业深度联合,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生态,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互联网+”侧重于跨行业、跨领域的网络化连接和信息流动,强调平台化的数据汇集与深度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化”的前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疑成为当前引领“互联网+”潮流的四驾马车。
1.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它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基于物联网的创新技术已成为传统工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数量多、变化快、类型杂、价值高等特征。大数据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而是一个由终端设备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数据服务使能者、数据服务提供商、触点服务、数据服务零售商等等一系列的参与者共同构建的生态系统。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是现有产业升级与新产业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机会。大数据在互联网、网络通信、智慧城市、金融、健康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在云计算出现之前,数据大多分散存在单个电脑、单个服务器中。云计算,尤其是公用云计算,把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也即所谓的“云端”,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专用应用程序来访问。目前,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已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4.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是移动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从技术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是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互联网服务。
二.互联网+智慧水利
在“智慧水利”思想潮流的引领下,打破传统水利壁垒,水利行业理念逐渐发生转型与升级,由过去的“重建设、轻管理”逐步向“建管并重”的现代水利方向发展。如何在水利行业转型与升级中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其他行业来看,在“互联网+”的实现路径中,存在着由下游到上游、自外围到核心逐步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智慧水利”可以沿着下述路径进行探索。
1.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智能网络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水利行业的深入融合将能够有效促进水利智能化建设,扩大数据采集终端的网络覆盖范围,提升数据处理、决策和响应能力,打破目前水利系统主要局限在各部门内部应用、缺乏业务协同的现状,提高数据的共享化程度,更好地满足民生水利发展和政府管理职能的需求。
物联网在山洪预警、人畜饮水安全监测、水库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将会对智慧水利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水利防汛监测网,一旦发生重大突发险情时,传感器和监控装置能及时将现场图片、险情大小以及具体位置坐标发送到监测系统,并且能及时调阅出相关历史资料、数据信息,有利于决策人员做出判断,进行調度增援;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饮用水水源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准确分析水质状况,及时获取污染物信息,确保人畜能够及时、方便获取洁净的生活饮用水;通过物联网技术还能借助传感器感知、数据传输与智能化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水库坝体的长期连续监控,及时提供坝体安全状况,必要时发布溃坝预警通知,从而将溃坝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2.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让其更好地为智慧水利服务
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利部门仍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即水利数据信息不共享互换、功能不关联互助、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等。充分挖掘水利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能打破这一僵局。水利大数据是通过数据收集并处理,将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利用数据建模等手段分析海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提供运行管理决策方案及执行手段,从而构建一个基于数据的综合智慧平台。 简单可以理解为感知、分析、执行一体化的应用平台,通过现有的仪器仪表收集信息,所有信息上传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处理、执行,形成我们想要的价值共享。在水利管理、防汛、供水等方面均可以得到有效应用。水利管理方面,可以根据区域水量、水位、潮位、气象、水质、蒸发等信息,结合各类边界条件,自动分析区域内水系降低水位、阻挡外潮、环境引水、农业灌溉等需求,实现区域内各类水利设施的按需自动控制,实现工程利用率最大化;防汛方面,台风、洪水或者内涝来临,根据各类前端传感器信息,结合地形、排水系统、水文水力学数据等,实时确定各个区域淹没程度和淹没趋势,进而安排抢险队伍位置,及规划应急排涝泵车工作路线或者排水节点,优化抢险效率;供水方面,一个城市可以根据每个水龙头单位時间实时流出的水量,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洞察,自动按区域调配城市供水量、供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3.加快水利云计算平台建设,助推智慧水利发展
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是为云计算而生的,云计算用于整合资源,也是为了处理相应规模的、多样化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存在于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水利建设管理单位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使得传统的计算范型难以有效地提供相应的资源,那建立水利云计算平台就是十分必要的。
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云计算的应用必将有力推进数据存储、共享、服务设施与机制的建设,丰富信息源,有效缓解业务应用中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例如:基于防汛抗旱业务需求和“软件即服务”的新理念,设计、开发集水雨情分析、防汛预警、异地视频会商等于一体的水利云计算平台,以此平台为依托,构建将防汛抢险现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决策专家等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可视化会商环境,提高防汛抗旱决策工作的效率。
4.借力移动互联网,打造智慧水利无线应用平台,将水利应用移动化
移动互联网可以克服水利管理方面在空间、时间层面的阻碍,是解决现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等水利日常工作的最佳解决技术路线。
借力移动互联网终端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水利相关的高清专题地图、高精度图片、实时监控视频等的快速传输,整合水利行业的各种可用数据,打造包括水利办公、山洪灾害预警、视频会商、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应用平台,为智能办公,灾害预警、应急抢险、水利工程管理等提供及时、科学、便捷的信息决策参考。例如:利用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建立移动防汛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防汛信息的查询统计、现场巡查、巡查问题上报、巡查轨迹记录、实时通话等功能,为基层防汛工作人员在防汛工作中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汛工作人员的防汛决策能力及应急联动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水利应用移动化,大大提高了传统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优化了水利工作的业务流程,最终将能实现海量水利资源数据“智慧化使用,智能化调度”的目标。
三.结语
“互联网+智慧水利”应重点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传统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水利业务管理,以实现少人管理、无人值守的发展模式,并且在管理、服务、决策工作中更加精确、动态、智能。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修镜洋.“互联网+智慧水利”研究与实践探讨[C].探索“智慧水利”推动科技创新,2017.
[2] 庞靖鹏.关于推进“互联网+水利”的思考[B].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016.
[3] 王忠静,王光谦,王建华,等.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J].水利水电技术,2013.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水利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N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3-0141-02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同年9月,中国水利发展中心举办的“互联网+智慧水利与水利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长沙落下帷幕;2016年9月,中国水利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互联网+智慧水利与水利信息化高峰论坛”在昆明如期举行。表明“互联网+智慧水利”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场“互联网+”的劲风必将席卷水利行业。
一.“互联网+”思维
通俗而言,“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各个传统行业深度联合,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创新驱动、开放共享、结构优化、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生态,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互联网+”侧重于跨行业、跨领域的网络化连接和信息流动,强调平台化的数据汇集与深度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化”的前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疑成为当前引领“互联网+”潮流的四驾马车。
1.物联网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它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基于物联网的创新技术已成为传统工业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大数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数量多、变化快、类型杂、价值高等特征。大数据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而是一个由终端设备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数据服务使能者、数据服务提供商、触点服务、数据服务零售商等等一系列的参与者共同构建的生态系统。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是现有产业升级与新产业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将给各行各业带来变革性机会。大数据在互联网、网络通信、智慧城市、金融、健康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这种资源池称为“云”,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在云计算出现之前,数据大多分散存在单个电脑、单个服务器中。云计算,尤其是公用云计算,把所有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数据中心”,也即所谓的“云端”,用户通过浏览器或者专用应用程序来访问。目前,云计算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已得到深化,产业链条基本健全,初步形成安全保障有力,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4.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是移动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从技术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是以宽带IP为技术核心,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是用户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互联网服务。
二.互联网+智慧水利
在“智慧水利”思想潮流的引领下,打破传统水利壁垒,水利行业理念逐渐发生转型与升级,由过去的“重建设、轻管理”逐步向“建管并重”的现代水利方向发展。如何在水利行业转型与升级中实现新的突破,已成为水利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其他行业来看,在“互联网+”的实现路径中,存在着由下游到上游、自外围到核心逐步发展的规律。“互联网+智慧水利”可以沿着下述路径进行探索。
1.发挥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促进智能网络在水利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与水利行业的深入融合将能够有效促进水利智能化建设,扩大数据采集终端的网络覆盖范围,提升数据处理、决策和响应能力,打破目前水利系统主要局限在各部门内部应用、缺乏业务协同的现状,提高数据的共享化程度,更好地满足民生水利发展和政府管理职能的需求。
物联网在山洪预警、人畜饮水安全监测、水库安全监测等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将会对智慧水利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水利防汛监测网,一旦发生重大突发险情时,传感器和监控装置能及时将现场图片、险情大小以及具体位置坐标发送到监测系统,并且能及时调阅出相关历史资料、数据信息,有利于决策人员做出判断,进行調度增援;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饮用水水源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准确分析水质状况,及时获取污染物信息,确保人畜能够及时、方便获取洁净的生活饮用水;通过物联网技术还能借助传感器感知、数据传输与智能化分析等技术,实现对水库坝体的长期连续监控,及时提供坝体安全状况,必要时发布溃坝预警通知,从而将溃坝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2.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让其更好地为智慧水利服务
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利部门仍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即水利数据信息不共享互换、功能不关联互助、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等。充分挖掘水利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能打破这一僵局。水利大数据是通过数据收集并处理,将有效数据进行汇总,利用数据建模等手段分析海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提供运行管理决策方案及执行手段,从而构建一个基于数据的综合智慧平台。 简单可以理解为感知、分析、执行一体化的应用平台,通过现有的仪器仪表收集信息,所有信息上传到统一的数据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处理、执行,形成我们想要的价值共享。在水利管理、防汛、供水等方面均可以得到有效应用。水利管理方面,可以根据区域水量、水位、潮位、气象、水质、蒸发等信息,结合各类边界条件,自动分析区域内水系降低水位、阻挡外潮、环境引水、农业灌溉等需求,实现区域内各类水利设施的按需自动控制,实现工程利用率最大化;防汛方面,台风、洪水或者内涝来临,根据各类前端传感器信息,结合地形、排水系统、水文水力学数据等,实时确定各个区域淹没程度和淹没趋势,进而安排抢险队伍位置,及规划应急排涝泵车工作路线或者排水节点,优化抢险效率;供水方面,一个城市可以根据每个水龙头单位時间实时流出的水量,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洞察,自动按区域调配城市供水量、供水压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
3.加快水利云计算平台建设,助推智慧水利发展
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是为云计算而生的,云计算用于整合资源,也是为了处理相应规模的、多样化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存在于数据库、文件系统中。水利建设管理单位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使得传统的计算范型难以有效地提供相应的资源,那建立水利云计算平台就是十分必要的。
在智慧水利建设方面,云计算的应用必将有力推进数据存储、共享、服务设施与机制的建设,丰富信息源,有效缓解业务应用中需求与信息资源不足、共享困难的矛盾。例如:基于防汛抗旱业务需求和“软件即服务”的新理念,设计、开发集水雨情分析、防汛预警、异地视频会商等于一体的水利云计算平台,以此平台为依托,构建将防汛抢险现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决策专家等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的可视化会商环境,提高防汛抗旱决策工作的效率。
4.借力移动互联网,打造智慧水利无线应用平台,将水利应用移动化
移动互联网可以克服水利管理方面在空间、时间层面的阻碍,是解决现场性、突发性、不确定性等水利日常工作的最佳解决技术路线。
借力移动互联网终端和4G网络的快速发展,水利相关的高清专题地图、高精度图片、实时监控视频等的快速传输,整合水利行业的各种可用数据,打造包括水利办公、山洪灾害预警、视频会商、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的应用平台,为智能办公,灾害预警、应急抢险、水利工程管理等提供及时、科学、便捷的信息决策参考。例如:利用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建立移动防汛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防汛信息的查询统计、现场巡查、巡查问题上报、巡查轨迹记录、实时通话等功能,为基层防汛工作人员在防汛工作中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大提升了基层防汛工作人员的防汛决策能力及应急联动能力。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水利应用移动化,大大提高了传统信息系统的实用性,优化了水利工作的业务流程,最终将能实现海量水利资源数据“智慧化使用,智能化调度”的目标。
三.结语
“互联网+智慧水利”应重点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传统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水利业务管理,以实现少人管理、无人值守的发展模式,并且在管理、服务、决策工作中更加精确、动态、智能。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修镜洋.“互联网+智慧水利”研究与实践探讨[C].探索“智慧水利”推动科技创新,2017.
[2] 庞靖鹏.关于推进“互联网+水利”的思考[B].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2016.
[3] 王忠静,王光谦,王建华,等.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J].水利水电技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