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广州周边地区国道的市政化升级改造的设计总结,对此类设计中常遇见的一些要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日后的公路升级改造设计更合理、节约、安全,并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国道,技术标准,市政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recent years in guangzhou municipal road upgrading of the design, the paper found in such design some of the key problems in summarized, analyzed, in order to the future road upgrading transformation design more reasonable, saving, safety, and share with our colleagues.
Keywords: national highway, the technical standard, the cit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国道多为连接全国各省区首府、重要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和重要陆上对外口岸,主要承担大城市间、省际间的中短途客货运输和一部分适合公路交通特点的长途运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中心城市周边的城郊农村逐步城镇化,原有过境公路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沿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随着城镇城市化建设的加快,过境公路也逐步向市政化升级改造。本人通过总结近年来广州市周边的G324广汕公路段、G107番禺段、G105从化段等国道的市政化设计,对设计过程中的几个要点作如下分析,供同行参考指正。
2、总体设计
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国道,技术标准多为一级公路,双向2~4车道,水泥砼路面居多。 而城镇化的推进,原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难以满足交通需求、环保要求。为更好的满足交通需求、增强行车、行人的安全性,提高区域交通环境,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项目影响区域内的交通规划、交通量、土地资源、工程造价、区域环境、水土保持、工业发展及规划、城镇规划等。由于原国道经过多年的运营,路基沉降基本到位,为减少新征用地,旧路改造宜充分利用旧路路基并充分利用原有排水系统。
综合比较分析后广州周边国道改造升级,技术标准确定为一级公路结合城市道路,设计速度一般为60~80km/h,双向6~8车道并布设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采用沥青路面,道路排水采用市政管道排水,按市政道路标准布设路灯照明和景观绿化,设置路侧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在道路红线范围内设置综合管沟,规划并预留城市各类管线,沿线原有各类管线全部下埋至综合管沟内,合并沿线原有各类小平交,增设信号灯或过街人行天桥,大型交叉口改造为立体交叉型式。
3、平面设计
为减少新征用地,旧路改造宜充分利用旧路用地,平面线形必须与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同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性,并同纵断面、横断面相互配合。旧路改造,往往需增加车道,加宽路基,平面定线时需考虑旧路现有用地、两侧建筑物拆迁难易程度。涉及军用设施、行政机构、文物或大型建筑物时,道路红线应避开之。为节约造价,尽量避开高填高挖路段。若出线改线路段,应避开农田区或大面积的不良地质地段。
旧路改造时,由于旧路技术指标较低,平面线形难以满足车速要求,弯道处一般需改造,裁弯取直或加大弯道半径,建议选用较大半径,同时注意视距要求,由于路面较宽,弯道超高宜选用最小值。为减少征地、拆迁或避开高填高挖路段,常会采用S型、卵型曲线,在路口立交设计或受地形限制路段常会用到复合型曲线,设计中应尽可避免采用凸型或C型曲线,其不利于行车操作。农田、河渠规整的平坦地区、城镇近郊规划等以直线条为主题时,宜采用直线线形。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与沿线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边环境相協调。
4、纵断面设计
国道沿线两侧房屋基本建成,建筑物雨水基本排向原公路水沟。道路纵断面设计时须考虑两侧房屋排水问题,所以新路标高不宜比两侧房屋地坪高,而旧路路基虽然沉降已均匀,但也不可开挖,防止挖出软土路基或地下水,尽可能控制在旧路之上加铺,加铺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最为合适。
桥涵结构物处,如遇需利用的桥梁,桥面宜加铺沥青,桥面标高不宜抬高过多,考虑下部结构的承受能力,过多抬高会加大桥梁自重,结构不安全。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不应大于3%。
竖曲线设计宜采用长的竖曲线和长直线坡段的组合,同时注意视觉所需的竖曲线半径度值。竖曲线应选用较大的半径,注意“平包纵”的结合,同向竖曲线间,特别是同向凹曲线间,如直线坡段接近或达到最小坡长时,宜合并设置为单曲线或复曲线。
5、横断面布设
横断面设计应在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设计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根据交通量的预测,计算出需要的车道数,按市政道路布置断面。标准横断面应有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右侧路缘带、边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组成,地下综合管沟宜布置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管线含通讯、雨水、给水、污水、电力、燃气等,车行道宽度按公路规划车速取值,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0m。
非机动车道考虑到乡村城镇化,沿线商铺云集而无专用停车场,而中间车行道速度较快,非机动车道上地方车辆、摩托车、非机动车混行,取值为7.0m较为合适,3.0m临时停车带+4.0m混行车道。
广汕公路标准横断面图
6、桥涵改造
国道上的桥涵一般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设计技术标准较低,荷载等级相比现行规范标准较低,满足不了现行交通荷载需求。很多还是已经加宽过的桥涵,涵洞多为石砌结构,桥梁多为石砌桥台、T型梁结构、梁跨不标准、防震等级低,经过多年的运营多出现涵洞破损、排水不畅,桥梁多次修补后仍有开裂、漏筋、破损等不良情况。
本次升级改造,虽是按市政化设计,但主车道通行车辆类型仍偏重于公路交通车型,而1998版《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相对于2004版《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标准要低,所以桥涵设计宜全部予以拆除重建,设计标准采用公路桥涵设计标准。桥涵断面布置宜与路基断面布置一致,
桥跨宜采用标准跨,桥长宜与旧桥相对比,不宜压缩河道或随意加大桥长而造成浪费;桥涵及其引道的线形应与路线的总体布设像协调,天然河道不宜改移或裁弯取直;注意桥涵的景观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和道路总体景观象协调。
7、结语
我国“九五、十五”期间建成的12条国道主干线,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必将逐步实现市政化。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的广州市周边多条国道的市政化改造,总结和归纳了国道市政化改造设计的要点。旧路改造受制约因素较多,用地、拆迁、不良地质、工程造价、环境景观、工期等等,想要合理的设计,就需要设计人员在外业和内业两方面齐努力,并有待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能够满足人民因生活水平提高而对交通基础设施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建设部,1991
[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交通部,2004.
[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D20-2006)交通部,200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