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在初中阶段开设了生物课程,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自己和其他生命体,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建立是十分有效的,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对于核心素养的把握不准确,难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该问题必须要解决。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123
生物学科通常是对人体生命的相关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生命活动表现出的相关规律实施总结的科目,该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相比较,更注重对生物本体以及生命本源开展研究,该学科特征通常与显示生活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基于此,初中生在学习有关生物知识的时候,不仅需充分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使初中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生物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给予初中生正确的引导,并根据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对学生所具备的综合性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初中生实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学科定位不准确。
初中生物学科中大多为常见性知识,因此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其研究的性质,这就导致了学生耗费大量時间对其理论知识进行记忆,进而也就忽视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从根本上得不到提高。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科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结合抽象的生物模型进行讲解,更不会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这使师生之间缺乏了沟通交流,教学也只是停留在了理论层面,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升入探究,也就更加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上是导致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不能借助实验活动辅助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中虽然大部分是大家所熟知的原理知识,但是这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研究上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的辅助教学,生物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理论知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生物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不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这种直接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忽视生物学科研究方面的价值。另外,部分中学的生物实验室设备不健全,也是影响实验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无法实现实验活动的辅助教学作用。
3.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的初中生物学科在考核方面过于重视分数,甚至一些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了判定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考核制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从生物学科自身来看,其评判标准不仅要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涵盖学生在生物实验方面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教师评定学生的生物成绩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完善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可,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挖掘生命因素,培养生命观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关系特征进行的抽象化解释。经过人们严格认证,能够解释生物学中的相关现象和意识。结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来看,能够体现生命观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结构层次、生物遗传、进化和延续等,重点阐述了生命的由来、结构构成、进化与遗传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因素,引导学生利用该部分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为例,认识了孟德尔,了解了豌豆杂交试验后,熟练地掌握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然后组织学生回忆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妹之间眼皮性状,有同学发现父亲是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但是自己却是单眼皮,妹妹是双眼皮。对于这种现象就可以用孟德尔遗传學定律来解释,深化知识掌握程度,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二)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生物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重点都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喜爱程度。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于班级生物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教师的这一种现象,将会导致他们对于生物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了解,不能对学生进行“不公平式”的教学,而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鼓励,看到学习成绩提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应该私下与其进行友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三)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同语文等感性思维的运用学习不同,更加注重理性思维在其中的运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支持,对研究中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推理,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推理,得出一个相对优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理性思维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初中学生理性意识处于快速形成的阶段,教师要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实验操作就是其中的一项科学方式之一。
(四)运用科学论证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人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以及生成性,这一点与生物学科课堂应具有的特点不谋而合。若是人的思维逐渐僵化,体现出模式化和格式化的状态,那么就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无法实现各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时,应当通过科学论证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生物内容基础上对相应的科学论证以及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的实践活动,鼓励其尽可能冲破以往传统的固化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其对于生物知识深层次的掌握与理解。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05-106.
[2]黄文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119.
[3]李吉花.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61-162.
关键词: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123
生物学科通常是对人体生命的相关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生命活动表现出的相关规律实施总结的科目,该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相比较,更注重对生物本体以及生命本源开展研究,该学科特征通常与显示生活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基于此,初中生在学习有关生物知识的时候,不仅需充分掌握其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充分关注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使初中学生的个人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生物老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时,需给予初中生正确的引导,并根据核心素养中的相关要求,对学生所具备的综合性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并使初中生实现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一、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学科定位不准确。
初中生物学科中大多为常见性知识,因此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其研究的性质,这就导致了学生耗费大量時间对其理论知识进行记忆,进而也就忽视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从根本上得不到提高。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科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结合抽象的生物模型进行讲解,更不会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这使师生之间缺乏了沟通交流,教学也只是停留在了理论层面,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升入探究,也就更加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上是导致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不能借助实验活动辅助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中虽然大部分是大家所熟知的原理知识,但是这是建立在一定的实验研究上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的辅助教学,生物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理论知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部分生物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不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这种直接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忽视生物学科研究方面的价值。另外,部分中学的生物实验室设备不健全,也是影响实验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无法实现实验活动的辅助教学作用。
3.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目前大多数的初中生物学科在考核方面过于重视分数,甚至一些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了判定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考核制度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从生物学科自身来看,其评判标准不仅要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涵盖学生在生物实验方面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这些对教师评定学生的生物成绩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不完善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可,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挖掘生命因素,培养生命观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以及关系特征进行的抽象化解释。经过人们严格认证,能够解释生物学中的相关现象和意识。结合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来看,能够体现生命观的内容包括:生物体结构层次、生物遗传、进化和延续等,重点阐述了生命的由来、结构构成、进化与遗传等。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生命因素,引导学生利用该部分知识解释生命现象。
以“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为例,认识了孟德尔,了解了豌豆杂交试验后,熟练地掌握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然后组织学生回忆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妹之间眼皮性状,有同学发现父亲是双眼皮,母亲为单眼皮,但是自己却是单眼皮,妹妹是双眼皮。对于这种现象就可以用孟德尔遗传學定律来解释,深化知识掌握程度,强化知识应用能力。
(二)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生物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重点都是学生成绩的好坏。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喜爱程度。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对于班级生物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教师的这一种现象,将会导致他们对于生物学习缺乏一定的自信心。鉴于此,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于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了解,不能对学生进行“不公平式”的教学,而应该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鼓励,看到学习成绩提高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也应该私下与其进行友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三)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对于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同语文等感性思维的运用学习不同,更加注重理性思维在其中的运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概念等基础知识的支持,对研究中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和归纳,提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推理,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推理,得出一个相对优化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理性思维起到了关键的辅助作用。初中学生理性意识处于快速形成的阶段,教师要认识并利用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实验操作就是其中的一项科学方式之一。
(四)运用科学论证实现学生思维的拓展
人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开放性以及生成性,这一点与生物学科课堂应具有的特点不谋而合。若是人的思维逐渐僵化,体现出模式化和格式化的状态,那么就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无法实现各种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时,应当通过科学论证去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教师应在全面了解生物内容基础上对相应的科学论证以及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进而培养起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的实践活动,鼓励其尽可能冲破以往传统的固化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其对于生物知识深层次的掌握与理解。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5):105-106.
[2]黄文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6):119.
[3]李吉花.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3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