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背景介绍导入,直观演示法导入,设悬念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导入,音乐、图片导入。
关键词:导入 语文课 方法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语文课如何导入呢?
一、 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內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 直观演示法导入
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
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具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三、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四、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林山水》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五、故事导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六、音乐、图片导入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图片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草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图片”和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欣赏歌曲,然后让学生说感受,再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草原的景色美吗?想去看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利用音乐、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
关键词:导入 语文课 方法
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语文的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创造科学有效的导语形式,就必须把握课文特点,根据学生好奇心理,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那么,语文课如何导入呢?
一、 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內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 直观演示法导入
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
探索方法的兴趣。如课文《乌鸦喝水》一课的导入:
师:(把盛有半瓶水的瓶子放在讲桌上,然后慢慢往瓶子里放小石子)同学们观察一下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生:水越来越多,水面越来越高了。
师:有一只聪明的鸟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喝到水的,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吧!
采用直观教具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
三、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学生答:“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我说:“但是今天要讲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段导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四、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林山水》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五、故事导入
精彩的故事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对小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副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的心情,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
六、音乐、图片导入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图片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草原》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图片”和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边看画面边欣赏歌曲,然后让学生说感受,再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草原的景色美吗?想去看看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利用音乐、图片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