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呈迅猛之势,而建筑结构设计也是日益多样化。建筑结构设计其本质是设计人员对建筑物从内到外的一种整体表达,是将设计人员的思想与工程紧密结合的产物,其设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决定建筑物的好坏。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这对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要求性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施工时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努力实现结构设计的完美成型。
[关键词]结构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细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25-01
引言:建筑外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设计师要在完善建筑功能的同时,根据人们的要求对建筑外观的设计内容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而“细部”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指的是建筑物整体中加以局部处理的连接部位。它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单元构件, 也可以是局部的空间或界面。
一、建筑外观设计的表现手法
1、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设计的色彩表现手法有:(1)将各种风格的建筑色彩重新组合,研究各种色彩的艺术效果,摆脱堆砌的模式,将各种效果进行艺术层面上地搭配,譬如某中国传统建筑物的屋顶采用了黄色,而墙面用简单明了的白色进行组合,以黄色为主色调,用白色作为烘托陪衬。突出了色彩设计的主次要求,使得建筑物更具艺术的吸引力。(2)在原有的建筑色彩基础上,搭配上新的色彩,在两种色彩效果的艺术对比上,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譬如重庆的501建筑物改造,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搭配上白色,并以黑色和黄色作为彩绘。(3)在建筑的外墙加上文字和图案,使得就建筑物“锦上添花”,这也是纯艺术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手法,让建筑物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2、设计中的肌理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的肌理表现,要从材料的选择入手,根据材料的内在属性,以清晰、完美的形式表现出肌理的特征,材料性格在肌理设计中的内容传达,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予以综合应用:(1)创新应用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那些对人体无害,在加工后仍能表现出自然形态,给予建筑外观自然、环保、返璞归真的表现力。肌理设计中,常用这些材料特有的纹理、质感和色彩,激发人们的自然心里感受,譬如木材、大理石等材料。(2)因地制宜利用材料,建筑外观设计讲究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的效果,而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所在地的其他建筑,都采用了当地的材料,迎合当地的民族色彩、人文等环境特性。在对环境特性要求比较严格的地区,建筑的外观设计材料的采用可以因地制宜,以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使得建筑在肌理设计方面更具当地社会色彩,譬如苏州风景区的木质房、贵州地区的石板房等,另一方面也便于取材,降低设计成本。(3)应用新型的材料,为肌理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表现渠道,譬如镜面玻璃的投影和反射效果,被广泛高层建筑的立面饰面,镜面玻璃反影出的天空和周边景物,可以减少建筑物给人的体量感和压迫感,但也要防止光污染对视觉的干扰问题。笔者建议设计师在选用新型材料的时候,要在充分分析材料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立面装饰需求选择合适的新型材料。(4)应用综合性质的材料。不同材料在纹理、质地和色彩具有差异性,但如果将这些材料综合运用起来,通过对比协调,从而获得较为和谐统一的建筑外观装饰效果,譬如美国著名的桑塔?莫妮卡商场,将多种材料运用到透空框格、斜向开窗、随机顶棚和隐约玻璃墙面上,使得建筑的在阳光照射后,外部形象看起来变幻莫测。
3、设计中的质感表现手法
建筑物外观质感表现手法,在于材料使用与装饰方法的把握上,不同的材料表现的质感不同,譬如玻璃幕墙具有光滑特性,砖石具有粗犷和力度感觉,再如水泥砂浆等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效果都各不相同,在建筑外观质感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质感与建筑物整体外观设计的协调统一,饰面的质感,往往是在材料本身装饰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和风格统一考虑,譬如体量较小的建筑物不适合大理石等粗质材料,而体量较大的建筑物使用粗矿的装饰材料就能更好衬托出建筑物的厚实度。(2)建筑的外观不同部位所采用的质感设计也要有区别性,通过不同部位的质感对比和衬托,譬如某些部位质感粗矿、某些部位质感细腻、某些部位质感丰富、某些部位质量贫乏等,会使得建筑物的立面风格更具代表性。(3)建筑外观质感表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其质感表现的持久性,譬如采用了粗矿线条的质感设计,对外观的平整度和遮丑要求就比较低,但容易沾染灰尘,使得立面装饰容易受到污染,失去美化的质量效果。如果建筑物所在地是在灰尘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笔者则建议采用质量细腻的材料。
二、建筑细部设计措施
1、结构与细部
结构是采用一定的建筑材料, 按照一定的力学原理与力学规律而构成的建筑骨骼。建筑创作离不开结构设计,任何优秀的建筑作品都是在体现艺术形式美的同时,也必须合乎结构逻辑。甚至有许多优美的建筑形式还是来自结构的巧妙设计。在结构方面,建筑细部设计应当从建筑整体出发,慎重处理结构掩蔽与暴露的关系。在美学上能够加以发挥和利用的因素,就不轻易地让它消失。应当说,合乎情理的外露结构本身就是最自然、最经济的细部形式。对结构构件而言,人们主要是通过外露构件的观赏,来领悟结构的内在逻辑,获得艺术美的。因此,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处理手法, 对外露的结构构件进行形式处理。现代建筑中一些薄壳或折板建筑,常在其屋顶下面采用玻璃墙面,从而使壳面或板面与玻璃直接相交。通过这种虚实对比手法,可以强烈地衬托出这种结构的轻巧与优美。
2、构造与细部
建筑细部设计中如采光、通风、保温、防热、排水、防噪、防潮需要构造手段来达到等。由于构造要求的不同,会在建筑外观上形成不同的细部形式,比方说由于排水要求,会影响屋顶的坡度。北方的建筑保温性能很重要,因此会造成有些建筑南、北向的窗洞大小不一样,南向开窗大而明亮、北向开窗少。从构造要求出发,设计、创造、完善细部形式,是细部设计的又一途径。根据构造要求,进行细部设计,不仅可以合理解决技术方面要求, 而且还可获得良好的细部形式,丰富、完善细部形象。当然,这些都要求建筑师熟知构造知识, 并肯于进行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
3、材料与细部
建筑形体的创作离不开对实际材料的操作,细部设计也不例外,细部形态的创造亦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材料而存在。因此,从材料角度出发设计完善细部形式是建筑细部创作的又一重要途径。每种材料都有它各自独特的设计语言。在设计中,合理选材,真实表达材料性能是我们应遵守的原则。要做到合理选择材料,必须熟练掌握材料性能,以便在设计中运用自如。材料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物质材料的材质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指材料的色彩、质地和纹理。而材料的质地可称为“肌”,纹理的起伏编排可称为“理”。因此,材料的特征集中表现在色彩和肌理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也正是材料表达的两种途径。
结语:现代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只有将各种建筑要素综合在一起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把握住方向,得心应手。建筑师要注重自身的造型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综合考虑经济、功能、美观等各种条件和制约,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创作。
参考文献
[1] 徐涛.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3).
[2] 李远航.建筑结构设计浅谈[J].考试周刊,2010,(10).
[关键词]结构设计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细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25-01
引言:建筑外观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建筑设计师要在完善建筑功能的同时,根据人们的要求对建筑外观的设计内容进行不断地更新和丰富。而“细部”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指的是建筑物整体中加以局部处理的连接部位。它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单元构件, 也可以是局部的空间或界面。
一、建筑外观设计的表现手法
1、设计中的色彩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色彩设计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但无论哪种设计手法,最终都必须突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感、建筑本身的美感和形式感等。设计的色彩表现手法有:(1)将各种风格的建筑色彩重新组合,研究各种色彩的艺术效果,摆脱堆砌的模式,将各种效果进行艺术层面上地搭配,譬如某中国传统建筑物的屋顶采用了黄色,而墙面用简单明了的白色进行组合,以黄色为主色调,用白色作为烘托陪衬。突出了色彩设计的主次要求,使得建筑物更具艺术的吸引力。(2)在原有的建筑色彩基础上,搭配上新的色彩,在两种色彩效果的艺术对比上,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譬如重庆的501建筑物改造,在原有颜色的基础上搭配上白色,并以黑色和黄色作为彩绘。(3)在建筑的外墙加上文字和图案,使得就建筑物“锦上添花”,这也是纯艺术与现代主义的结合手法,让建筑物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2、设计中的肌理表现手法
建筑外观设计的肌理表现,要从材料的选择入手,根据材料的内在属性,以清晰、完美的形式表现出肌理的特征,材料性格在肌理设计中的内容传达,具体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予以综合应用:(1)创新应用自然材料。自然材料是指那些对人体无害,在加工后仍能表现出自然形态,给予建筑外观自然、环保、返璞归真的表现力。肌理设计中,常用这些材料特有的纹理、质感和色彩,激发人们的自然心里感受,譬如木材、大理石等材料。(2)因地制宜利用材料,建筑外观设计讲究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的效果,而大多数情况下,建筑所在地的其他建筑,都采用了当地的材料,迎合当地的民族色彩、人文等环境特性。在对环境特性要求比较严格的地区,建筑的外观设计材料的采用可以因地制宜,以当地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生活为基础,使得建筑在肌理设计方面更具当地社会色彩,譬如苏州风景区的木质房、贵州地区的石板房等,另一方面也便于取材,降低设计成本。(3)应用新型的材料,为肌理设计提供多元化的表现渠道,譬如镜面玻璃的投影和反射效果,被广泛高层建筑的立面饰面,镜面玻璃反影出的天空和周边景物,可以减少建筑物给人的体量感和压迫感,但也要防止光污染对视觉的干扰问题。笔者建议设计师在选用新型材料的时候,要在充分分析材料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立面装饰需求选择合适的新型材料。(4)应用综合性质的材料。不同材料在纹理、质地和色彩具有差异性,但如果将这些材料综合运用起来,通过对比协调,从而获得较为和谐统一的建筑外观装饰效果,譬如美国著名的桑塔?莫妮卡商场,将多种材料运用到透空框格、斜向开窗、随机顶棚和隐约玻璃墙面上,使得建筑的在阳光照射后,外部形象看起来变幻莫测。
3、设计中的质感表现手法
建筑物外观质感表现手法,在于材料使用与装饰方法的把握上,不同的材料表现的质感不同,譬如玻璃幕墙具有光滑特性,砖石具有粗犷和力度感觉,再如水泥砂浆等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效果都各不相同,在建筑外观质感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质感与建筑物整体外观设计的协调统一,饰面的质感,往往是在材料本身装饰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和风格统一考虑,譬如体量较小的建筑物不适合大理石等粗质材料,而体量较大的建筑物使用粗矿的装饰材料就能更好衬托出建筑物的厚实度。(2)建筑的外观不同部位所采用的质感设计也要有区别性,通过不同部位的质感对比和衬托,譬如某些部位质感粗矿、某些部位质感细腻、某些部位质感丰富、某些部位质量贫乏等,会使得建筑物的立面风格更具代表性。(3)建筑外观质感表现的同时,也要考虑其质感表现的持久性,譬如采用了粗矿线条的质感设计,对外观的平整度和遮丑要求就比较低,但容易沾染灰尘,使得立面装饰容易受到污染,失去美化的质量效果。如果建筑物所在地是在灰尘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笔者则建议采用质量细腻的材料。
二、建筑细部设计措施
1、结构与细部
结构是采用一定的建筑材料, 按照一定的力学原理与力学规律而构成的建筑骨骼。建筑创作离不开结构设计,任何优秀的建筑作品都是在体现艺术形式美的同时,也必须合乎结构逻辑。甚至有许多优美的建筑形式还是来自结构的巧妙设计。在结构方面,建筑细部设计应当从建筑整体出发,慎重处理结构掩蔽与暴露的关系。在美学上能够加以发挥和利用的因素,就不轻易地让它消失。应当说,合乎情理的外露结构本身就是最自然、最经济的细部形式。对结构构件而言,人们主要是通过外露构件的观赏,来领悟结构的内在逻辑,获得艺术美的。因此,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处理手法, 对外露的结构构件进行形式处理。现代建筑中一些薄壳或折板建筑,常在其屋顶下面采用玻璃墙面,从而使壳面或板面与玻璃直接相交。通过这种虚实对比手法,可以强烈地衬托出这种结构的轻巧与优美。
2、构造与细部
建筑细部设计中如采光、通风、保温、防热、排水、防噪、防潮需要构造手段来达到等。由于构造要求的不同,会在建筑外观上形成不同的细部形式,比方说由于排水要求,会影响屋顶的坡度。北方的建筑保温性能很重要,因此会造成有些建筑南、北向的窗洞大小不一样,南向开窗大而明亮、北向开窗少。从构造要求出发,设计、创造、完善细部形式,是细部设计的又一途径。根据构造要求,进行细部设计,不仅可以合理解决技术方面要求, 而且还可获得良好的细部形式,丰富、完善细部形象。当然,这些都要求建筑师熟知构造知识, 并肯于进行细致入微的繁琐工作。
3、材料与细部
建筑形体的创作离不开对实际材料的操作,细部设计也不例外,细部形态的创造亦必须依附于具体的物质材料而存在。因此,从材料角度出发设计完善细部形式是建筑细部创作的又一重要途径。每种材料都有它各自独特的设计语言。在设计中,合理选材,真实表达材料性能是我们应遵守的原则。要做到合理选择材料,必须熟练掌握材料性能,以便在设计中运用自如。材料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物质材料的材质特征,这种特征主要是指材料的色彩、质地和纹理。而材料的质地可称为“肌”,纹理的起伏编排可称为“理”。因此,材料的特征集中表现在色彩和肌理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也正是材料表达的两种途径。
结语:现代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只有将各种建筑要素综合在一起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把握住方向,得心应手。建筑师要注重自身的造型艺术和其他艺术门类的修养,与其他专业密切配合,综合考虑经济、功能、美观等各种条件和制约,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创作。
参考文献
[1] 徐涛.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3).
[2] 李远航.建筑结构设计浅谈[J].考试周刊,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