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讲授《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本文作者认为不但要深入专研大纲,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详细写好教案,努力讲好课外,而且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73-01
一、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把过多知识硬塞给学生,同时不要期望全部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全部的内容。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因为面对的学生是本二层次,所以在教学时对定理的来龙去脉不要做过多的阐述,以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的讲解上,把它讲透讲清,让大多数学生听懂这些基本知识,掌握这些解题的基本方法,而把那些需要技巧的难题留在课堂的后一段时间,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课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把它演变成针对几个人的课堂,这样会让学生越来越被动,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重。
(二)妥善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台阶
高等数学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座山,而要能平稳地登越山顶就需要教师铺好登山的台阶。无论这座山有多高有多峻峭,学生只须看清脚下的每一块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后必定能平稳地登越山顶的。做到这一点就相应地要求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细心地分析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中的认识上的跳跃点,把它们作为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台阶,然后在课堂讲授中缓缓走来,拾阶而上,走稳一个台阶再走下一个台阶!这就可保证学生听课不是听天书,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听高数像是在听天书?或许是因为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太熟悉了,认为一切都很自然,很简单!从而不经意地越阶讲课,在不经意间一步跨了二三级台阶,学生自然就跟不上!而一步跟不上后面就步步跟不上!从而造成了听天书的后果。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主干脉络和条理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把课讲得细,步骤也交待得很清楚,学生也都听明白了,但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仍感到似懂非懂,不知所云,只是机械性地掌握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后果,为了避免这种后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宏观方面的教学,即本课程或本章节在研究讨论什么问题?它们用了什么方法,本堂课要讲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着什么地位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一堂单调而平庸的数学课好像是给学生啃一个干馒头,其乏味可见。教师讲课就好似大师傅做菜,他掌握火候,适时加进各种调料和佐料,把一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一)增加趣味性
一堂数学课除课文上列出的定义定理之外,教师可以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去讲讲有关的有趣味的东西,如数学典故、举应用等,把这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和在一起,这样就使得课堂讲授变得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这些内容不在课本之内,它们就好像加在菜肴里的佐料和调料,有了它们,菜肴就会变得色香味俱全。例如在讲完微分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给出的人口增长模型去查阅年鉴,计算出适合本地情况的人口增长模型。
(二)注意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很多教师因为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的原因,在课堂上就马不停蹄的一一讲来,根本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中学的教学基本是不断的反复,在这个不断的反复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而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缺少了这个反复的过程,每次都是一大堆的新内容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注意课堂上的互动性,课堂将是你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牵的木偶,他们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学好一门课的主要动力。让师生互动的方法很多,例如你可以有意出错,让学生帮你找错,“我这样讲对吗?”
(三)优化教学手段
之前,教师上课是手拿一只粉笔,在黑板上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学生在下面一页一页的抄,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现在转变成另外一种情景,教师操纵着多媒体,一屏一屏的切换,黑板上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字,而学生在下面茫然不知所措。板书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教师“提纲挈领”,而多媒体的优点是直观且信息量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小环节的把握
(一)作业的布置
很多教师对作业不太重視,仅仅流于形式,而作者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后续部分,是教学质量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体现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可把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部分,必做题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解题方法,而选做题可以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提高。
(二)学习方法的引导
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寄希望于课堂上听懂所有的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指出在课堂上主要听老师的思路,不要拘泥于每个细节,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思考自己解决。
(三)教学后记的整理
不管你事先设计的多么完美,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出现意外,因此,作者认为在每节课授课完毕,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完美之处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后记里应该着重记下师生的互动情况。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友良;论当代文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J];中国人才;2002年08期
[2]李晓钰;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073-01
一、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把过多知识硬塞给学生,同时不要期望全部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全部的内容。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理的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因为面对的学生是本二层次,所以在教学时对定理的来龙去脉不要做过多的阐述,以免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要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对最基本的概念和内容的讲解上,把它讲透讲清,让大多数学生听懂这些基本知识,掌握这些解题的基本方法,而把那些需要技巧的难题留在课堂的后一段时间,反应快基础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课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课堂,教师不能把它演变成针对几个人的课堂,这样会让学生越来越被动,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重。
(二)妥善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台阶
高等数学对于刚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座山,而要能平稳地登越山顶就需要教师铺好登山的台阶。无论这座山有多高有多峻峭,学生只须看清脚下的每一块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后必定能平稳地登越山顶的。做到这一点就相应地要求教师在上每一堂课之前细心地分析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中的认识上的跳跃点,把它们作为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台阶,然后在课堂讲授中缓缓走来,拾阶而上,走稳一个台阶再走下一个台阶!这就可保证学生听课不是听天书,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听高数像是在听天书?或许是因为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太熟悉了,认为一切都很自然,很简单!从而不经意地越阶讲课,在不经意间一步跨了二三级台阶,学生自然就跟不上!而一步跟不上后面就步步跟不上!从而造成了听天书的后果。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主干脉络和条理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把课讲得细,步骤也交待得很清楚,学生也都听明白了,但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仍感到似懂非懂,不知所云,只是机械性地掌握了教师所讲的内容,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教学后果,为了避免这种后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注意宏观方面的教学,即本课程或本章节在研究讨论什么问题?它们用了什么方法,本堂课要讲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着什么地位等等。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一堂单调而平庸的数学课好像是给学生啃一个干馒头,其乏味可见。教师讲课就好似大师傅做菜,他掌握火候,适时加进各种调料和佐料,把一道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一)增加趣味性
一堂数学课除课文上列出的定义定理之外,教师可以应该围绕这些内容去讲讲有关的有趣味的东西,如数学典故、举应用等,把这些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和在一起,这样就使得课堂讲授变得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这些内容不在课本之内,它们就好像加在菜肴里的佐料和调料,有了它们,菜肴就会变得色香味俱全。例如在讲完微分方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书上给出的人口增长模型去查阅年鉴,计算出适合本地情况的人口增长模型。
(二)注意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很多教师因为教学内容多,课时紧的原因,在课堂上就马不停蹄的一一讲来,根本不注意学生的反应,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中学的教学基本是不断的反复,在这个不断的反复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而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学教学,缺少了这个反复的过程,每次都是一大堆的新内容如果这个时候再不注意课堂上的互动性,课堂将是你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牵的木偶,他们将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才是学好一门课的主要动力。让师生互动的方法很多,例如你可以有意出错,让学生帮你找错,“我这样讲对吗?”
(三)优化教学手段
之前,教师上课是手拿一只粉笔,在黑板上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学生在下面一页一页的抄,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现在转变成另外一种情景,教师操纵着多媒体,一屏一屏的切换,黑板上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字,而学生在下面茫然不知所措。板书最大的优点是方便教师“提纲挈领”,而多媒体的优点是直观且信息量大。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有机地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小环节的把握
(一)作业的布置
很多教师对作业不太重視,仅仅流于形式,而作者认为作业是课堂的后续部分,是教学质量提高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体现教学目标层次明确,可把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部分,必做题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解题方法,而选做题可以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提高。
(二)学习方法的引导
大一学生刚从中学升入大学,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寄希望于课堂上听懂所有的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这时教师就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指出在课堂上主要听老师的思路,不要拘泥于每个细节,有些问题可以通过思考自己解决。
(三)教学后记的整理
不管你事先设计的多么完美,在实际的操作中总会出现意外,因此,作者认为在每节课授课完毕,对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和完美之处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后记里应该着重记下师生的互动情况。
(作者单位:镇江船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友良;论当代文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J];中国人才;2002年08期
[2]李晓钰;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思考[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