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的防治和危害——以贵州省为例》教学设计

来源 :炎黄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教学设计以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为基本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是在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之后作者本人设计的一节问题探究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收集的贵州省石漠化现象的相关资料。教学方式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探究的教法。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石漠化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理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道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社会意识。
  关键词:石漠化;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
  安顺二中 高二(19)班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为基本理念设计。
  【教学内容】
  本節课是在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之后作者本人设计的一节问题探究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贵州省石漠化现象的相关资料。
  【学情分析】
  知识学情分析:通过高中地理必修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荒漠化的基本知识,知道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治理措施。了解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为本节内容教学提供保障。
  班级学情分析:2017级高二19班是文科班,地理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肯花时间在课外主动学习地理,对老师提前布置的任务会主动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说出石漠化的含义;初步分析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实地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⑵通过对实例材料的思考、探究、讨论与合作分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石漠化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理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道理。
  ⑵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石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2、难点:石漠化产生的地理背景及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导学案、微课视频、设置相关问题,石漠化相关资料),学生根据任务课外提前自主学习、实地调查。
  2、分组合作探究法: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制定计划、讨论研究,分组实施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及丰富的情感体验。组内同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区域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西北地区和贵州省两个地区荒漠化异同。
  【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大组:
  第一组—成因组:24人,两个组长。
  第二组—危害组:18人,一个组长。
  第三组—措施组:18人,一个组长。
  2.由教师将相关资料(贵州省气候图、地形图及其他资料)分发给各组长,组长根据本组组员实际情况分配相应的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任务,然后组长汇总。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各组长按要求完成相关自学任务。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是在上完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章内容后的一节问题探究课。通过课前发布预习案导学案、视频、相关资料、布置相关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时间上拓展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探究时间,是对地理开放式教学的一种尝试。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比较积极,尤其是展示到安顺地区的石漠化现象和治理措施和成效的时候,措施组的表现,让整个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西北地区和贵州省的荒漠化比较,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地调查的时候没有参与。这要求老师在下次类似问题探究的教学中,要和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方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笔者根据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与措施,以为我国的建筑工程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问题;改善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改革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与现代文明博弈的过程中出现变异甚至消亡的现象,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势在必行。所以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间的联系,本文试图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期刊
摘 要:本文写了计算机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指出中职计算机教学出现许多教学问题,对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急需结合“产教融合”,采取混合有效的教学,为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高效提供保障。  关键词:“产教融合”;计算机基础;混合教学  随着现在社会各领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中职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就是希望可以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这对社会人才短
期刊
摘 要:《周南·芣苡》描写地是生活中一项劳动简单动作的展现,却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时代情感。其情感表达于反复的运用中实现,无疑是一种意义非凡的发现,是对后世语言学和文学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诗经;芣苡;时代情感;反复  《周南·芣苡》历来为论诗者赞赏有加,其生活原生态的情景状貌令古今无数读之者啧啧不已。关于本诗的奇妙,姚际恒评曰:“章法极为奇变”[1],诗单纯以赋体出之,以一系列的动作展现构成全篇,
期刊
摘 要: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饮用品鉴都有诸多讲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茶艺文化,进而发展成为茶道。随着國际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茶艺也逐步走入学生课堂,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堂,培养学生的品茶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茶艺课堂培养学生品茶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培养学生品茶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茶艺课堂;品茶能力;培养方
期刊
摘 要: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学活动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对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来说,需要做的就是要积极构建其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环节,而且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因此,对于我国中职院校来说,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可
期刊
摘 要:《卫风·硕人》作为庄姜初嫁的赞美诗在铺排、比喻、叠字的运用等方面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成为《诗经》中为人津津乐道的著名篇章。  关键词:硕人;赞美诗;艺术;解析  《卫风·硕人》于《诗》之三百篇中可谓赫赫有名,为古今无数读之者赞叹不已,清人姚际恒云:“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方玉润亦云“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第二章“手如柔荑……”那一串精彩比喻为人们所津
期刊
短弓、颤音、揉弦,每一个动作都那么完美。不,不对,老师说了,我的琴声中缺少灵魂。少了什么,到底少了什么?这曲《保卫黄河》我已拉了百遍,手指都已红肿不堪,可却还不明白自己的琴音有什么不足。我烦躁地丢下小提琴,几欲抓狂,真想就这样放弃,真想再也不要碰这让我吃尽了苦头的琴。来回踱步中,我看到了书架中一抹淡淡的浅绿,抽出一看,发现正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  翻开这绿色的书皮,我开始
期刊
摘 要:计算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计算机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也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學生计算机思维的培养应该被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效率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学生;计算思维  1 计算思维能力的概述  计算机思维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教授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互联网能够得到发展主要依托的是计算机通信技术,但是电脑互联网使用最多的地方还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在使用电子信息工程时,还是需要靠互联网以及电脑终端来收到信号,为了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我国应该大力推广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通信技术。只有当这两项技术进行联合,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够确保效果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