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同时也关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新疆地处祖国边陲,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试探新疆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边疆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途径;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新疆拥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不可再生资源,但同时又受困于脆弱生态环境的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未能实现较好的协同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探究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该研究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及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可借鉴作用。
一.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关于生态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定位和清楚的阐述。首先说明了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媒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到:“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①劳动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手段,人类通过劳动来进行生产资料的收集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但是在此过程中,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索取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否则自然界和人类的平衡关系就会被破坏。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不择手段的扩大剩余价值为目的,使自然界的资源成为其满足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源库。导致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最后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依存,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能一味的索取,而是要在尊重自然和遵守自然的规则的基础上,合理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就如何做好生态工作、生态工作的目标以及做好生态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坚定行动。这些都生动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重视程度,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体现。
二.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疆作为祖国的西北边陲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多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导致了新疆当地的各族群众在较长时间内采取以消耗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一)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足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以粗旷式农业和游牧为主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生产生活方式,再加上许多地区较为偏僻,路途遥远,环境相对较为封闭,所以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基础薄弱,进而导致在生态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等方面跟时代有所差距,加之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致使其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环境和资源忧患意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需求与经济整体落后相矛盾
新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但是适宜居住并生产的土地16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面积的9.7%。②再加上新疆整体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并且有天山、昆仑山等大山系的阻隔,导致年降水量少并且分布不均。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新疆基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再加上过度使用农业化肥、大量的工业污染的排放、不当的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粗犷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三)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不完善
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一些适应发展过程的法律和制度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及有效的进行。就目前来看,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尚处于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棘手和突出,如果法律和制度无法跟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变化的速度,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所以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强化生态文明的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注的结果。新疆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全疆各地州政府、兵团、社会组织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并且需要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认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注重生态侧重方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较强的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首先,重点支持绿色生产以及扶持相关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对于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解决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其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拓一条低能耗、高效益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科学合理的规划造园放牧、扶持特色林果业。最后,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和手段,要不断吸收技术的合理因素,创造并借鉴新的、符合新疆生态实际情况的科技手段,进而扩大人与自然活动的领域。既满足了新疆經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满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各地州和兵团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针对性的制定和建立一些法规,对于加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目前来说,新疆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体系,保障新疆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新疆的生态文明。但是要更深一步的贯彻落实“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仍然需要更成熟的关于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
四.结语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结合新疆生态实际和建设现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加强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再加上政府的正确导向、经济和相关法律的支撑和各族群众的支持,新疆的山一定会越来越青、水一定会越来越清、天一定会越来越蓝。全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28(01).
[4]吴福环,郭泰山.新疆改革开放30年通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5]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8-07-17(07).
作者简介
田庆玥(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苏巴提·艾尔肯(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邮编100088)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7.
②吴福环,郭泰山.新疆改革开放30年通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6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途径;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新疆拥有着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和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不可再生资源,但同时又受困于脆弱生态环境的制约,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未能实现较好的协同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视角,探究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该研究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以及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可借鉴作用。
一.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关于生态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定位和清楚的阐述。首先说明了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交换的媒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到:“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①劳动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手段,人类通过劳动来进行生产资料的收集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但是在此过程中,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索取需要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否则自然界和人类的平衡关系就会被破坏。其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不择手段的扩大剩余价值为目的,使自然界的资源成为其满足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源库。导致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最后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依存,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能一味的索取,而是要在尊重自然和遵守自然的规则的基础上,合理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十四五”期间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就如何做好生态工作、生态工作的目标以及做好生态工作的重要意义等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做好生态环境工作的坚强意志和坚定行动。这些都生动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重视程度,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代体现。
二.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疆作为祖国的西北边陲内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多民族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导致了新疆当地的各族群众在较长时间内采取以消耗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
(一)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不足
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长期以粗旷式农业和游牧为主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种价值判断和生产生活方式,再加上许多地区较为偏僻,路途遥远,环境相对较为封闭,所以导致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基础薄弱,进而导致在生态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等方面跟时代有所差距,加之部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观念滞后致使其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缺乏环境和资源忧患意识。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需求与经济整体落后相矛盾
新疆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6,但是适宜居住并生产的土地16万平方公里,只占全疆面积的9.7%。②再加上新疆整体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并且有天山、昆仑山等大山系的阻隔,导致年降水量少并且分布不均。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新疆基础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再加上过度使用农业化肥、大量的工业污染的排放、不当的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及粗犷的农牧业生产方式等,使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
(三)生态和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不完善
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一些适应发展过程的法律和制度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及有效的进行。就目前来看,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尚处于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棘手和突出,如果法律和制度无法跟上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境变化的速度,那么势必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所以完善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化途径
(一)强化生态文明的教育,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密切关注的结果。新疆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全疆各地州政府、兵团、社会组织和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并且需要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出发,认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注重生态侧重方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较强的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首先,重点支持绿色生产以及扶持相关行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对于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解决和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其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拓一条低能耗、高效益的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科学合理的规划造园放牧、扶持特色林果业。最后,科技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和手段,要不断吸收技术的合理因素,创造并借鉴新的、符合新疆生态实际情况的科技手段,进而扩大人与自然活动的领域。既满足了新疆經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满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
关于生态的法律法规是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各地州和兵团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针对性的制定和建立一些法规,对于加强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目前来说,新疆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体系,保障新疆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新疆的生态文明。但是要更深一步的贯彻落实“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仍然需要更成熟的关于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
四.结语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结合新疆生态实际和建设现状,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加强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再加上政府的正确导向、经济和相关法律的支撑和各族群众的支持,新疆的山一定会越来越青、水一定会越来越清、天一定会越来越蓝。全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10-28(01).
[4]吴福环,郭泰山.新疆改革开放30年通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
[5]春雨.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N].光明日报,2008-07-17(07).
作者简介
田庆玥(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苏巴提·艾尔肯(1996-),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邮编100088)
注释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17.
②吴福环,郭泰山.新疆改革开放30年通览[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