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要以人文教育为中心,按照低级、中级、高级进行专业课程设置。而要保障这一方案的顺利进行,就要转变办学理念、修正培养方案、完善科研考核方式、充实师资队伍。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讲述较多,而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小,且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无法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考核模式过于僵化,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1.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问题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沿用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位置,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例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原则与规则知识时,向学生灌输会计准则与制度,并未引导学生探究规则形成的原因背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2.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问题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职业竞争挑战,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很多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对文理兼修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很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经典名著赏析课程相对缺乏,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课本知识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少有学校开设关于数学、管理、经济、财政、金融发展历史的課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更不利于其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相比之下,会计学专业对技术的要求高,课程设置专业性强,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的会计课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知识结构的零散性限制了对会计专业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导致理论型人才缺乏。
3.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问题
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会计实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的会计实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大部分财经类高校都设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以便辅助会计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学校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课时设置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二、应对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的措施
1.基础阶段
大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时间较晚,并且要经历新生军训等活动。大一第一学期新生主要是适应阶段,很多学生在第一学期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应当在第二学期开设相应的会计基础课,如基础会计学、会计法规等。另外在讲解会计基础原理时,要与手工模拟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凭证、报表、账簿等概念的理解。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制作,这样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还应当开设会计史相关课程,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中西方的会计历史结合起来,并对其异同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以及现阶段制定会计政策法规的原因,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中级阶段
在开始中级阶段学习之前,学生必须对会计工作原理以及会计基本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大学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由于中级会计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授课时间。教师可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提供一些真实的会计资料供学生学习研究,并开设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学校可以开设成本会计课程,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学生理清成本账户和财务账户之间的关系。同时回顾基础阶段的知识,特别是会计成本历史和会计管理历史的相关知识,并在电算化课程中加以实践和应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安排其进行外出见习,通过对不同企业的生产车间、会计办公流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完成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设财务管理、报表分析、审计、税法等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全面认识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迈向更高的台阶。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
会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讲述较多,而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小,且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常常忽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无法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考核模式过于僵化,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
1.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问题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沿用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主体位置,不仅无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例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原则与规则知识时,向学生灌输会计准则与制度,并未引导学生探究规则形成的原因背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2.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问题
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职业竞争挑战,各职业院校都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并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的课程教学体系。然而当前很多学校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对文理兼修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很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设计不合理,特别是经典名著赏析课程相对缺乏,受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片面强调课本知识的问题;另一方面,很少有学校开设关于数学、管理、经济、财政、金融发展历史的課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学习,更不利于其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相比之下,会计学专业对技术的要求高,课程设置专业性强,这就导致很多高校的会计课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知识结构的零散性限制了对会计专业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导致理论型人才缺乏。
3.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问题
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会计实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的会计实验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为日后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大部分财经类高校都设立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以便辅助会计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很多学校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课时设置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二、应对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的措施
1.基础阶段
大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时间较晚,并且要经历新生军训等活动。大一第一学期新生主要是适应阶段,很多学生在第一学期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学习。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应当在第二学期开设相应的会计基础课,如基础会计学、会计法规等。另外在讲解会计基础原理时,要与手工模拟实验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凭证、报表、账簿等概念的理解。另外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制作,这样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与此同时还应当开设会计史相关课程,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中西方的会计历史结合起来,并对其异同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过程以及现阶段制定会计政策法规的原因,提高学生对会计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中级阶段
在开始中级阶段学习之前,学生必须对会计工作原理以及会计基本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大学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由于中级会计知识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应适当增加授课时间。教师可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提供一些真实的会计资料供学生学习研究,并开设会计电算化等相关课程。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学校可以开设成本会计课程,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学生理清成本账户和财务账户之间的关系。同时回顾基础阶段的知识,特别是会计成本历史和会计管理历史的相关知识,并在电算化课程中加以实践和应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安排其进行外出见习,通过对不同企业的生产车间、会计办公流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在完成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开设财务管理、报表分析、审计、税法等相关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全面认识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使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迈向更高的台阶。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