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上海市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上海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读学生中的贫困生数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完善政府补助、学校补贴、社会捐助及学生自助成为一大焦点。本课题以上海高校在校贫困生所受资助状况及贫困生对其满意程度为研究视角,有助于高校成本负担理论的实践化,并有助于发现贫困审核程序中的不规范與规则漏洞。
(二)贫困策略现状分析
1.学生了解贫困补助的渠道与了解程度
经调查,我们得知学生了解贫困补助的渠道主要有高校官网、入学新生通知、高校学生事务中心、辅导员,次要渠道有该校学长学姐、相关讲座以及各公众平台的推送等。入学新生通知、相关讲座为主动提供形式,体现了高校对贫困资助事宜的宣传力度与重视。官网虽有详细、精确、真实的特点,但因宣传力度过小,鲜有人问津,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大学生活已超过一年时间,但依旧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有关资助体系方面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笔者得知样本高校的学生对贫困补助缺乏了解,原因如下。
(1)學校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校仅在录取学生时在寄送至学生的文件中有相关的书面信息说明。
(2)学校相关组织缺乏紧密联系。学生组织与教师团体间缺少沟通,没有反映问题的畅通渠道以及合理的措施。
(3)贫困生对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不够,并缺乏维权意识。没有上述两点支撑,学生就难以产生这方面的意识。
对于上述原因,校方可加强校内宣传,处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将过程发布在校内官网及各个公众平台上。辅导员应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使其增加自信并且熟悉本校的贫困补助政策。
2.对贫困补助的发放形式、发放时间、资助标准是否满意
样本学校补助金的发放形式为直接将补助金发放至贫困生指定的储蓄卡中,发放时间为每学期通过审核后每个月一次,共发放5个月。经调查,这种方式是学生最为认可的一种方式。资助标准根据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情况划分,2015年对特别困难学生认定家庭人均月收入执行标准为790元以下(包括790元),一般困难学生认定家庭人均月收入执行标准为790元以上1000元(包括1000元)以下。问卷分析显示,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家庭年人均净收入是衡量学生家庭困难程度的首要标准,不少学生认为家庭所在的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经过对贫困生的访问得知,贫困生对补助相关标准和困难等级认定方面不太满意,所以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资助工作的环节透明。②判定贫困程度的分级门槛合理。③判定时和发放之后的复审监察严密。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使上海高校的补助体系更加完善。
3.贫困生补助金的具体用途
笔者经数据观察,大多数学生对补助金的具体用途有良好的认知并能够用于正途。高校也可通过调查适当改变补助金的发放形式,可按照学生预期,将一部分资金资助改为物资资助,以增强实用性和目的性,减少肆意消费现象,使得补助金能更加有效。
(三)各高校贫困政策具体执行现状分析
我们小组对上海市三类不同级别的高校进行调查,为了尊重隐私,此处分别用A类校、B类校、C类校表示。A类校是“985”高校,B类校是二本类高校,C类校是民办高校。
1.各高校对于贫困家庭初期审核方式和发放后的复审方式
从三类样本学校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校其审核方式不同,学生对校方的处理结果其态度也不尽相同。
首先,A、C类校初期审核时,会有投票和民主评议的方式来决定贫困学生的人选,并公布终评结果。B类校的评判过程相对而言有些随意,某些辅导员作为评议小组组长并没有认真负责地核实,导致有些本应该拿到特困生补助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国家的帮助,而某些利用制度漏洞的学生却得到了较高的补助金,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首先,有两点值得改进:①完善审核制度,如由班级抽签或民主选举评议小组的成员来评判,而不是任意指定学生作为评判成员,以此来加强公正透明度。②从本质上来讲,彻底落实国家政策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认真对待,需要从思想上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有责任感与正义心,并付诸行动。
其次,对于发放补助之后的审核方式各校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审核方式有自助审查、抽查两种。针对C类校的审核方式校方未制定强制管理措施,保障制度未执行到位。因此,可以借鉴A、B类校的方法,定期抽查补助学生的消费金额记录并且鼓励家庭状况有好转的学生主动申请停止补助,使得这些补助金额可以留给更加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节省国家的资源。
最后,A、B、C三类校的学生对目前的补助制度现状认可度也不同,这主要由于各校的制度不同所导致。如C类校只有真正参与的学生才知道真实情况,而其他学生对此不清楚。这就需要在“公正公允度”和“保护隐私度”之间做出取舍,此处应该更加偏重于公平公允,落实国家政策,保护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建立透明公开的评选程序。
2.各高校针对贫困生的贫困资金资助方式与奖励机制
A类校资助方式为获助名单确认后,由学生处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别报财务处和发展联络处,并根据资金的到款时间,经发展联络处和财务处以银行转账方式发放给学生;B类校不同类型的补助通过银行卡分批打到学生银行卡里;C类校则将国家助学金分为三个等级,金额在1500~3000元之间,各等级具体金额根据当学年拨款来确定,分批打到学生银行卡里,另有特困生减免学费政策。
在资助方式方面,经比较,三所高校均采取转账方式将补助金打入学生的银行卡中,这点并无差异。其好处是一来可以有查询记录,二来可避免受资助个体与现金的直接接触,避免拿到钱财后不慎遗失、被偷盗等状况的发生,财务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在奖励机制方面并没有完善的机制,值得改进,虽然有国家设立的励志奖学金,但是学校层面的奖励比较缺乏。由此有以下两点建议:①设立校级贫困生的专有奖学金,奖学金金额略高于普通学生的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也略高于普通学生,以此激励贫困大学生多多努力,通过努力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②对于科技创作发明或者学科竞赛取得良好名次的学生,学校能够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现金奖励。这些措施不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还能够降低学生乱用补助金的几率。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上海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读学生中的贫困生数量也急剧增加。如何完善政府补助、学校补贴、社会捐助及学生自助成为一大焦点。本课题以上海高校在校贫困生所受资助状况及贫困生对其满意程度为研究视角,有助于高校成本负担理论的实践化,并有助于发现贫困审核程序中的不规范與规则漏洞。
(二)贫困策略现状分析
1.学生了解贫困补助的渠道与了解程度
经调查,我们得知学生了解贫困补助的渠道主要有高校官网、入学新生通知、高校学生事务中心、辅导员,次要渠道有该校学长学姐、相关讲座以及各公众平台的推送等。入学新生通知、相关讲座为主动提供形式,体现了高校对贫困资助事宜的宣传力度与重视。官网虽有详细、精确、真实的特点,但因宣传力度过小,鲜有人问津,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大学生活已超过一年时间,但依旧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有关资助体系方面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笔者得知样本高校的学生对贫困补助缺乏了解,原因如下。
(1)學校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校仅在录取学生时在寄送至学生的文件中有相关的书面信息说明。
(2)学校相关组织缺乏紧密联系。学生组织与教师团体间缺少沟通,没有反映问题的畅通渠道以及合理的措施。
(3)贫困生对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不够,并缺乏维权意识。没有上述两点支撑,学生就难以产生这方面的意识。
对于上述原因,校方可加强校内宣传,处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将过程发布在校内官网及各个公众平台上。辅导员应多开展针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使其增加自信并且熟悉本校的贫困补助政策。
2.对贫困补助的发放形式、发放时间、资助标准是否满意
样本学校补助金的发放形式为直接将补助金发放至贫困生指定的储蓄卡中,发放时间为每学期通过审核后每个月一次,共发放5个月。经调查,这种方式是学生最为认可的一种方式。资助标准根据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情况划分,2015年对特别困难学生认定家庭人均月收入执行标准为790元以下(包括790元),一般困难学生认定家庭人均月收入执行标准为790元以上1000元(包括1000元)以下。问卷分析显示,大多数高校学生认为家庭年人均净收入是衡量学生家庭困难程度的首要标准,不少学生认为家庭所在的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经过对贫困生的访问得知,贫困生对补助相关标准和困难等级认定方面不太满意,所以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资助工作的环节透明。②判定贫困程度的分级门槛合理。③判定时和发放之后的复审监察严密。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使上海高校的补助体系更加完善。
3.贫困生补助金的具体用途
笔者经数据观察,大多数学生对补助金的具体用途有良好的认知并能够用于正途。高校也可通过调查适当改变补助金的发放形式,可按照学生预期,将一部分资金资助改为物资资助,以增强实用性和目的性,减少肆意消费现象,使得补助金能更加有效。
(三)各高校贫困政策具体执行现状分析
我们小组对上海市三类不同级别的高校进行调查,为了尊重隐私,此处分别用A类校、B类校、C类校表示。A类校是“985”高校,B类校是二本类高校,C类校是民办高校。
1.各高校对于贫困家庭初期审核方式和发放后的复审方式
从三类样本学校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学校其审核方式不同,学生对校方的处理结果其态度也不尽相同。
首先,A、C类校初期审核时,会有投票和民主评议的方式来决定贫困学生的人选,并公布终评结果。B类校的评判过程相对而言有些随意,某些辅导员作为评议小组组长并没有认真负责地核实,导致有些本应该拿到特困生补助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国家的帮助,而某些利用制度漏洞的学生却得到了较高的补助金,浪费了国家的资金。
首先,有两点值得改进:①完善审核制度,如由班级抽签或民主选举评议小组的成员来评判,而不是任意指定学生作为评判成员,以此来加强公正透明度。②从本质上来讲,彻底落实国家政策需要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认真对待,需要从思想上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有责任感与正义心,并付诸行动。
其次,对于发放补助之后的审核方式各校之间有较大的差距。审核方式有自助审查、抽查两种。针对C类校的审核方式校方未制定强制管理措施,保障制度未执行到位。因此,可以借鉴A、B类校的方法,定期抽查补助学生的消费金额记录并且鼓励家庭状况有好转的学生主动申请停止补助,使得这些补助金额可以留给更加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节省国家的资源。
最后,A、B、C三类校的学生对目前的补助制度现状认可度也不同,这主要由于各校的制度不同所导致。如C类校只有真正参与的学生才知道真实情况,而其他学生对此不清楚。这就需要在“公正公允度”和“保护隐私度”之间做出取舍,此处应该更加偏重于公平公允,落实国家政策,保护那些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建立透明公开的评选程序。
2.各高校针对贫困生的贫困资金资助方式与奖励机制
A类校资助方式为获助名单确认后,由学生处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分别报财务处和发展联络处,并根据资金的到款时间,经发展联络处和财务处以银行转账方式发放给学生;B类校不同类型的补助通过银行卡分批打到学生银行卡里;C类校则将国家助学金分为三个等级,金额在1500~3000元之间,各等级具体金额根据当学年拨款来确定,分批打到学生银行卡里,另有特困生减免学费政策。
在资助方式方面,经比较,三所高校均采取转账方式将补助金打入学生的银行卡中,这点并无差异。其好处是一来可以有查询记录,二来可避免受资助个体与现金的直接接触,避免拿到钱财后不慎遗失、被偷盗等状况的发生,财务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在奖励机制方面并没有完善的机制,值得改进,虽然有国家设立的励志奖学金,但是学校层面的奖励比较缺乏。由此有以下两点建议:①设立校级贫困生的专有奖学金,奖学金金额略高于普通学生的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也略高于普通学生,以此激励贫困大学生多多努力,通过努力获得奖学金,顺利毕业。②对于科技创作发明或者学科竞赛取得良好名次的学生,学校能够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现金奖励。这些措施不但鼓励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还能够降低学生乱用补助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