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升级版。“场域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提供了巨大的组织动力;“目标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内涵;“价值共识”满足了高校、中职和企业三方的利益诉求。紧密型职教集团的本质是学校和企业在提质升级和培育品牌的经营模块中完成了“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既是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的逻辑起点,也是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天使集团;紧密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6-0008-06
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和面临困惑
(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判断
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上出台了许多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理论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2009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指出:“集团化办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率先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集团化办学改革发展方向,并为集团化办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后盾和强力的制度支撑。
在中观层面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国家文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为集团化办学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河南作为职教大省,招生数、在校生数和职教集团数均名列全国第一。“以专业为纽带、龙头带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是河南职教集团运作的主要模式。河南的职教集团为“中原崛起”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河南职教集团建设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河南现象”。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后来居上,显现出“海派”风格的雄厚实力。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政府层面为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保驾护航。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当时吉林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2007年),以其办学理念先进、校企合作紧密、办学效益显著等特征广受社会关注。天使集团提出的“双本一融”办学理念、打造的女性办学特色、培育的“女性工匠”更是誉满江城。正因为有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集团化办学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约1300个职教集团(比2015年新增200多个),部分行业组建了一批覆盖全行业的职教集团。
在微观层面上,各职业学校内部也有破除发展瓶颈、走出办学困境的客观需求。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在深刻改变人们生存方式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日益增长,职业学校必须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走出围墙、寻求转变,以改革释放质量创新的巨大红利:办学理念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办学定位从管理向经营转变、办学体系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学校和企业抱团取暖,找到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长点:走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之路。
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宏观层面(指导)的顶层设计明确清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中观层面(桥梁)的配套规划细致扎实;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微观层面(行动)的机制落实到位生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是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判断。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困惑
从国家层面来说,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如何将国家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转化为各级政府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科学的执行力尚需进一步解决。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只有和各级政府配套的规定相通相融,才具备可操作性。而地方各级政府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因缺少立法和法规上的约束,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措施时缺少内在动力。另外,集团化办学还存在政府資金投入不足问题。集团化办学各成员单位是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的联盟体。在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不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其推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将违背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利于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从企业的行为驱动来说,企业明显缺少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动自觉。企业是以盈利为主的经济实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特征。而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更因投资效益具有一定的迟滞性,而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使学校需要企业的程度和企业需要学校的程度不在一个基点上。只有当所有加入集团的成员(企业)不是基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基于对集团化办学理念的一致而形成“价值认同”,企业对集团的人才供应产生依赖,使集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达成共识,构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良性循环时,这样的“紧密”才是集团化办学的最佳境界。 (二)“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确立,形成“目标共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第二次“紧密”
2010年9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正式下发,吉林女子学校于2015年被国家三部委正式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建设示范校的过程中,学校提出了“双本一融”的办学理念。“双本一融”的“双本”指“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一融”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校本化”是手段,“教学生本化”是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二者的实现途径。“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其理论创新在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五个回归”:“回归初心”“回归育人”“回归课堂”“回归教材”和“回归梦想”。“回归初心”是不要忘记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回归育人”是以锻造“智慧女性、职业女性、诚信女性、高雅女性、通才女性、幸福女性”的优秀女性人才为宗旨;“回归课堂”是指构建“注入女性元素的文化课 调试后的专业理论课 调试后的专业技能课 特色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实训课程”的“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回归教材”是将“经院式”“结论式”的教材调试为“材料式”“过程性”的教材,确立“用教材教”和“用教材学”的教材观,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的“第二次开发”;“回归梦想”是在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把职教人的“小梦想”紧紧地融入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梦想之中。“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实践意义在于抓住了三个核心——实施主打三张牌的发展战略:一是历史牌,学校近百年发展的历史血脉,是固校之本;二是特色牌,坚持女性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本质;三是文化牌,挖掘女性特色文化,是学校的战略引擎。以“双本一融”为统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思想整合,达到了“目标共识”,进而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第二次“紧密”。
(三)现代学徒制和“3 4”衔接模式的实施,形成“价值共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第三次“紧密”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是“口传身授”,从“动手”到“会做”,正是“师傅带徒弟”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过程。在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传帮带”中,“师傅”和“徒弟”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时为严师,“匠行”“匠心”“匠魂”时是益友,在亦师亦友的角色转换中,是对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敬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产品与工艺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与完美的职业敬畏。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后,便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长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校与长风集团共同签署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书”,探索校企一体化招生招工、共同育人,形成了“课岗交替双主体三段式五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分段育人,学校授课与企业顶岗的周轮换制度。阶段性逐渐增加学徒在企业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学校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的规划,学前教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对接成“3 4”的衔接模式。七年学习期间,由衔接试点本科院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分段组织实施,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3 4”的有效对接,关乎职教集团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契合了国家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能型高校转型的客观需求,更为应用技能型大学招收高起点技能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稳定的生源基地。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高校和中职因“价值共识”而“结盟”,进而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的第三次“紧密”。
“场域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提供了巨大的组织动力;“目标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内涵;“价值共识”满足了高校、中职和企业三方的利益诉求。这“三驾马车”的聚合,形成了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多元动力”,为吉林天使集团在高起点谋划、高位上运行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建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的路径创新
(一)成员单位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在天使集团框架内,形成了四种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学生免费入学、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实习时支付学费的“九华模式”;二是企业出资、学校招生、校企共同培训的“渔阳模式”;三是企业预测未来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超前培养的“化纤模式”;四是为集团成员单位在岗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的“半工半读模式”。这四种校企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提高了集团的办学效益,培育了集团现代服务业的办学品牌。
成员单位共同培养技能人才。集团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送来返去”“企业冠名”“订单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培养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与香港长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美容美体现代学徒制班;与中国第一健康美互联网服务平台、中国美容第一上门服务平台“美道家”合作,培养高素质的美容技师;与北京电信局第三产业服务公司合作开设“北京电信班”,培养企业急需应用电信技师。集团还根据企业需要,采用校内办班、在企业办班或直接将职业学校办在企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举办职工文化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还利用企业丰富的人力资源聘请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兼职教师的加入,丰富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满足了学校对教学人员的多种需求。
成员单位共建实训就业基地。学校通过接受企业设备赠送、与企业合作设计实训项目及实训流程、为企业提供场地,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车间等形式,真正建设与企业生产现场对接的实训中心,把学校实训中心建成企业的生产基地、学校的教学工厂,将实训、培训、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实训中心与企业生产现场脱节的弊端。学校把李曼服装厂引进校园,成立吉林天秀制衣股份有限公司;将“鹏辉影视工作室”引进学校,成立吉林女子学校艺术团,直接吸纳学校“影视与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就业。为服务吉林市南部新城和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平台,建设天使幼教中心、天使美容美体中心、天使餐饮中心、天使服装创意中心四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及一个体育艺术中心,形成产教紧密结合、校企文化共通、生产效益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 (二)办学成果更加丰硕
1.集团办学经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響
2016年7月,吉林女子学校作为吉林省唯一职校代表接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教育部职成司、北京市教科院专家组专访。专家组成员对吉林女校从外部设施到内涵建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赞誉,发表了《白山松水 润泽秀外惠中学子 百年女校 培育智德婵媛才淑》校长专访。2016年9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钟灵毓秀 松水含章 百年学府 德沃群芳》一文,从完善文化体系、沉淀百年精髓,孕育丽人成长、彰显女性文化,放飞靓丽梦想、创新课程文化,培养女性工匠、打造唯美校园,梦圆天使五个维度全面展示了吉林女子学校特色教育文化。
2.推出教学模式改革,出版多部校本教材,确立“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打造了四大骨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前专业的“体验引领、课岗交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两环境、四阶段、五结合”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工学双衔接”培养模式;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校企共育、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公开出版了《女子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女性成才指南》等校本教材,并开发了多部校内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女性文化建设取得突破
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职学校具有智库特征以研究女性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实践为宗旨的吉林女子学校女性研究中心。该中心选择了22位校内专家、聘请市科联主席等12位校外专家组成了专业研究团队,下设女性形象设计研究室、女性审美研究室、女性教育研究室、女性家政研究室、女性成才研究室、女性服饰研究室、女性文化研究室八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二建四构”女性研究教育体系。“二建”是建立女性办学理念,建立“女性工匠”研究中心;“四构”是指构建女性特色德育培养体系、构建女性特色教学培育体系、构建女性特色文化培植体系、构建女性特色职业培训体系。四个体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不仅彰显了吉林女校鲜明的女性办学特色,也为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提供了路径支持。必须指出的是,对“女性工匠”的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自己产品的精琢细雕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而“女性工匠”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更能体现“工匠”的韧性和细腻,更能凸显“工匠”的敬业和坚持。
4.校企合作向纵深拓展
2017年5月的集团第三次理事会,确立了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新的校企合作路径:以“校企共治”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以“资源共融”为手段的改善路径、以“合作双赢”为结果的升级路径,并决定实行集团化办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发展战略。会议认为,吉林女校创建紧密型职教集团的设想初步形成,其标志是:有一批自愿加盟的知名企业加盟集团,成员单位有建设初期的50家发展到现在的203家;形成了独特的“双本一融”的办学理念,女性办学特色鲜明;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职“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的骨干专业(集群),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向好,从单纯关注就业率向关注就业质量和创业成长转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与地方经济联动、联通的办学格局,示范、辐射功能显著。
参 考 文 献
[1]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01(6):36-42.
[2]石伟平.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周兴德,曾东升.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74-75.
[5]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6]王福利.女子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7]舒底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王福利,曲立斌,张英. 寻求特色发展之路[M].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9]张春凤,孙绍年.对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4):25-27
[10]李术蕊,高卫东,黄荣. 白山松水 润泽秀外慧中学子 百年女校 培育智德婵媛才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21-26.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天使集团;紧密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6-0008-06
一、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现状和面临困惑
(一)关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判断
在宏观层面上,国家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上出台了许多方针、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理论体系。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2009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指出:“集团化办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和办学质量提高、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必然选择”。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健全联席会、董事会、理事会等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指出:“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率先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国家密集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集团化办学改革发展方向,并为集团化办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后盾和强力的制度支撑。
在中观层面上,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国家文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为集团化办学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河南作为职教大省,招生数、在校生数和职教集团数均名列全国第一。“以专业为纽带、龙头带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是河南职教集团运作的主要模式。河南的职教集团为“中原崛起”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河南职教集团建设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河南现象”。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后来居上,显现出“海派”风格的雄厚实力。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政府层面为集团化办学的发展保驾护航。吉林天使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当时吉林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2007年),以其办学理念先进、校企合作紧密、办学效益显著等特征广受社会关注。天使集团提出的“双本一融”办学理念、打造的女性办学特色、培育的“女性工匠”更是誉满江城。正因为有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集团化办学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约1300个职教集团(比2015年新增200多个),部分行业组建了一批覆盖全行业的职教集团。
在微观层面上,各职业学校内部也有破除发展瓶颈、走出办学困境的客观需求。我国正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 、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在深刻改变人们生存方式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需求日益增长,职业学校必须提升质量、优化结构、走出围墙、寻求转变,以改革释放质量创新的巨大红利:办学理念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办学定位从管理向经营转变、办学体系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学校和企业抱团取暖,找到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生长点:走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之路。
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宏观层面(指导)的顶层设计明确清晰;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发展战略,中观层面(桥梁)的配套规划细致扎实;集团化办学已成为职业学校的必然选择,微观层面(行动)的机制落实到位生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是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判断。
(二)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困惑
从国家层面来说,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利于集团化办学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如何将国家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转化为各级政府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科学的执行力尚需进一步解决。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只有和各级政府配套的规定相通相融,才具备可操作性。而地方各级政府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因缺少立法和法规上的约束,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措施时缺少内在动力。另外,集团化办学还存在政府資金投入不足问题。集团化办学各成员单位是按照“自愿”的原则组成的联盟体。在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不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其推向市场,按照市场规律优胜劣汰,将违背社会主义教育的公益属性,不利于集团化办学的健康发展。
从企业的行为驱动来说,企业明显缺少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行动自觉。企业是以盈利为主的经济实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特征。而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更因投资效益具有一定的迟滞性,而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使学校需要企业的程度和企业需要学校的程度不在一个基点上。只有当所有加入集团的成员(企业)不是基于外在的压力,而是基于对集团化办学理念的一致而形成“价值认同”,企业对集团的人才供应产生依赖,使集团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达成共识,构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良性循环时,这样的“紧密”才是集团化办学的最佳境界。 (二)“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确立,形成“目标共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第二次“紧密”
2010年9月,《教育部人力資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正式下发,吉林女子学校于2015年被国家三部委正式授予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在建设示范校的过程中,学校提出了“双本一融”的办学理念。“双本一融”的“双本”指“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一融”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校本化”是手段,“教学生本化”是目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二者的实现途径。“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其理论创新在于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实现了职业教育的“五个回归”:“回归初心”“回归育人”“回归课堂”“回归教材”和“回归梦想”。“回归初心”是不要忘记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回归育人”是以锻造“智慧女性、职业女性、诚信女性、高雅女性、通才女性、幸福女性”的优秀女性人才为宗旨;“回归课堂”是指构建“注入女性元素的文化课 调试后的专业理论课 调试后的专业技能课 特色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实训课程”的“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回归教材”是将“经院式”“结论式”的教材调试为“材料式”“过程性”的教材,确立“用教材教”和“用教材学”的教材观,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的“第二次开发”;“回归梦想”是在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把职教人的“小梦想”紧紧地融入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梦想之中。“双本一融”办学理念的实践意义在于抓住了三个核心——实施主打三张牌的发展战略:一是历史牌,学校近百年发展的历史血脉,是固校之本;二是特色牌,坚持女性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本质;三是文化牌,挖掘女性特色文化,是学校的战略引擎。以“双本一融”为统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思想整合,达到了“目标共识”,进而实现集团化办学的第二次“紧密”。
(三)现代学徒制和“3 4”衔接模式的实施,形成“价值共识”,完成集团化办学的第三次“紧密”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是“口传身授”,从“动手”到“会做”,正是“师傅带徒弟”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过程。在这种高度个性化的“传帮带”中,“师傅”和“徒弟”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时为严师,“匠行”“匠心”“匠魂”时是益友,在亦师亦友的角色转换中,是对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敬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对产品与工艺的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与完美的职业敬畏。2016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后,便借鉴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建立了“长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学校与长风集团共同签署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书”,探索校企一体化招生招工、共同育人,形成了“课岗交替双主体三段式五对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分段育人,学校授课与企业顶岗的周轮换制度。阶段性逐渐增加学徒在企业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有效对接。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学校依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实施中高职一体化”的规划,学前教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吉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对接成“3 4”的衔接模式。七年学习期间,由衔接试点本科院校牵头,统筹制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分段组织实施,系统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3 4”的有效对接,关乎职教集团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契合了国家要求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能型高校转型的客观需求,更为应用技能型大学招收高起点技能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稳定的生源基地。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高校和中职因“价值共识”而“结盟”,进而实现了集团化办学的第三次“紧密”。
“场域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提供了巨大的组织动力;“目标共识”为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内涵;“价值共识”满足了高校、中职和企业三方的利益诉求。这“三驾马车”的聚合,形成了紧密型职教集团的“多元动力”,为吉林天使集团在高起点谋划、高位上运行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三、建立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的路径创新
(一)成员单位校企合作更加紧密
成员单位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在天使集团框架内,形成了四种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学生免费入学、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实习时支付学费的“九华模式”;二是企业出资、学校招生、校企共同培训的“渔阳模式”;三是企业预测未来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超前培养的“化纤模式”;四是为集团成员单位在岗人员提高学历层次培训的“半工半读模式”。这四种校企培养模式实现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提高了集团的办学效益,培育了集团现代服务业的办学品牌。
成员单位共同培养技能人才。集团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展“送来返去”“企业冠名”“订单式”等多种培训方式,培养企业所需技能人才。与香港长风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美容美体现代学徒制班;与中国第一健康美互联网服务平台、中国美容第一上门服务平台“美道家”合作,培养高素质的美容技师;与北京电信局第三产业服务公司合作开设“北京电信班”,培养企业急需应用电信技师。集团还根据企业需要,采用校内办班、在企业办班或直接将职业学校办在企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举办职工文化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将学校建成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还利用企业丰富的人力资源聘请了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涵盖学校所有学科。兼职教师的加入,丰富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满足了学校对教学人员的多种需求。
成员单位共建实训就业基地。学校通过接受企业设备赠送、与企业合作设计实训项目及实训流程、为企业提供场地,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车间等形式,真正建设与企业生产现场对接的实训中心,把学校实训中心建成企业的生产基地、学校的教学工厂,将实训、培训、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实训中心与企业生产现场脱节的弊端。学校把李曼服装厂引进校园,成立吉林天秀制衣股份有限公司;将“鹏辉影视工作室”引进学校,成立吉林女子学校艺术团,直接吸纳学校“影视与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就业。为服务吉林市南部新城和松花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功能建设,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为平台,建设天使幼教中心、天使美容美体中心、天使餐饮中心、天使服装创意中心四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及一个体育艺术中心,形成产教紧密结合、校企文化共通、生产效益共享的公共实训平台。 (二)办学成果更加丰硕
1.集团办学经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響
2016年7月,吉林女子学校作为吉林省唯一职校代表接受《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教育部职成司、北京市教科院专家组专访。专家组成员对吉林女校从外部设施到内涵建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赞誉,发表了《白山松水 润泽秀外惠中学子 百年女校 培育智德婵媛才淑》校长专访。2016年9月10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钟灵毓秀 松水含章 百年学府 德沃群芳》一文,从完善文化体系、沉淀百年精髓,孕育丽人成长、彰显女性文化,放飞靓丽梦想、创新课程文化,培养女性工匠、打造唯美校园,梦圆天使五个维度全面展示了吉林女子学校特色教育文化。
2.推出教学模式改革,出版多部校本教材,确立“五位一体”课程体系
学校打造了四大骨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前专业的“体验引领、课岗交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两环境、四阶段、五结合”培养模式;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工学双衔接”培养模式;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校企共育、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公开出版了《女子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女性成才指南》等校本教材,并开发了多部校内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3.女性文化建设取得突破
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职学校具有智库特征以研究女性教育学科建设与理论实践为宗旨的吉林女子学校女性研究中心。该中心选择了22位校内专家、聘请市科联主席等12位校外专家组成了专业研究团队,下设女性形象设计研究室、女性审美研究室、女性教育研究室、女性家政研究室、女性成才研究室、女性服饰研究室、女性文化研究室八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二建四构”女性研究教育体系。“二建”是建立女性办学理念,建立“女性工匠”研究中心;“四构”是指构建女性特色德育培养体系、构建女性特色教学培育体系、构建女性特色文化培植体系、构建女性特色职业培训体系。四个体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不仅彰显了吉林女校鲜明的女性办学特色,也为建设紧密型职教集团提供了路径支持。必须指出的是,对“女性工匠”的研究在国内还是空白。“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自己产品的精琢细雕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理念,而“女性工匠”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更能体现“工匠”的韧性和细腻,更能凸显“工匠”的敬业和坚持。
4.校企合作向纵深拓展
2017年5月的集团第三次理事会,确立了建立紧密型职教集团新的校企合作路径:以“校企共治”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以“资源共融”为手段的改善路径、以“合作双赢”为结果的升级路径,并决定实行集团化办学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发展战略。会议认为,吉林女校创建紧密型职教集团的设想初步形成,其标志是:有一批自愿加盟的知名企业加盟集团,成员单位有建设初期的50家发展到现在的203家;形成了独特的“双本一融”的办学理念,女性办学特色鲜明;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兼职“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形成了具有区位优势的骨干专业(集群),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对接;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持续向好,从单纯关注就业率向关注就业质量和创业成长转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与地方经济联动、联通的办学格局,示范、辐射功能显著。
参 考 文 献
[1]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 高等教育研究,2001(6):36-42.
[2]石伟平. 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1.
[3]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周兴德,曾东升.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20):74-75.
[5]黄尧.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6]王福利.女子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7]舒底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王福利,曲立斌,张英. 寻求特色发展之路[M].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9]张春凤,孙绍年.对职业教育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4):25-27
[10]李术蕊,高卫东,黄荣. 白山松水 润泽秀外慧中学子 百年女校 培育智德婵媛才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