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奥运会我对它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提升,因为我对自己的形象很有信心。”
这是被问起和可口可乐的“联姻”时,姚明很“拽”的回答。狂轰乱炸的广告片播出后,“姚明的最爱”也成了年轻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但一向自信满满的姚明却也因为可乐遭遇了尴尬。就在他伤了脚动手术后,很多人都质疑作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私底下究竟喝不喝可乐?黄健翔甚至在新浪博客开通后的第一篇博文就拿姚明开涮,“由姚明和刘翔、郭晶晶等当今最大牌的中国体育明星共同出演的可口可乐电视广告一直以来都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自己喝吗?大多数体育记者和运动员都知道碳酸饮料对运动成绩的不利影响。”《三联生活周刊》更是发表了题为《姚明骨裂和可口可乐》的专栏文章,饶有兴趣地讨论了可口可乐和骨质疏松的关系,文章最后说:“如果姚明下场后拿起一罐可口可乐,他的体能教练肯定会冲上去一把抢过来扔掉。”
没错,奥运会需要可口可乐这样的大腕提供赞助,可口可乐也需要奥运会来让自己的品牌更上一个档次,就像姚明说的那样,他和可口可乐的合作是双赢。记得姚明刚到NBA打球那会,很快就向全球化看齐,很为中国运动员着急,他在《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就写过他的第六个梦是希望“中国运动员能被当作个人来对待”。为此,他还曾在中国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因为当时可口可乐签了一个合同付钱给中国男篮,但他们在产品包装上却使用了姚明的照片,他让可口可乐赔了一块钱人民币。如今,可口可乐不计前嫌,重新找姚明合作,姚明自然也不用再太过追究。至于他私下里到底喝不喝可乐,看来只能问叶莉了。不过也有网友斩钉截铁地表示,姚明平时就很喜欢喝可乐,他还亲眼看到过从NBA训练场上下来的姚明拿着一听可乐喝得很爽,网友说如果真的喝点可乐就会造成骨折的话,那姚明的骨头也忒脆弱了。
“这就是比赛,像生活一样,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
有人问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过,姚明看得很开。一直都有人说,谁有姚明那样的身高,谁都会成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人都成为大牌明星?显然姚明的成功靠的不光光是身高,从他这句豁达的言语中就能略见一二。
的确,姚明也曾说过“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就不会再去用奔二的,我放着2米多的身高优势不去用,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太浪费了。”但光有身高是远远不够的,后天的努力与勤奋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姚明还在CBA打球时,很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很多球员会说“上海大鲨鱼队会赢,是因为有姚明,如果姚明走了,他们什么都不是。”当时姚明就对记者说,大家应该面对他属于大鲨鱼队这个事实,你不能说如果姚明不在,事实是他在。姚明第一次参加CBA时,八一队赢了上海大鲨鱼队40分,第二年他们赢了20分,第三年他们有一次赢了15分,但另一次却输给了大鲨鱼队,直到2001年,大鲨鱼队才赢得了冠军,而姚明正是在这种从输到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胜利都浸透着汗水和伤痛,如果身高能解决一切,那他往球场上一站就OK了,还那么拼命干吗?
正像姚明说的那行,比赛就像生活,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当火箭队雄赳赳挺进季后赛时,姚明却只能拄着拐杖进行康复训练,连当奥运火炬手都遗憾地放弃了,因为他“现在连200米都跑不了”。尽管无法预料,但还是要竭尽全力,不是吗?难道因为知道会脚踩骨裂,就不起跳不拼抢不投篮了?难道因为知道自己总会有被人取代和超越的一天,现在就坐享其成不再进步了?姚明也自嘲:“谁说我不能被交易?我随时准备被火箭交易。”坦然接受生活意料之外的一切,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
记者要求说一句对奥运会最想说的一句话,姚明玩如是回答。对于媒体,姚明从来笑脸给足,但也从来不留情面。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总会百分百说出自己的意愿。比如;当有记者闻他奥运冠军和NBA总决赛冠军孰轻孰重时,他直接就扔过去一句:“你可以去看一下网上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回答了无数遍了。”当有记者问他能否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具体名次时,姚明一脸严肃地说:“我不是算命的。”当有记者在提问中说“回美国”时,姚明不断地纠正:“去、去、去……是去美国,回中国啊!”当有记者希望姚明能给火箭“虚弱的内线”支招时,姚明不以为然。“我倒不认为火箭现在的内线如你说的那么不力,内线有穆托姆博,有斯科拉,还有在CBA效力过的迈克·哈里斯,我们有很多出色的球员,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像姚明说的那样:“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他当然不是存心不给记者面子,而是他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其实仔细一想,若没有这样爽直干脆的性格,姚明估计也很难在NBA立足并最终确立自己独特的魅力。而拥有了如今的身价和号召力,姚明也的确有责任提醒媒体“更专业”。
其实,不光是对媒体,对观众,姚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说中国观众应该多看看全场48分钟的比赛,而不仅仅是最后几秒。中国的观众不在乎你怎么打球,只在乎输赢。如果你赢了,他们就说你打得好。如果你为了对抗或者追球奔跑而摔倒,他们会笑而不是欢呼。在姚明看来,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没投中的都是坏球,看比赛是一种互相尊重与欣赏的乐趣。
这是被问起和可口可乐的“联姻”时,姚明很“拽”的回答。狂轰乱炸的广告片播出后,“姚明的最爱”也成了年轻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但一向自信满满的姚明却也因为可乐遭遇了尴尬。就在他伤了脚动手术后,很多人都质疑作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私底下究竟喝不喝可乐?黄健翔甚至在新浪博客开通后的第一篇博文就拿姚明开涮,“由姚明和刘翔、郭晶晶等当今最大牌的中国体育明星共同出演的可口可乐电视广告一直以来都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自己喝吗?大多数体育记者和运动员都知道碳酸饮料对运动成绩的不利影响。”《三联生活周刊》更是发表了题为《姚明骨裂和可口可乐》的专栏文章,饶有兴趣地讨论了可口可乐和骨质疏松的关系,文章最后说:“如果姚明下场后拿起一罐可口可乐,他的体能教练肯定会冲上去一把抢过来扔掉。”
没错,奥运会需要可口可乐这样的大腕提供赞助,可口可乐也需要奥运会来让自己的品牌更上一个档次,就像姚明说的那样,他和可口可乐的合作是双赢。记得姚明刚到NBA打球那会,很快就向全球化看齐,很为中国运动员着急,他在《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就写过他的第六个梦是希望“中国运动员能被当作个人来对待”。为此,他还曾在中国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因为当时可口可乐签了一个合同付钱给中国男篮,但他们在产品包装上却使用了姚明的照片,他让可口可乐赔了一块钱人民币。如今,可口可乐不计前嫌,重新找姚明合作,姚明自然也不用再太过追究。至于他私下里到底喝不喝可乐,看来只能问叶莉了。不过也有网友斩钉截铁地表示,姚明平时就很喜欢喝可乐,他还亲眼看到过从NBA训练场上下来的姚明拿着一听可乐喝得很爽,网友说如果真的喝点可乐就会造成骨折的话,那姚明的骨头也忒脆弱了。
“这就是比赛,像生活一样,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
有人问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过,姚明看得很开。一直都有人说,谁有姚明那样的身高,谁都会成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人都成为大牌明星?显然姚明的成功靠的不光光是身高,从他这句豁达的言语中就能略见一二。
的确,姚明也曾说过“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就不会再去用奔二的,我放着2米多的身高优势不去用,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太浪费了。”但光有身高是远远不够的,后天的努力与勤奋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姚明还在CBA打球时,很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很多球员会说“上海大鲨鱼队会赢,是因为有姚明,如果姚明走了,他们什么都不是。”当时姚明就对记者说,大家应该面对他属于大鲨鱼队这个事实,你不能说如果姚明不在,事实是他在。姚明第一次参加CBA时,八一队赢了上海大鲨鱼队40分,第二年他们赢了20分,第三年他们有一次赢了15分,但另一次却输给了大鲨鱼队,直到2001年,大鲨鱼队才赢得了冠军,而姚明正是在这种从输到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胜利都浸透着汗水和伤痛,如果身高能解决一切,那他往球场上一站就OK了,还那么拼命干吗?
正像姚明说的那行,比赛就像生活,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当火箭队雄赳赳挺进季后赛时,姚明却只能拄着拐杖进行康复训练,连当奥运火炬手都遗憾地放弃了,因为他“现在连200米都跑不了”。尽管无法预料,但还是要竭尽全力,不是吗?难道因为知道会脚踩骨裂,就不起跳不拼抢不投篮了?难道因为知道自己总会有被人取代和超越的一天,现在就坐享其成不再进步了?姚明也自嘲:“谁说我不能被交易?我随时准备被火箭交易。”坦然接受生活意料之外的一切,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
记者要求说一句对奥运会最想说的一句话,姚明玩如是回答。对于媒体,姚明从来笑脸给足,但也从来不留情面。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总会百分百说出自己的意愿。比如;当有记者闻他奥运冠军和NBA总决赛冠军孰轻孰重时,他直接就扔过去一句:“你可以去看一下网上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回答了无数遍了。”当有记者问他能否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具体名次时,姚明一脸严肃地说:“我不是算命的。”当有记者在提问中说“回美国”时,姚明不断地纠正:“去、去、去……是去美国,回中国啊!”当有记者希望姚明能给火箭“虚弱的内线”支招时,姚明不以为然。“我倒不认为火箭现在的内线如你说的那么不力,内线有穆托姆博,有斯科拉,还有在CBA效力过的迈克·哈里斯,我们有很多出色的球员,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像姚明说的那样:“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他当然不是存心不给记者面子,而是他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其实仔细一想,若没有这样爽直干脆的性格,姚明估计也很难在NBA立足并最终确立自己独特的魅力。而拥有了如今的身价和号召力,姚明也的确有责任提醒媒体“更专业”。
其实,不光是对媒体,对观众,姚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说中国观众应该多看看全场48分钟的比赛,而不仅仅是最后几秒。中国的观众不在乎你怎么打球,只在乎输赢。如果你赢了,他们就说你打得好。如果你为了对抗或者追球奔跑而摔倒,他们会笑而不是欢呼。在姚明看来,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没投中的都是坏球,看比赛是一种互相尊重与欣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