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比赛就像生活,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奥运会我对它的形象会有很大的提升,因为我对自己的形象很有信心。”
  
  这是被问起和可口可乐的“联姻”时,姚明很“拽”的回答。狂轰乱炸的广告片播出后,“姚明的最爱”也成了年轻人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但一向自信满满的姚明却也因为可乐遭遇了尴尬。就在他伤了脚动手术后,很多人都质疑作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私底下究竟喝不喝可乐?黄健翔甚至在新浪博客开通后的第一篇博文就拿姚明开涮,“由姚明和刘翔、郭晶晶等当今最大牌的中国体育明星共同出演的可口可乐电视广告一直以来都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他们自己喝吗?大多数体育记者和运动员都知道碳酸饮料对运动成绩的不利影响。”《三联生活周刊》更是发表了题为《姚明骨裂和可口可乐》的专栏文章,饶有兴趣地讨论了可口可乐和骨质疏松的关系,文章最后说:“如果姚明下场后拿起一罐可口可乐,他的体能教练肯定会冲上去一把抢过来扔掉。”
  没错,奥运会需要可口可乐这样的大腕提供赞助,可口可乐也需要奥运会来让自己的品牌更上一个档次,就像姚明说的那样,他和可口可乐的合作是双赢。记得姚明刚到NBA打球那会,很快就向全球化看齐,很为中国运动员着急,他在《我的世界我的梦》一书中,就写过他的第六个梦是希望“中国运动员能被当作个人来对待”。为此,他还曾在中国将可口可乐告上法庭,因为当时可口可乐签了一个合同付钱给中国男篮,但他们在产品包装上却使用了姚明的照片,他让可口可乐赔了一块钱人民币。如今,可口可乐不计前嫌,重新找姚明合作,姚明自然也不用再太过追究。至于他私下里到底喝不喝可乐,看来只能问叶莉了。不过也有网友斩钉截铁地表示,姚明平时就很喜欢喝可乐,他还亲眼看到过从NBA训练场上下来的姚明拿着一听可乐喝得很爽,网友说如果真的喝点可乐就会造成骨折的话,那姚明的骨头也忒脆弱了。
  “这就是比赛,像生活一样,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
  有人问姚明害不害怕被新人超过,姚明看得很开。一直都有人说,谁有姚明那样的身高,谁都会成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长着一张漂亮脸蛋的人都成为大牌明星?显然姚明的成功靠的不光光是身高,从他这句豁达的言语中就能略见一二。
  的确,姚明也曾说过“我的身高放在那里,我只是比较好地利用了这个工具,就像你有一台奔四的电脑就不会再去用奔二的,我放着2米多的身高优势不去用,那岂不是太无聊了,太浪费了。”但光有身高是远远不够的,后天的努力与勤奋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姚明还在CBA打球时,很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很多球员会说“上海大鲨鱼队会赢,是因为有姚明,如果姚明走了,他们什么都不是。”当时姚明就对记者说,大家应该面对他属于大鲨鱼队这个事实,你不能说如果姚明不在,事实是他在。姚明第一次参加CBA时,八一队赢了上海大鲨鱼队40分,第二年他们赢了20分,第三年他们有一次赢了15分,但另一次却输给了大鲨鱼队,直到2001年,大鲨鱼队才赢得了冠军,而姚明正是在这种从输到赢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每一次胜利都浸透着汗水和伤痛,如果身高能解决一切,那他往球场上一站就OK了,还那么拼命干吗?
  正像姚明说的那行,比赛就像生活,没什么如果可以预料。当火箭队雄赳赳挺进季后赛时,姚明却只能拄着拐杖进行康复训练,连当奥运火炬手都遗憾地放弃了,因为他“现在连200米都跑不了”。尽管无法预料,但还是要竭尽全力,不是吗?难道因为知道会脚踩骨裂,就不起跳不拼抢不投篮了?难道因为知道自己总会有被人取代和超越的一天,现在就坐享其成不再进步了?姚明也自嘲:“谁说我不能被交易?我随时准备被火箭交易。”坦然接受生活意料之外的一切,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
  
  记者要求说一句对奥运会最想说的一句话,姚明玩如是回答。对于媒体,姚明从来笑脸给足,但也从来不留情面。对于记者的提问,他总会百分百说出自己的意愿。比如;当有记者闻他奥运冠军和NBA总决赛冠军孰轻孰重时,他直接就扔过去一句:“你可以去看一下网上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回答了无数遍了。”当有记者问他能否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具体名次时,姚明一脸严肃地说:“我不是算命的。”当有记者在提问中说“回美国”时,姚明不断地纠正:“去、去、去……是去美国,回中国啊!”当有记者希望姚明能给火箭“虚弱的内线”支招时,姚明不以为然。“我倒不认为火箭现在的内线如你说的那么不力,内线有穆托姆博,有斯科拉,还有在CBA效力过的迈克·哈里斯,我们有很多出色的球员,他们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像姚明说的那样:“我没有一句话,我的太多了。”他当然不是存心不给记者面子,而是他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其实仔细一想,若没有这样爽直干脆的性格,姚明估计也很难在NBA立足并最终确立自己独特的魅力。而拥有了如今的身价和号召力,姚明也的确有责任提醒媒体“更专业”。
  其实,不光是对媒体,对观众,姚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他说中国观众应该多看看全场48分钟的比赛,而不仅仅是最后几秒。中国的观众不在乎你怎么打球,只在乎输赢。如果你赢了,他们就说你打得好。如果你为了对抗或者追球奔跑而摔倒,他们会笑而不是欢呼。在姚明看来,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篮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没投中的都是坏球,看比赛是一种互相尊重与欣赏的乐趣。
其他文献
在赛车场上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往往不是动力最强性能最好的赛车,而是那些车身最矮重心最低的赛车。一辆赛车的重心越高,它的重量也就越大,赛车的体积也就相应地增大。这样的赛车,不仅增加了自身的负担,也在行驶中承受着更多的阻力。所以,要想取得好成绩的赛车,就必须尽量卸下一些设备,降低重心,减低负担和阻力。  出生在巴西普通家庭里的莱特,很小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超人的足球天赋进入了少年足球俱乐部,并且在一系列的
期刊
1    周末收拾房间,翻出了一本大学时代使用过的旧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了很多心得、偶拾、随感之类的,还有从书中、杂志中摘抄下来的话。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爱情就像天花,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那么一次;而且正如天花那样,我们一生只会得一次,你永远不会得第二次。”我盯着这句话,足足有两分钟。这一生中,我们会用生命去爱一次,但是只会爱一次,只可能爱一个人吗?  对不起,我已经不太相信了,试问如今的年轻男
期刊
在这个冰雪肆意漫天飘舞的冬季,白雪皑皑,天寒地冻,慵懒的我蜗居在家,思维几乎停滞,除了冬眠还是冬眠,尽享着颓废的感觉。前天深夜,偶然打开电脑,得以重温《廊桥遗梦》,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细腻的表演,出色的艺术表现手法再次让我深深震撼,在这寂静的夜里,一股莫名的怀旧伤感向我涌来,让我心随所动,情到深处泪流满面。  《廊桥遗梦》是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片曾被评为一九九五年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
期刊
师兄S君即将毕业,临行泪双行,一番唏嘘,把脸上的黏液在我肩上擦干净后,一把抓住我的手臂,郑重说道:“兄弟,保重。其实,其实我真舍不得。你不知道,我刚刚打电话给‘四大名捕’每人叫了二十个匹萨,真想再看看他们的样子。”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一抬脚把他踢了出去,随手把门关死。  在说H大的“四大名捕”之前,我要先向大家解释S君绝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有例为证。想当年刚进大学,我去食堂买三两饭,大婶玉手一勺
期刊
一个女孩,18岁之前,她是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每天就在艺校里跟着同学唱唱歌,跳跳舞,偶尔有导演来找她拍戏,她就会很兴奋地去拍,无论角色多么小。直到1993年的一天,教她专业课的赵老师突然找她谈话,问她:“你能告诉我对未来的打算吗?”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师怎么会突然问这么一个问题,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老师又接着问她:“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她摇摇头。老师笑了:“那就证明你的内
期刊
大学室友珍妮说前几天跑回师大跟老大在韩国餐厅吃五花肉了。  此刻,我很馋,也很饿。我想念香樟苑的韩国餐厅,想念便宜又好吃的石锅拌饭,还想念辣丝丝的炒年糕。于是,渐行渐远的回忆就在饥肠辘辘中慢慢清晰起来。  整个大一我都是在香樟苑度过的,和“睡在上铺的姐们儿”Nancy两个人阴郁着似青春非青春的脸,踩着下课铃的声音飞速奔进食堂抢位子。她吃鱼,我吃咖喱鸡肉。那时我戴牙套,每每享用完咖喱总是露出黏得黄黄
期刊
生活中的快乐常常是一种短暂的愉悦的体验,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笑而过”,可能是快乐最精确的描述,但是快乐绝不仅仅是瞬间的兴奋,而有可能永久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某天上午,因为董事会对你所提出的项目策划案大加赞赏,志得意满的你昂首走出老板的办公室,迎面走来一位素未交谈过的同事,在好心情的驱使下你居然报以灿烂的微笑,这个微笑成为你们交流的开始,几分钟后你居然有相知恨晚的感觉……也许这个快乐的情绪刚到中午
期刊
谁也不否认网络给当今社会带来的极大便利.但是,在网络驰骋里的人们,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这些:谩骂、侮辱、谎言、欺诈、不忠、色情……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网络的便捷、自由是它之所以受到大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给众多的丑恶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就像一堵涂鸦的墙:有的人可能在上面描绘出最美的鲜花,可是也有的人会在上面画上一个魔鬼,有的人看到以后忍不住停下脚步点头称赞,可是也有的人还没有瞧上一眼就先对
期刊
刚涉世的一些新鲜人对待朋友往往是很真诚的,把心里面的话说给他们听,以实际行动感染朋友。但是结局往往令他们大跌眼镜……    “密友”成敌人    当很多同学还在为工作发愁的时候,小方已经安然坐在这家大公司的某个小方格里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受宠若惊而又异常兴奋,正是怀着对力荐他的顶头上司十二万分的感恩之心到新部门报到的。  小方认真工作,对同事很热情,相应地,大家对他的评价也不错。小方心里想:公司并
期刊
处于金字塔尖的超级富豪们,就像漂流在茫茫钱海中的小舟一样,会“迷失在无尽的财富和花钱的选择”中:是买一匹英国纯种马还是打造一艘豪华游艇?是用3000万美金换一个游太空的机会,还是在迪拜买一座人工岛屿……其实这些赚钱天才在花钱方面挺白痴的,而且缺乏经验和耐心,因此常会“挨宰”。于是,“超级顾问”在美国异军突起,他们以消费专家的眼光为富翁导航,专职帮财神雇主们花钱。中国女孩苏熙曼在纽约所从事的,正是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