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组成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60例胸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容积扫描,经重组后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重组成像,并对重组成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胸外伤患者中共发现55例147处肋骨骨折,VR、MIP、CPR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骨折处移位情况。在重组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移位上有优势,MIP、CPR在显示细微骨折上效果最好。SSD在显示肋骨骨折上不具优势。结论 多层螺旋CT肋骨重组成像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VR图像能直观显示骨折移位及所致骨架畸形程度,但对细微骨折的显示不如MIP Thin、CPR清晰。MIP Thin、CPR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但在显示骨折的空间结构上不具优势。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应在横断位图像的基础上联合多种重组成像技术进行观察。
【关键词】 肋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590-02 中图分类号:R 81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21
胸部外伤常导致肋骨骨折,及时明确肋骨骨折及其程度在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中非常重要。临床常选择简便、快捷、价廉的普通X线拍摄肋骨正斜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组织重叠等因素,常造成肋骨骨折的遗漏。多层螺旋CT由于图像无组织重叠,显著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笔者回顾分析了6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各种重组图像对照,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重组成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几年因胸部外伤而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2.6岁。致伤原因:车祸碰撞、打伤、高处坠落、摔伤等。
2.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 kV,电流150 mA。准直宽度16 mm×0.75 mm,床进速度为24 mm,重组层厚0.5 mm,重组间隔1.0 mm,重叠率为50%,窗宽350 Hu,窗位40 Hu。将重组图像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在此图像基础上利用工作站附带软件直接生成表面重组(SSD)、容积重组(VR)立体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由曲面重组软件将肋骨自始端至末端完整勾画,层厚设置为1~2 mm,窗宽1200 Hu,窗位550 Hu;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图像经MIP软件进行平面调整(以显示整条肋骨为准)、设置层厚为2~5 mm生成,窗宽1200 Hu,窗位550 Hu。
3.影像观察及分析 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各1名对所有图像进行双盲法阅片,得到一致性意见。
结果
在60例患者中,MSCT扫描共发现55例147处肋骨骨折,5例患者无骨折。SSD、VR图像能直观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及骨折移位情况(见封三图1、图2);其中26例无移位的骨折35处骨折SSD、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见封三图3、图4)、CPR曲面重组(见封三图5、图6、图7),皆清晰显示出肋骨骨皮质的不连续处,MIP Thin、CPR显示肋骨骨折具有相同的效果。CT确认147处肋骨骨折中,完全骨折104处;不完全骨折43处,其中35处骨折SSD、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CPR曲面重组明确诊断。但多数单幅MIP Thin、CPR图像对肋骨骨折移位致空间结构改变的显示不如SSD、VR图像直观,SSD图像不如VR图像直观细腻。另外,通过CT检查还可发现胸部其它部位的骨折(如胸椎、肩胛骨等骨折)和胸腹部内脏损伤(如肝脾破裂等)。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逐年递增,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明显增多,常规X线平片及传统阅片方式虽能发现大多数肋骨骨折,是外伤后直接有效、简单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仍有部分轻微的肋骨骨折漏诊,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外伤性肋骨骨折或肋骨病变已见报道,其较X线平片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影像信息[1-2]。
引起X线漏诊骨折的原因很多[3],除了观察者的专业水平因素外,胸部组织结构重叠致细微骨折线被遮盖、肋骨结构单薄而致骨折线缺乏对比或由于投照条件的不合理等因素,均可导致肋骨骨折的漏诊。MSCT平扫横轴位在显示肋骨骨折时有一定优势[4],但不能显示骨折线的全程、粉碎性骨折的移位及复杂的解剖,且对肋骨骨折处的定位费时而不易,所以对于胸部外伤骨折的诊断,特别是复杂可疑重症病例的判断,MSCT重组成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通过重组技术对肋骨进行二、三维成像,对肋骨的细微骨折及骨折的空间解剖能清晰显示[5];且对于伴有复合损伤的危重患者,MSCT在判断内脏损伤情况时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传统影像的缺陷和不足[6,7]。经MSCT后处理技术所形成的二、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原始横断图像的层厚,本组病例所用的机型最薄原始横断图像层厚为0.75 mm,笔者采用0.5 mm重组层厚,层间距为1 mm,重叠率为50%,所获得的二、三维重组图像清晰可靠,图像无阶梯状伪影。
SSD重组成像是MSCT三维成像的初始技术,图像观察不够细腻(封三图1),现已不再使用该技术行CT三维成像,而多用在SSD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VR成像,能直观显示骨折移位及所致骨架畸形程度(如封三图2)。VR图像的阈值和透明度的调节较复杂,需耗费较长的时间[8,9],虽然多数机型有VR一键模式成像,操作也较简单,但VR图像对肋骨骨皮质微细裂折不能确诊(如封三图2、图5)。CPR是利用VR图像、横断位图像或MIP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应用曲线重组技术,沿可疑肋骨长轴画出光滑完整的曲线成像,使肋骨完整地显示在一幅画面上(如封三图4、图7);通过CPR图像可有效观察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和是否有骨痴形成,CPR图像在显示肋骨骨质的内在结构及微细骨皮质裂折方面具有其独特价值;但CPR需手工勾画曲线,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的耐心,相对较费时,且操作者如果在勾画曲线时未按肋骨的曲线走形,所成CPR图像可造成假象,影响诊断质量。
MIP Thin是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基础上进行薄层成像,成像时只需设置一定的层厚(2~5 mm)、旋转调节成像平面,使一侧一根或双侧一对肋骨完整地成像于一个平面上(如封三图3),可清晰显示肋骨骨质的内在结构及微细骨皮质裂折(如封三图3、图6),该技术操作简单,能清晰显示肋骨细微骨折,值得推广应用。本组CT确认147处肋骨骨折中,完全骨折104处;不完全骨折43处,其中35处骨折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CPR曲面重组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重组成像中,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位置、数量及空间移位情况能直观显示,是临床医生所喜欢接受的影像图像,但VR图像对部分微细骨折的显示不佳;确诊需要结合原始横断位图像及MIP Thin、CPR图像;MIP Thin、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但对骨折移位的空间结构显示不佳。
各种后处理重组所得二、三维图像与原始横断位图像相结合,将有利于对肋骨骨折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特别是MIP Thin对肋骨骨折的显示操作简单且有效,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是胸部外伤中疑难复杂肋骨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淑丽,王林森,孙鼎元,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89-1292.
[2]滑炎卿,冀 敏,张国祯.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11(2):143-147.
[3]荣独山.X线诊断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71.
[4]杨 毅,张 伟,康 鹏.肋骨骨折的 CT扫描方法及检出率与肋骨平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3):171-172.
[5]陈明祥,凌 俊,陈 娟,等.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56-58.
[6]De Maeseneer M,De Mey J,Lenchik L,et al.Helical CT of rib lesions: a pattern based approach[J].AJR,2004,182(1):173-179.
[7]Lomoschitz FM,Eisenhuber E,Linnau KF,et al.Imaging of chest trauma: radiological patterns of injure and diagnostic;algorithms[J].Eur J Radio1,2003,48(1):61-70.
[8]姚以刚.64层容积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2):39-41.
[9]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等.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2-74.
(收稿日期:2011-05-25 修回日期:2011-08-22)
(编辑:梁明佩)
方法 对60例胸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容积扫描,经重组后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曲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和容积再现(VR)重组成像,并对重组成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胸外伤患者中共发现55例147处肋骨骨折,VR、MIP、CPR可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骨折处移位情况。在重组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移位上有优势,MIP、CPR在显示细微骨折上效果最好。SSD在显示肋骨骨折上不具优势。结论 多层螺旋CT肋骨重组成像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VR图像能直观显示骨折移位及所致骨架畸形程度,但对细微骨折的显示不如MIP Thin、CPR清晰。MIP Thin、CPR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但在显示骨折的空间结构上不具优势。多层螺旋CT诊断肋骨骨折应在横断位图像的基础上联合多种重组成像技术进行观察。
【关键词】 肋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590-02 中图分类号:R 814.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21
胸部外伤常导致肋骨骨折,及时明确肋骨骨折及其程度在临床治疗及法医学鉴定中非常重要。临床常选择简便、快捷、价廉的普通X线拍摄肋骨正斜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组织重叠等因素,常造成肋骨骨折的遗漏。多层螺旋CT由于图像无组织重叠,显著提高了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笔者回顾分析了6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与各种重组图像对照,探讨多层螺旋CT各种重组成像技术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近几年因胸部外伤而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2.6岁。致伤原因:车祸碰撞、打伤、高处坠落、摔伤等。
2.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20 kV,电流150 mA。准直宽度16 mm×0.75 mm,床进速度为24 mm,重组层厚0.5 mm,重组间隔1.0 mm,重叠率为50%,窗宽350 Hu,窗位40 Hu。将重组图像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在此图像基础上利用工作站附带软件直接生成表面重组(SSD)、容积重组(VR)立体图像;曲面重组(CPR)图像由曲面重组软件将肋骨自始端至末端完整勾画,层厚设置为1~2 mm,窗宽1200 Hu,窗位550 Hu;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图像经MIP软件进行平面调整(以显示整条肋骨为准)、设置层厚为2~5 mm生成,窗宽1200 Hu,窗位550 Hu。
3.影像观察及分析 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各1名对所有图像进行双盲法阅片,得到一致性意见。
结果
在60例患者中,MSCT扫描共发现55例147处肋骨骨折,5例患者无骨折。SSD、VR图像能直观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及骨折移位情况(见封三图1、图2);其中26例无移位的骨折35处骨折SSD、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见封三图3、图4)、CPR曲面重组(见封三图5、图6、图7),皆清晰显示出肋骨骨皮质的不连续处,MIP Thin、CPR显示肋骨骨折具有相同的效果。CT确认147处肋骨骨折中,完全骨折104处;不完全骨折43处,其中35处骨折SSD、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CPR曲面重组明确诊断。但多数单幅MIP Thin、CPR图像对肋骨骨折移位致空间结构改变的显示不如SSD、VR图像直观,SSD图像不如VR图像直观细腻。另外,通过CT检查还可发现胸部其它部位的骨折(如胸椎、肩胛骨等骨折)和胸腹部内脏损伤(如肝脾破裂等)。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逐年递增,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明显增多,常规X线平片及传统阅片方式虽能发现大多数肋骨骨折,是外伤后直接有效、简单快捷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仍有部分轻微的肋骨骨折漏诊,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外伤性肋骨骨折或肋骨病变已见报道,其较X线平片提供了更加丰富、准确的影像信息[1-2]。
引起X线漏诊骨折的原因很多[3],除了观察者的专业水平因素外,胸部组织结构重叠致细微骨折线被遮盖、肋骨结构单薄而致骨折线缺乏对比或由于投照条件的不合理等因素,均可导致肋骨骨折的漏诊。MSCT平扫横轴位在显示肋骨骨折时有一定优势[4],但不能显示骨折线的全程、粉碎性骨折的移位及复杂的解剖,且对肋骨骨折处的定位费时而不易,所以对于胸部外伤骨折的诊断,特别是复杂可疑重症病例的判断,MSCT重组成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通过重组技术对肋骨进行二、三维成像,对肋骨的细微骨折及骨折的空间解剖能清晰显示[5];且对于伴有复合损伤的危重患者,MSCT在判断内脏损伤情况时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大大弥补了传统影像的缺陷和不足[6,7]。经MSCT后处理技术所形成的二、三维重组图像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原始横断图像的层厚,本组病例所用的机型最薄原始横断图像层厚为0.75 mm,笔者采用0.5 mm重组层厚,层间距为1 mm,重叠率为50%,所获得的二、三维重组图像清晰可靠,图像无阶梯状伪影。
SSD重组成像是MSCT三维成像的初始技术,图像观察不够细腻(封三图1),现已不再使用该技术行CT三维成像,而多用在SSD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VR成像,能直观显示骨折移位及所致骨架畸形程度(如封三图2)。VR图像的阈值和透明度的调节较复杂,需耗费较长的时间[8,9],虽然多数机型有VR一键模式成像,操作也较简单,但VR图像对肋骨骨皮质微细裂折不能确诊(如封三图2、图5)。CPR是利用VR图像、横断位图像或MIP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应用曲线重组技术,沿可疑肋骨长轴画出光滑完整的曲线成像,使肋骨完整地显示在一幅画面上(如封三图4、图7);通过CPR图像可有效观察骨折的部位、数量、形态和是否有骨痴形成,CPR图像在显示肋骨骨质的内在结构及微细骨皮质裂折方面具有其独特价值;但CPR需手工勾画曲线,操作者应具有一定的耐心,相对较费时,且操作者如果在勾画曲线时未按肋骨的曲线走形,所成CPR图像可造成假象,影响诊断质量。
MIP Thin是在最大密度投影(MIP)基础上进行薄层成像,成像时只需设置一定的层厚(2~5 mm)、旋转调节成像平面,使一侧一根或双侧一对肋骨完整地成像于一个平面上(如封三图3),可清晰显示肋骨骨质的内在结构及微细骨皮质裂折(如封三图3、图6),该技术操作简单,能清晰显示肋骨细微骨折,值得推广应用。本组CT确认147处肋骨骨折中,完全骨折104处;不完全骨折43处,其中35处骨折VR图像不能明确诊断,经MIP Thin、CPR曲面重组明确诊断。多层螺旋CT重组成像中,VR图像对肋骨骨折的位置、数量及空间移位情况能直观显示,是临床医生所喜欢接受的影像图像,但VR图像对部分微细骨折的显示不佳;确诊需要结合原始横断位图像及MIP Thin、CPR图像;MIP Thin、CPR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但对骨折移位的空间结构显示不佳。
各种后处理重组所得二、三维图像与原始横断位图像相结合,将有利于对肋骨骨折的定性、定位与定量诊断,特别是MIP Thin对肋骨骨折的显示操作简单且有效,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是胸部外伤中疑难复杂肋骨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淑丽,王林森,孙鼎元,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89-1292.
[2]滑炎卿,冀 敏,张国祯.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11(2):143-147.
[3]荣独山.X线诊断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71.
[4]杨 毅,张 伟,康 鹏.肋骨骨折的 CT扫描方法及检出率与肋骨平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15(3):171-172.
[5]陈明祥,凌 俊,陈 娟,等.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10(3):56-58.
[6]De Maeseneer M,De Mey J,Lenchik L,et al.Helical CT of rib lesions: a pattern based approach[J].AJR,2004,182(1):173-179.
[7]Lomoschitz FM,Eisenhuber E,Linnau KF,et al.Imaging of chest trauma: radiological patterns of injure and diagnostic;algorithms[J].Eur J Radio1,2003,48(1):61-70.
[8]姚以刚.64层容积CT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7(2):39-41.
[9]蔡成仕,赵瑞华,刘长春,等.16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DR检查可疑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6(1):72-74.
(收稿日期:2011-05-25 修回日期:2011-08-22)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