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风面面观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332145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何氏世家自何凌汉开始,继以何绍基、何绍祺兄弟,再经过何庆涵,直到何维朴,历经四代,名人辈出,享誉中外。其代表人物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猨叟)。他身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以及福建、贵州、广东乡试主考官,四川学政等职,后主讲山东泺源书院与长沙城南书院,为晚清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他的书法师古而不泥古,自成一家,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第一人”。

一、勤苦自强的精神


  南宋初期,山东青州益都路何氏家族的何念大、何念二、何念三兄弟因逃避金人,跟随父亲举家向南迁徙。历经艰险,于宋理宗嘉熙年间(1237—1240)到达道州(今道县),并在道州东门村定居下来。初到道州时,人生地疏,何氏一家靠打短工、卖苦力勉强度日,后凭借勤劳节俭,慢慢站稳了脚跟。发展到第六代孙何荣时,家业渐兴,兄弟四人也都识文断字。为不忘家族艰辛,牢记先辈教诲,何荣拟了一副对联:“记祖宗二字格言克勤克俭,示儿孙两条正路惟读惟耕。”他将这副对联贴在正房神龛上,作为治家理念,教育后代子孙,自此开启了这个家族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化传承。
  此后,何氏家族逐渐兴旺起来,自第八代至第十九代,历代子孙明经茂才,儒业相继,代有其人,先后出过四名进士,六名举人,后人大都能坚守勤俭家风,家族“书香绵延,至明清而愈显”。
  何凌汉是何氏家族的第十九代孙,出生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他“少失怙恃,孤苦淬砺”,白天上学读书,早晚下地干活,起早贪黑,少有休息的时候。因家中贫苦,“夜不能具灯”,他经常“燃松枝读书”。即便是在高中探花、步入仕途之后,他依然勤学不辍。担任经筵讲官期间,他“在词馆内攻读,苦如诸生”。其子何绍基出生于嘉庆四年(1799),“承家学,少有名”,一生爱学、勤学。他说:“惟书爱最真,坐卧不离手”(《生日书怀》)。因为刻苦学习,何绍基博学多才,通经史、工书法、精律算,对文学、音韵、训诂、金石、碑刻等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桂文灿的《经学博采录》称赞何绍基:“于学术无所不窥,博览而详说之。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凡历朝掌故,无不了然于心。”
  何紹基爱好书法,求教于多师,一辈子寻碑练帖,痴迷不倦。至迟在26岁时,他已花重金买下《张黑女志》的墨拓孤本,自此“无日不在箧中”,日夜揣摩,“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晚年主讲泺源书院时,何绍基虽已书名显赫,但他仍要探本溯源,专攻“八分”之法,“自课之勤,并世无偶”。由于饱读诗书,广泛临帖,何绍基的书法作品“学养兼到”,具有很高的气韵和格调。
  何绍基的孪生胞弟何绍业恬淡脱俗,“实无志科名”,但他于科举之外的学问用力很深,精于绘画、书法、篆刻,“于天文、仪象、律吕、六书之学无不通”(何绍基《仲弟子毅墓志》)。何绍基之子何庆涵天资敦厚,专勤嗜学,一年之中除吟诗作文外,无一刻不温书,“年逾七十,专勤如少时”。何氏家族的勤苦精神一直受人钦敬。

二、俭朴端直的品格


  道州临近舜帝陵墓所在地九嶷山,舜德文化氛围浓厚。由于舜德文化与家族传承的影响,何氏世家的子孙均崇德尚俭,品行端直。他们跻身官场,能清廉自守,敢言直陈,心系百姓;归隐山林后,或勤于耕作,或寄情书画,为人耿介,趣味高雅。
  何凌汉为人庄敬刻厉,办事勤勉谨慎,“治家严肃如官府”。他的妻子廖氏嫁到何家后,布衣粗食,亲自操持家务,还干过挑水舂米一类的粗活。何凌汉在官场,“持大体,抑奔竞,崇朴实,与人和而不同”(何绍基《先考文安公墓表》),任人坚持“以根底器识为先”,从不以个人好恶定取舍。他曾多次谏阻增税,并力主简放冗员,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在“位日高,望日隆,俸禄渐丰”之后,其日常生活依然跟当秀才时一样简朴,粝食布衣,盐菜佐食。何凌汉虽贵为两朝重臣,但他一生没有置下多少私产。每逢生日节庆,他人送来的礼物,除花卉与水果外,其余一概拒收。他心系故土,曾斥巨资为乡中学校添置义田校产,促进家乡教育的发展。
  何凌汉“教子孙以忠俭朴为训”,其子何绍基生活同样简朴。担任提督四川学政后,何绍基曾说:“余性不嗜海菜,不喜浮华,所至如桌围、椅披、地毯等皆撤去,吏役不准滥用顶戴,仆辈不得绸缎及外套出门,止随一仆轿前,不得有马。川督学虽四品以下皆乘绿帏轿,余不敢也。”(《道州志》卷九)何绍基性格耿直,刚直不阿,见到他人有不善之处,哪怕事不关己,也常当面指出。久之,人“咸亲其和而惮其峻”。对此,他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说道:“自知道性癖难谐俗,且喜身闲不属人。”还说:“看破浮云怜世味,生来瘦骨见天真。”督学四川期间,何绍基不仅努力整顿考风,汰除冗员,饬裁陋规,还仗义执言,同众多贪官污吏发生正面冲突。弄得“权贵侧目,谤焰炽腾”。最终因直陈时务十二事,被皇帝斥为“肆意妄言”而丢官去职。
  何绍基的元配夫人陶氏安于简朴生活,喜言忠孝节烈之事,“平生无华服,殓后检其箧,多嫁时故衣,无一鲜丽者”(何绍基《元配陶安人传》)。
  何绍基的弟弟何绍祺随顺谦和,给人以至德君子的印象。他为官期间勤于政务,清廉自守,兴教励学,治水赈灾,颇有政声,被内阁大学士万青藜誉为“滇中好官第一”。其妻陈氏一生布衣粗食,“虽贵盛却不御纨绮,仍率妇作劳”。由于为官清廉,又乐善好施,何家到何庆涵时依然“家无余财”。
  何凌汉以及何绍基兄弟在书法上喜爱颜真卿的拙重,坚持“横平竖直”的创作原则,这既源于他们对书艺规律的探索与把握,也是他们做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表现。

三、明理独立的思维


  道州是何凌汉父子的故乡,也是理学开山周敦颐的故乡,何氏与周氏世为婚姻,两大世家家风家教相似,何家受宋明理学影响很深。何家所崇尚的“勤”,从深层次看,既包括勤学与勤耕,也包括勤思与勤研。何氏子弟因而具有明理独立的品性,在思考社会、人生与艺术等各种问题时头脑清醒,不随流俗。   何凌汉“于宋儒之言性理者,亦持守甚力”(何紹基《宋元学案叙》)。他求学应考的年代,书坛上馆阁体一统天下,他虽然没能完全避免馆阁体的影响,但习练书法时坚持从颜入,经欧、李,过汉魏诸碑,再旁及其他,以“横平竖直”为标准,独立选择和规范习练途径,最终成功跳出了馆阁体的窠臼。他的“书法重海内,朝鲜、琉球贡使索书,应之不倦”(李元度《清朝先正事略·何文安公事略》卷二十四)。他还曾“入乾清宫侍书,宠光稠渥,可谓极儒人知遇之荣矣”(李镜蓉修、许清源纂《道州志》)。
  何绍基提出做人要“立诚不欺”“真我自立”“做成路数”,认为孝悌谨信,出入有节,若不是发自内心,便仅仅只是应酬而已。在艺术上,他非常重视真性情与独创性。他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否则,习气未除,将至性至情不能表见于笔墨之外。”(《使黔草序》)他习练书法虽然碑帖兼修,一生搜集并临摹了无数名碑好帖,但他不盲从名家,更不因袭前人。即便是临帖,也总是坚持临中有创,入古出新。他“曾致力于汉隶至勤,东京诸碑,临写殆遍”(马宗霍《书林藻鉴》卷十二),虽然对每种汉碑的临摹可能都不下百遍,但由于临摹中有创造,故所临“乃无一相似者”。在学习古人、探索笔法的过程中,何绍基创造了一种名为“蝯书”的独特书体,执笔用悬肘,如开强弓劲弩,其握笔、运笔完全不同于常法,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的书法成就高,影响大,“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海内求书者门如市,京师为之纸贵”(林昌彝《何绍基小传》)。
  何绍基还是晚清著名诗人,他认为“从古诗人贵性真”(《奉别余芰香》),明确坚持“不逐时好”“不傍古人”“不将就俗目”“不偏离大本大源”等创作原则,追求自成家数、超拔时俗。他说:“诗是自家的,便要说自家的话。凡可以彼此公共通融的话头,都与自己无涉。”还说:“学诗要学古大家,只是借为入手,到得独出手眼时,须当与古人并驱。若生在老杜前,老杜还当学我。”(《与汪菊士论诗》)他“一生不作强颜词”,凡作诗必是有感而发,且在创作中,一心追求自由,不愿受任何约束。他说:“吾臂如生驹,未肯就羁勒。”(《久不作小字舟中试为之》)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大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淡泊重艺的雅趣


  道州何氏以耕读立家,在这个家族中,“读”与“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们以求知问学为乐,以藏书丰富为荣。要求子孙无论多穷多苦都要送后人读书。
  何凌汉的父亲何文绘穷得家徒四壁,却以“食无隔夜粮,家藏万卷书”为荣。他规定家人:不管家里如何穷,家中什么都可以典当出售,唯独藏书一本都不许卖,以留备儿孙之需。何绍基曾言:“架上三万签,经史任所取。”(《忆十九岁》)由此可见,他家里的藏书非常丰富。何氏家族在子孙读书方面管教甚严,“尚记诫儿语,不许出书屋”(《飞来寺敬观先公丁卯年诗卷次原韵书后》)。在父辈的管教下,何绍基“日或忘餐夜失卧”,读书非常用功。
  古人读书多以科考入仕为重,何氏家族的人却有不同,他们勤学苦读并不只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更有涵养人格、经世致用、艺术创新等多方面的追求。何凌汉“服膺许(许慎)郑(郑玄)之学”,而且对书籍、名帖、金石、字画等都不惜重金,广为收藏。他淡泊名利,情系山林,在探花及第后不久,就在《华岩访故人不值》一诗中咏叹“寰中仙子地,物外故人居”的清幽景色,表露出对田园野趣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何绍基虽少负才名,却仕途迟缓。他18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中,直到38岁方得中进士。对此,何绍基自己似乎并不特别在意。他在“应付”科举考试的同时,还在多方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说:“余性喜学书,而亦好为金石考订之学,又兼及画理。”(何绍基《金石书画编年录》序)他尤其爱好书法,常四处参师会友,寻碑访帖,为成为一代书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何绍基生性恬淡,“高门懒去候公卿”,但却酷爱游历,《东洲草堂诗钞》录有山水诗700多首,几乎占其现存诗作的三分之一。他说:“诗人爱山如骨肉,终日推篷看不足。”(《爱山》)他甚至连做梦都在游山玩水:“无端野性随春发,万叠奇山入梦多。”(《野性》)
  何绍基的兄弟及后人的艺术成就也常为人所称道。何绍业诗书画均有很高水平,其诗淡逸,自成门径;其书风貌与何绍基相近,笔力古拙而不失雅逸;其画意境清远,富有诗意。何绍祺精于书法,于颜真卿会心颇多,他的书作常颜中见欧,峻利精古,变化随心,别具韵味。何绍京淡泊功名,学而优却不仕,以诗词、书画及鉴赏闻名于世,所画花卉兰竹,随意挥洒,清逸雅秀。何庆涵能诗,情感真纯实在,风格清新晓畅;能书,流畅中见高古,俊逸里蕴精神。何维朴精于书法及篆刻、绘画,他的书法学习祖父何绍基而得其形似,清新隽永,文人气十足;其山水画清远高妙,回味无穷。何绍祺、何绍京等人在官场上虽然没有多少作为,但是他们一生勤奋好学,在自己所喜爱的书画、诗文、金石等领域钻研甚深,各有所长,各领风骚。
  从总体上看,何氏子弟不仅学养丰富,而且往往身兼众艺,艺道兼备,趣味高雅。这与良好的何氏家风是有密切关系的。
其他文献
蜀于五代为僭国b,以险为虞,以富自足,舟车之迹不通乎中国者五十有九年c。宋受天命,一海内,四方次第平,太祖改元之三年d,始平蜀。然后蜀之丝枲织文之富e,衣被于天下,而贡输商旅之往来者,陆辇秦、凤f,水道岷江,不绝于万里之外。  岷江之来,合蜀众水,出三峡为荆江,倾折回直,捍怒斗激,束之为湍,触之为旋。顺流之舟顷刻数百里,不及顾视,一失毫厘与崖石遇,则糜溃漂没不见踪迹。故凡蜀之可以充内府、供京师而移
期刊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当时出席大会的有13位,代表全国50多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经过讨论,大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
期刊
在中国书法史上,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上一期我们介绍了苏轼,本期来谈谈黄庭坚。  号为山谷道人的黄庭坚,刚刚登上书法领地时,面对的是宋代书法的两种风度:以李建中、蔡襄为代表的古典传统派,恪守晋、唐古风而顶礼膜拜;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创新派,举起尚意抒情的大旗,力图独辟蹊径,开创出新局面。但当时“尚意”书风还没有成为书法主流,在文化思潮的急剧演进中,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对垒迫使黄庭坚做出
期刊
元代唯一能與赵孟頫齐名称雄的书家就是鲜于枢。  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这位生长在元统治中心的大都人,以“北人”的身份和卓越才干被选派到浙东宣慰司,后改为江浙行省都事,成为元朝的一位官员。史载“公卿以词翰屡荐入馆阁,不果用,迁太常典薄”。或许因为他不是宋宗室,无须成为元统治者可有可无的“开明”点缀;或许因为他的个性、锐气、见解与元代统治者格格不入,不能成为理想的人才,所以始终没有得到
期刊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六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五百余件重要文物,青铜方尊、黄金面具、象牙……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还将有更多文物出土,带来更多关于古蜀文明的消息,促进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华阳国志》中的古蜀文明传说  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根前,人们对古蜀文明的了解,主要源于传说。东晋时期,蜀地有一位叫常璩的史学家撰写了《华阳国志》,这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它记录了上起远
期刊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番交谈。齐宣王向孟子说起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问一个国君应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称王天下。孟子婉转地说:“您的大臣胡龁曾和我谈起,说大王有一次坐在庙堂上面,有一个人牵了一头牛经过,被您看见了,就问他要把牛牵到哪里去。他说是牵去杀了取血涂祭铸钟。您听后说:‘把那头牛放了吧,我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牵牛人问道:“是不是新铸的
期刊
习训齐家:中华传统家教家风  作者:李兵 編著  定价:36元  中华书局2020年11月出版  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国家风气的缩影,家庭成员能够友好相处,家庭才能够和谐发展,国之大家才能风清气正。而一个家庭的良性发展,家教家风是其中一条充满正能量的精神纽带。本书提炼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通过自先秦以来的历史人物故事,传递中华传统家教家风的正能量,实现“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期刊
有一次,我穿着崭新的藏蓝色裤子骑着二八自行车,后面坐的是我的朋友郭海。因为我个子矮,只能骑大杠,骑得左右摇摆,捉摸不定,就像中国股市一样。郭海在后面坐得心惊肉跳,生怕摔下来,摔下来会很疼的。  然后,郭海摔下来了,疼得龇牙咧嘴。我也摔下来了,疼得龇牙咧嘴。更要命的是,我的新裤子摔破了一个洞!哭。  裤子破了,我妈知道要打我的,郭海就找来一根针和一团白线。缝好后白线很扎眼。他又找来一瓶蓝墨水,滴了几
期刊
《史记》的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起始,到汉武帝时代。对于这一漫长历史阶段中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都有细致真切的记录。美容妆饰作为民俗生活的一种表现,涉及情爱史,也关联到当时社会物质条件下的卫生意识、生活品位和审美追求,这些在太史公笔下均有所记述。讨论相关问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史记》一书作为“中国第一部史书”(梁启超:《〈史记〉解题及其读法》,《史地学报》1923年第7期)的意義,也有益于我们全
期刊
冰川天空步道(The Glacier Skywalk ),加拿大  冰川天空步道是贾斯珀国家公园(Jasper National Park ,加拿大最大的高山国家公园)的一处奇景,距离哥伦比亚冰川探索中心只有五分钟的路程。这座悬空架在辛华达峡谷(Sunwapta Valley)之上的神奇的桥,可以让游客踩在玻璃地板上享受风景如画的冰川美景。  景桥(Garden Bridge),英国  这座人行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