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4
也不知是我教导有方,还是学生们自觉顺从,这个班每天出早操人数齐全,队伍整齐,多次受到学校表扬.惟有王强例外,每一个星期,六天早操,王强只能来两、三次.作为班主任,我跟他谈了多次,采取了许多措施,还是无效。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家校联合,教育有效,我得找他家长解决这件事.
到他家后,见到他爸,说明来意,对方皱了皱眉头:“怎么娃娃还得上操?我娃是去学习的,他不愿意上操就算了,只要学习学好就行”。
我很吃惊.完了,心凉了,失败了.本想通过家长解决问题,谁料竟有这样的家长!我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出他家门的.
第二天到了学校,找见王强,我心虚得说:昨天见了你爸,他要我转告你,一定要出早操,锻炼身体.不然你就甭念了,回家种地.王强瞧了我一眼,点头答应了.我重新为自己高明的手腕而得意.
哪知道,事情结果比原来更糟糕.接下来的连续几周,他一次都没来出操.我恨得咬牙切齿!这孩子!
我彻底失望了,把他叫到办公室,冷冷的说:“老实告诉你,你的父亲也不要你出早操,上次是我哄你的.你爸怎么能这样呢?有什么老子就有什么……算了,我也不强求你了,反正我们班少你一人也无妨大碍,允许你搞特殊.我告诉同学们,就说你请长假,永远不出操了。好了,去吧.”王强低头出去了.
谁知从第二天开始,王强每天都出现在早操的队伍里.
以上是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学生王强在出早操这件事上,多次反复和家长老师对着干,让他走东,他偏走西,让他走西,却要走东,也不管东对西错,还是西对东错。
逆反,是人们彼此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常常存在这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与童年相比,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是大人了。因而他们从心理上要求社会和学校把他们当做成人对待。但老师往往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对他们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视而不见或估计不足,总一味要求他们听话、服从。而他们认为老师这种做法是不尊重他们。为了维护自尊,就表现出了“对着干”的言行。
二、主体内部的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意识太强,过分强调自我,受好奇心的驱使,偏激片面地看问题。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疑问。加上他们较少有保守思想,富于想象,往往在学习中提出一些与老师长辈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设想和看法,并乐于尝试一些在教育者看来是不可能或不必要的新做法。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三、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
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上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的偏差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
四、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
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青少年学生原来的需要;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
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中和社会上的一些逆反现象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更容易接受那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包括不正之风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为使学校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效应,必须探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策略。
积极应对逆反心理
一、运用逆反心理的正面效应,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待积极的逆反心理,应该大力培养和运用,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使其成为创造性教育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首先要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青少年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这有时能达到正向思维难以达到的效果。再就是要改变教育方式,运用辩证思维,增强教育效果。改变只讲正面,不讲反面的做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恰如其分的教育,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二、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学生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我们必须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社会风气,特别是校园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消除各种精神污染,加强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青少年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针对逆反心理,不仅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还有就是集体教育活动,可以引发进步的愿望,显示发展个人品德和才能,获得友情,受到尊重,对每个成员起到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
四、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不良逆反心理
针对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恨心理,则教师应用坦诚交谈、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遭到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给予信任,激起其奋发自信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五、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影法和自我宽容法来缓解过分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同时,教育学生对别人也应有正确的认识,能给予公正的评价。
也不知是我教导有方,还是学生们自觉顺从,这个班每天出早操人数齐全,队伍整齐,多次受到学校表扬.惟有王强例外,每一个星期,六天早操,王强只能来两、三次.作为班主任,我跟他谈了多次,采取了许多措施,还是无效。我实在忍无可忍了!家校联合,教育有效,我得找他家长解决这件事.
到他家后,见到他爸,说明来意,对方皱了皱眉头:“怎么娃娃还得上操?我娃是去学习的,他不愿意上操就算了,只要学习学好就行”。
我很吃惊.完了,心凉了,失败了.本想通过家长解决问题,谁料竟有这样的家长!我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出他家门的.
第二天到了学校,找见王强,我心虚得说:昨天见了你爸,他要我转告你,一定要出早操,锻炼身体.不然你就甭念了,回家种地.王强瞧了我一眼,点头答应了.我重新为自己高明的手腕而得意.
哪知道,事情结果比原来更糟糕.接下来的连续几周,他一次都没来出操.我恨得咬牙切齿!这孩子!
我彻底失望了,把他叫到办公室,冷冷的说:“老实告诉你,你的父亲也不要你出早操,上次是我哄你的.你爸怎么能这样呢?有什么老子就有什么……算了,我也不强求你了,反正我们班少你一人也无妨大碍,允许你搞特殊.我告诉同学们,就说你请长假,永远不出操了。好了,去吧.”王强低头出去了.
谁知从第二天开始,王强每天都出现在早操的队伍里.
以上是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真实事件。学生王强在出早操这件事上,多次反复和家长老师对着干,让他走东,他偏走西,让他走西,却要走东,也不管东对西错,还是西对东错。
逆反,是人们彼此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常常存在这种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
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与童年相比,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性。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生长发育的加快和性意识的觉醒,他们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小孩子了,是大人了。因而他们从心理上要求社会和学校把他们当做成人对待。但老师往往只看到他们幼稚的一面,对他们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视而不见或估计不足,总一味要求他们听话、服从。而他们认为老师这种做法是不尊重他们。为了维护自尊,就表现出了“对着干”的言行。
二、主体内部的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意识太强,过分强调自我,受好奇心的驱使,偏激片面地看问题。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和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对书本上的一些定论也会提出疑问。加上他们较少有保守思想,富于想象,往往在学习中提出一些与老师长辈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设想和看法,并乐于尝试一些在教育者看来是不可能或不必要的新做法。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尤其是对那些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三、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
在认知发展过程中,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加上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知的偏差度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
四、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
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青少年学生原来的需要;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或触犯学生个性的方式;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教育者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
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中和社会上的一些逆反现象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们,尤其是一些后进生更容易接受那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包括不正之风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理的影响。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为使学校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效应,必须探究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引导策略。
积极应对逆反心理
一、运用逆反心理的正面效应,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对待积极的逆反心理,应该大力培养和运用,正确地引导其向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化和发展,使其成为创造性教育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首先要大胆运用逆向思维,通过逆向论证,提高青少年学生对错误思想的鉴别能力。这有时能达到正向思维难以达到的效果。再就是要改变教育方式,运用辩证思维,增强教育效果。改变只讲正面,不讲反面的做法,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恰如其分的教育,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二、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学生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我们必须正视逆反心理的负效应,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紧密配合,尽力净化社会风气,特别是校园风气,强化校风建设,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消除各种精神污染,加强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情操教育,形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优化青少年学生受教育的外部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针对逆反心理,不仅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且要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思想情感及心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如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的班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还有就是集体教育活动,可以引发进步的愿望,显示发展个人品德和才能,获得友情,受到尊重,对每个成员起到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
四、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不良逆反心理
针对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恨心理,则教师应用坦诚交谈、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遭到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给予信任,激起其奋发自信的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五、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败,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
教育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影法和自我宽容法来缓解过分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同时,教育学生对别人也应有正确的认识,能给予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