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重视教师教学的过程,一味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学生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兴趣和身心特点。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教师上课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政治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认清学习重点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學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时要结合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一原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好的效果。
二、增加学生心理不确定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解我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的状况时可以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在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使用直观式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掩耳盗铃”讲主观唯心主义;“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心然性等。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四、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疱代俎。
五、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1、联系社会实际。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认清学习重点
通过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學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时要结合市场的一般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前的知识又能使学生真正了解这一原则,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某种新颖的、好的效果。
二、增加学生心理不确定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解我国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时期,剥削阶级在我国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的状况时可以问学生这句话是否矛盾应怎样理解,待学生思考、讨论、发言后在解答。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三、使用直观式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掩耳盗铃”讲主观唯心主义;“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心然性等。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
四、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之鱼”只能饱餐一顿,“授人之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可以加以引导,千万不能越疱代俎。
五、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政治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我把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运用到实际中去。
1、联系社会实际。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因此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光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完成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