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具体的公司,比猜测市场更有价值

来源 :第一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


  Q遇到疫情这种重大危机,甚至可能影响基本面,我们该清仓等待还是逐步加仓?
  A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答案。我同意中国公司恢复正常经营可能最快。但我觉得现在大部分中国股票并算不便宜,寄希望于市场会给出更高的估值,只能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认为分析一家家具体的公司比猜测市场更有价值。对于我来说,我确定自己判断不了疫情会怎么发展,也判断不了疫情对股价会有怎样的影响。但我可以判断我想买的公司,现在价格比以前低了。我也能判断我持有的公司,业务可以持续经营,受疫情的影响非常有限,有些甚至是受益的。所以新增资金我会买入。
  Q疫情背景下,你更看好哪些个股或行业的投资机会?
  A我看好:1.爱疫情影响最小,甚至受益的互联网股。2.爱疫情影响最大,股价跌得最惨,但最后有可能活过来的股票。
  Q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后为什么立即下调股票价格?我认为股价应该不能及时反映出企业净资产减少的部分。
  A一只母鸡,净重2000克,下了一个蛋,我们假设这个蛋重50克,那么在下蛋的那个瞬间,母鸡的体重变成了1950克,但是,如果母鸡一天下一个蛋,过几天母鸡的体重岂不是要变成0克?不是的,长期来看,母鸡还是2000克,不管它下了多少蛋。
  确实,分红的那一刻,企业的净资产减少了,但企业是能创造利润的母鸡,所以它的净资产就像母鸡的体重一样,会恢复。分红意味着有一部分价值从公司手里转到股东手里了,公司价值变化了,所以股价应该下调。下调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市场自动调整,另一种是交易所强行除息。
  Q请问你有没有遇到过想割肉却割不下去的心境?如何克服这一难题?
  A我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割肉,只会因为对公司的看法改变而卖出(割肉),这时候我已经不爱它了,所以没有什么难的。
  Q我是一个课后托管机构的经营者,现在遇到疫情处于停业中,我是否应该关店止损?
  A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消失,我也不知道政策会怎么变化。但是我知道几点:疫情一定会消失,托管的需求一定还存在,而在疫情期间,房东虽然有按原来价格收租的愿望,但如果有人退租,他一定找不到新的租客,租金会归零,这也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你可以算一下疫情消失以后重新找营业地点恢复营业的一次性投入,然后以这个为“锚”,跟房东谈一个疫情期间的租金减免计划。如果通过减免,在疫情不确定性期间你的租金支出低于重置成本,那么就继续维持;如果高于,那么就退租停业。

市场


  Q假如疫情继续下行12个月,也就是持续到2021年4月到5月。这世界会发生什么?
  A那么,只能把疫情当作流感,常态化处理。因为极高概率的饿死,与极低概率的染病致死,大家需要作一个选择。
  Q 2008年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有多严重,与之相比,今年会再次达到2008年那种恐慌程度吗?
  A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主要让人恐惧的是金融体系崩溃了,货币市场基金都出现了支付困难,也就是普通人的存款都有危险。光资本市场的跌幅的话,现在还不能跟2008年比,大部分优质股票下跌幅度有限。
  Q这场全球疫情过去之后,你觉得会发生“逆全球化”的情况吗?
  A我不确定。从过去经验看,全球化从来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螺旋型上升的过程。哪怕是看起来很受益于全球化的国家,比如美国,历史上都搞过很多骇人听闻的孤立主义政策。
  Q你会考虑买汇丰的股票吗?
  A现价不考虑。
  如果要买银行股的话,我倾向于买国内的银行股(可能在港股市场上买)。从所接触的产品服务来说,我觉得国内的银行股更让人舒服。从治理结构、监管环境来看,我觉得国内的银行股更让人放心。从估值、分红这些因素看,我觉得国内的银行股更有吸引力。

公司


  Q为什么有些公司愿意用几倍溢价去收购一个业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商誉过高的企业?
  A我不是“战略投资部门”,不知道它们是咋想的。不过,商誉未必就不合理,现在有大量公司,主要的资产就是商誉,你不能说它毫无价值或者不能创造利润。比如说,现在如果有谁现价收购腾讯的话,收购额的大概85%都是冲着“商誉”。收购阿里巴巴的话,大概有80%是商誉。当年Facebook收购WhatsApp,交易价格将近200亿美金,绝大部分都是“商誉”。你要一棍子打死它们吗?
  Q你怎么评价星巴克?
  A卖座位是很差的生意,卖水是很好的生意。
  Q为什么苹果公司用两三款手机就能在战略上建立碾轧对手的优势,而汽车产业还要追求产品的个性化?
  A因为手机已经通道化了,人使用手机,本质上并不是使用手机本身(比如说,用它砸核桃),而是使用手机里的服务,这些服務是差异化的。那么,消费者有可能降低了对手机(外形、品牌)的差异化需求。汽车会不会通道化,用户会不会降低对汽车的差异化需求,我持怀疑态度。我觉得特斯拉目前在销售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恰好是差异化的成功。
  Q互联网产品营收的参考价值大于净利润参考价值,这是什么逻辑?
  A因为营收是商业模式跑通的一个证据,而成本是可变的。营收会领先于利润出现。
  Q目前京东在部分一线城市单量大到让消费者去代收点自取,配送服务已经赶不上顺丰。你怎么看这两种模式的发展前景?
  A理论上来讲,细化的社会分工,会优于垂直整合。但是,由一个个案、局部的体验,推到一个模式问题,中间可能有很多的逻辑断裂。
  Q淘宝当年能封杀百度,现在为什么不封抖音快手的带货直播呢?
  A一个是集中的流量入口,会跟你抢关键字广告的收费权;一个是分散的人口,帮你增加GMV。这两个还是不太一样。
  本文选编自方三文与雪球网友的文字互动
其他文献
应该抵制塑料制品吗?  一场抵制塑料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  包括欧盟、印度、韩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推出了禁塑计划。2020年1月,中国出台了新的“限塑令”,比先前的规定更加严格。联合国将解决塑料污染视为一场必然发生的“战争”。  但就在几年前,塑料还只是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甚至是不那么重要的一个。现在它怎么就成了全民公敌?  是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塑料的生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01 IDEO与糖尿病医疗企业Ascensia Diabetes Care,一起设计开发基于数字应用的糖尿病管理系统。  全球性新冠疫情的爆发再次暴露了医疗体系的痛点。供需不平衡、资源错配、信息流通受阻、医疗系统未得到充分利用。  那么,重构医疗元素,能否让医疗更有效率?  IDEO是一家于1991年在美国加州成立的创新咨询公司,咨询领域涵盖消费、零售、技术、医疗、教育和汽车等行业,也是“设计思维
武汉方舱医院是中国独创的抗疫医疗解决方案。  在中国经历新冠疫情峰值的2月,武汉各个医院里人满为患的照片传遍网络。透过那些照片,普通人看到的可能主要是医疗资源如何被挤兑,医疗建筑设计师邢立华看到的却是另一些问题。  “你把医院建造成迷宫之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次疫情就暴露出来了。比如病患到处乱走,传染了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邢立华对《第一财经》杂志说。他是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本原设计·医疗建筑
Michael McKinnell  84岁  建筑设计师  1968年,“野兽派”风格的美国波士顿市政厅正式建成。它以坚固的混凝土和砖块为原料,讽刺了部分“俗艳而脆弱”的现代建筑,其设计也引领了当时城市建筑的新潮流,体现了196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行动主义,让其设计者美国建筑设计师Michael McKinnell颇为自豪。McKinnell与合作伙伴共同成立的建筑公司Kallmann McKin
经过一轮疫情,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到,除了医疗体制、防范预警等多方面需要加强,我们也太需要一本针对普通人的“灾害防治指南”。从SARS到新型冠状病毒,从地震,到台风、洪水,从火灾,到踩踏事故、爆炸,我们一次次遭受冲击,中国太缺乏一本面向普通公众,让人们能未雨绸缪、真正应对各种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与各类灾害的防灾手册。  很多灾害之所以造成大范围影响,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公众缺乏防灾意识。所以我们决定制作
原谅是为了什么?是让自己好过,还是让对方回头认错?或者要双方双赢?要双赢,就不能让彼此失望,也就是说,是希望对方往正向走的好意,让彼此都好起来,不是吗?  在感情的世界里,因为设定了很多框框,且这些框框很多还是放在自己心里的,没说清楚或没说出口的,甚至你想的和我想的有时还天南地北,于是产生了很多误解与摩擦。这些框框大都以责任、道德、舆论做立足点,说好听是保护彼此的爱,但真相是常常在未达到保护之前就
4月初的上海,阳光轻抚庭院中扶疏的草木,樱花正盛。王德峰在采访开始前特意拉上记者到院子里抽支烟,“养养精神”。  如果不是疫情,这位复旦的“哲学王子”也许正在课堂讲授《坛经》或阳明心学,席间一座难求。家里也本应更热闹——海外生活的儿子一家无法回沪,对儿孙的思念只得随烟气一并排遣。生活的暂停带来难得的大段时间,用作阅读和思考;但另一方面,每天扑面而来很多揪心的资讯,让王德峰常常心绪难平,“枯坐案前”
约定的时间快到时,西装革履的何帆戴着口罩,背着双肩包快步赶来。一身“在路上”的行色,颇符合这位惯于一线实地调研的经济学家的性情。  因为疫情,常年满世界跑的何帆,最近也放慢了脚步。宅在家中的时间,大多用作看书:从疫情研究的经典《免疫》《瘟疫与人》《大流感》,到经济史学名作《剧变》《大转型》……  一年前,何帆出版的《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风靡财经圈。而庚子年这场疫情带来的变局,足以令这位研究变
01旗舰级豪华轿车雷克萨斯LS02《心安之所》/摄影师 杨燕媛  约翰·列侬曾说,“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速度”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却也让人在忙碌中模糊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突如其来的疫情,仿佛给生活按下了暂停键,让人们有机会放慢脚步,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并在这种“慢”与“深”的思考中,重新品味生活的美好。  人们的生活逐渐复元之际,《第一财
疫情会在什么时候结束?按照眼下的情形,欧洲和美国的情况似乎正在好转。和中国内地2月的情况类似,从确诊人数趋势性的减少到情况得到基本控制,他们也用了40天左右的时间。如果再保守一点,预期今年6月底之前,美国、欧洲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将恢复正常。在第四季度,疫苗会对绝大多数问题兜底。  这么算来,我们回归正常生活的时间不会太远了。相比2003年的“非典”,新冠的病死率要低得多,但它就是我们说的那种对人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