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强调教育对人的潜能发展的作用,将教育过程规定为人“自我实现”的过程,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学生情感的发展,对于克服行为主义及信息加工教学论的机械性,对于改变教育环境、促进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2)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3)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4)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找准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扮演好两种角色。
1.一个角度。首先要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好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高扬“人本主义”旗帜,促使个体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重视人的情感、勇气、自信等方面。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健康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人的本性由经验、无意识和情感所滋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决定。这些基本理论,是我们实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2.一个中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学习者中心”教育思想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这样的品质:(1)最基本的重要态度——真诚、坦诚;(2)成功地促进学习的态度是重视学习者,认为他们是有价值的;建立以共情式理解的学习氛围。
3.两种角色。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因此,必须制定出适应的课程,培养作为促进者而不是权威者的优秀教师,来作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最可靠的载体。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好“两种角色”,一是促进者,一是提问者。人本主义教育家坎姆勃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规定、传统、模板、发号施令,它也是管理存在的过程。这个角色要求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当好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是教师的重要角色。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的自然结果,没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材料中的教师不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善于提出问题,扮演好提问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强烈的共鸣,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体现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要以民主的态度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问题的解答,不追求千人一面,肯定有偏颇的答案,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观
1.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2.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罗杰斯在描述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的特征时,经常使用“意义学习”这个术语。他认为,意义学习提倡对知识的灵活理解,而不是消极地接受。在这种学习中,要求学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行安排适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确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关心自己的选择结果。此外,罗杰斯还用“自发的经验学习”描述他所提倡的这种学习类型。其特征为:(1)它使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2)教学的方向来自学生。(3)它产生学生不同的行为和态度。(4)根据学习者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
3.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罗杰斯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这些将使他们更加建设性地对付“现实世界”。而这根本不是凭借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能实现的。
罗杰斯主张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改革和学习。变化是确立教育目标的根据,而对这种变化的适应取决于学习过程,而非静态的知识。所以,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从而成为能顺应社会要求“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4.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罗杰斯对外部评价模式持反对态度,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他认为学生是处于学习过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发现哪些方面失败了,哪些方面意义深远和成果累累。自我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本质就是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因而能使学生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义学习就自然而然出现了。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找准一个角度、围绕一个中心、扮演好两种角色。
1.一个角度。首先要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好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高扬“人本主义”旗帜,促使个体和谐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特别重视人的情感、勇气、自信等方面。它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健康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发挥和实现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到环境的制约,人具有创造性、主动性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能动的选择;人的本性由经验、无意识和情感所滋育,但不为这些因素所决定。这些基本理论,是我们实现“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
2.一个中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学习者中心”教育思想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这样的品质:(1)最基本的重要态度——真诚、坦诚;(2)成功地促进学习的态度是重视学习者,认为他们是有价值的;建立以共情式理解的学习氛围。
3.两种角色。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则是人的潜能不断得到发挥的一种动态的、形成过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最好的条件促使每个人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一种良好的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气氛。因此,必须制定出适应的课程,培养作为促进者而不是权威者的优秀教师,来作为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最可靠的载体。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扮演好“两种角色”,一是促进者,一是提问者。人本主义教育家坎姆勃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规定、传统、模板、发号施令,它也是管理存在的过程。这个角色要求教师是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当好课堂教学的促进者,是教师的重要角色。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的自然结果,没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材料中的教师不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善于提出问题,扮演好提问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形式,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强烈的共鸣,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要注意问题的梯度,体现教学对象的个性差异;要以民主的态度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对于问题的解答,不追求千人一面,肯定有偏颇的答案,允许有不同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