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课程是小学语文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并且从多种角度探讨了读写结合模式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参考性建议。正确采用读写结合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拓展其眼界与视野,养成正确的写作习惯与阅读习惯,为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向全面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后感;课文仿写
一、 引言
读写结合充分发挥了写作和阅读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则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运用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读写结合的模式,深层挖掘文章中的主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二、 讀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
(一)读写结合模式的作用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语文素材,学生将会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深入理解与内化理论知识,提高阅读效率,对自身的综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保障,使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吸收,从而更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互相探讨对文章主题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可以主动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背后含义。在详细阅读后,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授写作的技巧,例如描写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而且还可以积累俗语、成语、句子、词语等语文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增长见识,丰富写作经验,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二)读写结合模式应用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缺乏对读写结合的认知,导致没有充分重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而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讲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与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写作素材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与时俱进,导致读写模式存在落后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控制课堂结构,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作业,对于所学文章即使没有了解其中的内容,也要进行系统化与机械化的阅读,直到全部背诵下来,以此确保学习成绩不会受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便不会主动深究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讲解完阅读文章后,教师会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身的情感,然而,由于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导致读后感缺乏创新性与灵动性。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的优势,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三、 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从教师角度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其读写能力。同时,需要从自身入手分析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不断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确保充分利用阅读和写作的优势,进行系统化与科学化的教学。第二,需要深刻认识写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分析读写结合的规律,让学生主动阅读文章,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独立写作的能力,从原来的模仿,逐渐转变为独立创作,使其具备良好的写作技能与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第三,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与阅读训练,使其将读写结合的方式运用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加上课堂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第四,可以利用双重记忆法,要求学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开始上课前,利用5分钟检查所学知识,若是可以独立完成朗诵,则可以给予鼓励性评价或相关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增强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阅读学习。第五,可以选择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内容精美和结构完整的典型片段,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独特的阅读风格与写作风格,使其对文章中的含义具有深刻认识,而且还可以对各种风格的文章进行点评,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从学生角度而言,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美好的生活,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在长期坚持下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敏捷的思维。在写作过程中,词汇量积累是困扰学生的重要难题之一,若是词汇量积累不足,或者语言运用能力存在障碍,将无法正确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因此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描写出生活实践中的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表达出自身情感,从而引起读者兴趣。
(二)加强写作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面对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总是拖拖拉拉,同时,为了保证写作效果,教师往往会规定写作字数,此举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称之为本末倒置。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布置读后感的写作任务时,可以在字数上相对放宽限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真情实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了学习兴趣写作,而不是应付式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导向作用,使其主动表达自身情感,确保写出来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深陶醉其中,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而不是泛泛而谈,看过即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确保其循序渐进地完成写作,对提高读写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播放具有文学素养的音频资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泛读与精读。 在教授作文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运用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读后感中,可以体现其思想变化,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了解作者写作的想法,有利于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当讲解《落花生》的知识内容时,文章的内涵十分容易理解,要像花生一样成为服务于社会和无私奉献的人,从某种角度上说,苹果、石榴、桃子等水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根据自身的生长特点而长,但是花生却将果实长在泥土里,从侧面反映出花生默默奉献和不求虚名的精神,具有高尚的品质,作者采用了借物喻理的方式,讲述了做人需要具备的精神与本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理解較为片面,很少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将读后感作为学习任务,并且不限字数,使其畅所欲言,主动探讨文章中的主旨,从而提高主观意识,为人生道路指引明确方向,充分发挥文章的引导作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思考生活中是否曾经出现过无私奉献的人,做出过哪些贡献?例如送报员和清洁工等,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但是却对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作者的笔名为何叫落花生,并且将其作为文章的题目?经过认真思考后,就会明白从文章内容中,可以看出父亲的教导,更是要求作者踏踏实实地做人,由“落花生”引出了父亲的教导,更是将其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只顾讲究自身的体面,从而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
(三)进行课文仿写
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每篇课文都具有引导意义与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精挑细选后选择合适的写作主题,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写作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例如,当讲解《鸟的天堂》时,其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鸟的天堂”的景象,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获得了不同的体验,所见美景也有巨大差异,体现了大榕树的壮观、茂盛、庞大等特点,从文章中的描写可知,在清晨描绘出百鸟齐鸣的景象,不但描绘出了南国风光,而且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热爱之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增强阅读中的感悟。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唯美的景象,在脑海中展现出“鸟的天堂”的景象,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与留恋之情。
在阅读课堂中,学生可以仿写其中经典的片段,例如,在描写大榕树的景象时,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和根叶,突出了榕树的特点,其主要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树木的枝干众多,无法估量具体数量,而且树枝伸进了泥土里,还有部分垂到地上,一片绿色的景象,从远处看像是孕育着生命。而学生可以描写自己去过的树林,树木又是怎样的景象,与作者所写有何区别,可以反思自身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练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使其全面赏析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有利于积累词汇量,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学习经验,为日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素材,形成独特的写作优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写作和阅读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其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下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需要不断学习语文知识,积累大量优美的词语和语句,为写作提供有利基础,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内容,加强实际应用效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柳莺.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45-146.
[2]王文飞.浅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48.
[3]王德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写算,2020(29):72.
[4]孙丽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52.
作者简介:
魏慧俐,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福河小学。
关键词:读写结合;读后感;课文仿写
一、 引言
读写结合充分发挥了写作和阅读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写作训练,则可以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字运用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读写结合的模式,深层挖掘文章中的主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二、 讀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
(一)读写结合模式的作用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语文素材,学生将会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可以深入理解与内化理论知识,提高阅读效率,对自身的综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写作训练,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保障,使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整理与吸收,从而更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在开始阅读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互相探讨对文章主题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可以主动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背后含义。在详细阅读后,教师可以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教授写作的技巧,例如描写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而且还可以积累俗语、成语、句子、词语等语文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增长见识,丰富写作经验,为日后的写作提供大量素材,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更加得心应手。
(二)读写结合模式应用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缺乏对读写结合的认知,导致没有充分重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系,而是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讲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与写作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写作素材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及时与时俱进,导致读写模式存在落后的现象。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地位,控制课堂结构,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作业,对于所学文章即使没有了解其中的内容,也要进行系统化与机械化的阅读,直到全部背诵下来,以此确保学习成绩不会受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便不会主动深究文章中的深刻含义,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不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讲解完阅读文章后,教师会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身的情感,然而,由于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导致读后感缺乏创新性与灵动性。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充分利用读写结合的优势,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
三、 读写结合模式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从教师角度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其读写能力。同时,需要从自身入手分析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不断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确保充分利用阅读和写作的优势,进行系统化与科学化的教学。第二,需要深刻认识写作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分析读写结合的规律,让学生主动阅读文章,在潜移默化中锻炼独立写作的能力,从原来的模仿,逐渐转变为独立创作,使其具备良好的写作技能与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第三,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与阅读训练,使其将读写结合的方式运用在日常学习中,可以加上课堂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第四,可以利用双重记忆法,要求学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开始上课前,利用5分钟检查所学知识,若是可以独立完成朗诵,则可以给予鼓励性评价或相关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增强自豪感与荣誉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阅读学习。第五,可以选择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内容精美和结构完整的典型片段,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独特的阅读风格与写作风格,使其对文章中的含义具有深刻认识,而且还可以对各种风格的文章进行点评,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从学生角度而言,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记,记录美好的生活,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在长期坚持下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敏捷的思维。在写作过程中,词汇量积累是困扰学生的重要难题之一,若是词汇量积累不足,或者语言运用能力存在障碍,将无法正确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因此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积累大量的词汇,可以提高写作能力,描写出生活实践中的细节,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充分表达出自身情感,从而引起读者兴趣。
(二)加强写作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面对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总是拖拖拉拉,同时,为了保证写作效果,教师往往会规定写作字数,此举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称之为本末倒置。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布置读后感的写作任务时,可以在字数上相对放宽限制,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真情实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为了学习兴趣写作,而不是应付式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导向作用,使其主动表达自身情感,确保写出来的作品具有真情实感,可以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深陶醉其中,从而获得更多的认可,而不是泛泛而谈,看过即忘。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此时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确保其循序渐进地完成写作,对提高读写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水平。此外,教师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播放具有文学素养的音频资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泛读与精读。 在教授作文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完文章后,运用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读后感中,可以体现其思想变化,更加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了解作者写作的想法,有利于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当讲解《落花生》的知识内容时,文章的内涵十分容易理解,要像花生一样成为服务于社会和无私奉献的人,从某种角度上说,苹果、石榴、桃子等水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根据自身的生长特点而长,但是花生却将果实长在泥土里,从侧面反映出花生默默奉献和不求虚名的精神,具有高尚的品质,作者采用了借物喻理的方式,讲述了做人需要具备的精神与本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理解較为片面,很少会主动挖掘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可以将读后感作为学习任务,并且不限字数,使其畅所欲言,主动探讨文章中的主旨,从而提高主观意识,为人生道路指引明确方向,充分发挥文章的引导作用。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思考生活中是否曾经出现过无私奉献的人,做出过哪些贡献?例如送报员和清洁工等,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但是却对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作者的笔名为何叫落花生,并且将其作为文章的题目?经过认真思考后,就会明白从文章内容中,可以看出父亲的教导,更是要求作者踏踏实实地做人,由“落花生”引出了父亲的教导,更是将其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只顾讲究自身的体面,从而形成崇高的思想道德。
(三)进行课文仿写
在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每篇课文都具有引导意义与教育价值,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精挑细选后选择合适的写作主题,使其更加容易理解写作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例如,当讲解《鸟的天堂》时,其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鸟的天堂”的景象,作者与朋友两次经过,获得了不同的体验,所见美景也有巨大差异,体现了大榕树的壮观、茂盛、庞大等特点,从文章中的描写可知,在清晨描绘出百鸟齐鸣的景象,不但描绘出了南国风光,而且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与热爱之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增强阅读中的感悟。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唯美的景象,在脑海中展现出“鸟的天堂”的景象,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与留恋之情。
在阅读课堂中,学生可以仿写其中经典的片段,例如,在描写大榕树的景象时,作者采用了由远及近的描写顺序,通过描写榕树的枝干和根叶,突出了榕树的特点,其主要采用了静态描写的方法,树木的枝干众多,无法估量具体数量,而且树枝伸进了泥土里,还有部分垂到地上,一片绿色的景象,从远处看像是孕育着生命。而学生可以描写自己去过的树林,树木又是怎样的景象,与作者所写有何区别,可以反思自身写作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写作技巧。通过仿写练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对文章的感悟,使其全面赏析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有利于积累词汇量,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学习经验,为日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素材,形成独特的写作优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运用写作和阅读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使其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在长年累月的积累下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需要不断学习语文知识,积累大量优美的词语和语句,为写作提供有利基础,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内容,加强实际应用效果,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柳莺.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32):145-146.
[2]王文飞.浅析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48.
[3]王德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读写算,2020(29):72.
[4]孙丽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52.
作者简介:
魏慧俐,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榜山镇福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