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着眼农业农村发展全局和长远,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决策,是促进“三农”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甘肃省为例,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 农业供给侧改革 绿色农业
甘肃省农业发展已进入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式和产业培育进入转型优化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入城乡统筹加快期,农民增收方式和结构进入多元调整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时期甘肃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背景下,甘肃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集中体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表现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大、产品不优,适应市场能力弱,精深加工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增值链条短,农业提质增效任务繁重;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劳务市场用工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深入推进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稳定粮食生产。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发展旱作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通过优化品种、集成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深入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扩大脱毒种薯覆盖面。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核桃、花椒、食用百合、油橄榄、葡萄、皇冠梨、枸杞等特色产品,加大糜谷、荞麦、杂豆等小杂粮和食用菌发展力度,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2.推行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抓好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为重点的灌溉、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节水配套技术,加快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2)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完善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识别、准入准出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强化动植物防疫监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和属地责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3)加强农业生產污染治理。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产销互补”,变废为宝。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和实施农田残膜回收利用试点,开展地膜专项整治和绿色防控行动。
3.发展新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1)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以及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支持发展以规模花卉观赏、田园风光、农耕采摘体验、古镇村落、传统民俗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2)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功能,大力推进电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4.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构建以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中药材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建立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挂钩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调动和激活创新机制。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创业的支持、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龙,方 兰.试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许瑞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
(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编号2017B-48)
作者简介:张丽娟(1982-),女,甘肃武威,硕士研究生,讲师,产业政策研究,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
关键词:新常态 农业供给侧改革 绿色农业
甘肃省农业发展已进入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式和产业培育进入转型优化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进入城乡统筹加快期,农民增收方式和结构进入多元调整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新时期甘肃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甘肃省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常态背景下,甘肃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集中体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表现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大、产品不优,适应市场能力弱,精深加工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增值链条短,农业提质增效任务繁重;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劳务市场用工减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业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二、深入推进甘肃省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策略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1)稳定粮食生产。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发展旱作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通过优化品种、集成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深入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扩大脱毒种薯覆盖面。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推进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核桃、花椒、食用百合、油橄榄、葡萄、皇冠梨、枸杞等特色产品,加大糜谷、荞麦、杂豆等小杂粮和食用菌发展力度,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2.推行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同步完善田间节水设施,抓好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广抗旱节水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为重点的灌溉、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等节水配套技术,加快构建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2)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完善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包装识别、准入准出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强化动植物防疫监管,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和属地责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追溯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加大抽检监测力度。
(3)加强农业生產污染治理。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畜禽粪便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产销互补”,变废为宝。推进地膜清洁生产和实施农田残膜回收利用试点,开展地膜专项整治和绿色防控行动。
3.发展新产业,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1)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以及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大力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支持发展以规模花卉观赏、田园风光、农耕采摘体验、古镇村落、传统民俗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
(2)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科学规划设置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功能,大力推进电商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
4.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构建以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企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基础前沿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中药材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稳定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建立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挂钩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调动和激活创新机制。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服务、创业的支持、指导与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龙,方 兰.试论新常态下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许瑞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16
(本文系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甘肃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编号2017B-48)
作者简介:张丽娟(1982-),女,甘肃武威,硕士研究生,讲师,产业政策研究,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