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甘肃张家川741506)
〔关键词〕 作文;角色;想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A)—0041—01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对应的名家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对照、相联系,让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在写作意识。让学生进入“角色”去写作,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 给学生阅读和分析优秀范文,让其进入情境,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激发出灵感
下面就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荷塘月色》为例,介绍学生该如何进入角色对人物和景物进行描写。
1. 人物描写。《背影》中,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似电影镜头般叠现的情势点燃了“我”多次的流泪。人类的情感是可以产生共鸣的,文字引发了我们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想象得到,一个“蹒跚”的父亲,在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和不舍,满怀希望而又前景黯淡等诸种情感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可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际,收到父亲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呢?而这千言万语为什么只借用一个“背影”来诉说?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回忆自己的父亲,他们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传递伟大的父爱? 他是否皮肤粗糙,是否弯腰驼背,是否眼神空茫,是否衣衫褴褛?让学生回忆一次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回忆当时他的眼神,他的穿着,他的脚步,以及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依恋和担忧。
在引导学生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把一个日常的,不显眼的,唠叨或是琐碎的父亲慢慢地具体起来,具体到一个细节,然后自然而然地条理清楚地整理在脑海里,而且情绪饱满。教师在这时就可以让其写有关父亲(或者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作文。
2. 景物描写。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写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这段文字用丰富大胆的想象,用比喻、排比、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语言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又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绘画,立体感凸显其中。
我们不妨让学生去罗列自己见到过的景物,或者直接就是叶子和花,看看各自都知道多少,熟悉多少,然后让他们观察它们的形状、生长习惯和环境。比如说苹果树的叶子和花,同样是绿色和白色的交替,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朱自清,那又该用什么样优美的语言来写出其中的美感来呢?进而把学生置于一个飘满花香的果园,把自己看作是农民,那又能为这美丽的景色赋予什么样的爱意呢?最后,可以将环境进行扩展,让阳光洒进来,让风吹过来,让他们想象叶子起舞,花儿飘落,去想象丰收,想象成功!
二、给予学生较高的定位,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俯视作文课题,写出优秀之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对写作不能产生需要,那么就很难写好文章;相反,有了写作的需要,有了表达自己心中思想的欲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学生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写好文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积极性。笔者以为给予学生较高的定位,是培养他们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比如说他们是诗人,是大散文家,是小说家等等,让学生在体验扮演名人角色的愉悦中,自主写作。
当代诗人阿信有一首诗很值得一谈,他这样写到:“车子经过/山坡上,正在吃草的羊们/一起回头/那只正在吃草的/就显得特别孤独”。短短几行字,就把一种孤独强调得叫人刻骨铭心。简单的意象:羊;更为简单的动作:吃草、回头。这种看似很普通的描写,却把读者带到了一种精神孤独的处境之中。
给学生介绍完这首诗之后,让其联想,山坡上吃草的羊,除了这种表达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情景发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我们又会通过这种景象感受到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山坡上的羊如此,那么山下的羊又会怎样?茫茫白雪中的羊又会怎样呢?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在你的生活当中出现让人感动的一幕呢?
追述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做诗人,让学生与诗人阿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做一首或更多的诗来,这时的学生肯定是兴奋的,肯定会跃跃欲试。当然不想写诗的同学,也可以去写散文,写记叙文,写其他文体的文章。
我曾做过一个试验,通过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悟和品味,要求他们把最想说的话整理成一句最简洁、最明快的语言写出来。后来,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语言让我眼前一亮,我把这些新鲜的,闪着灵光的句子随意搭配了一下,就组成了让人为之赞叹的几首诗歌。
〔关键词〕 作文;角色;想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11(A)—0041—01
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其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对应的名家作品所展示的生活、感情相对照、相联系,让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潜在写作意识。让学生进入“角色”去写作,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 给学生阅读和分析优秀范文,让其进入情境,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激发出灵感
下面就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和《荷塘月色》为例,介绍学生该如何进入角色对人物和景物进行描写。
1. 人物描写。《背影》中,作者在用家庭灾祸设置好父亲送子远行的背景后,描绘了父亲送子的几个场面,尤其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行动,似电影镜头般叠现的情势点燃了“我”多次的流泪。人类的情感是可以产生共鸣的,文字引发了我们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想象得到,一个“蹒跚”的父亲,在送子远行时的那种深情的牵挂,那种不忍和不舍,满怀希望而又前景黯淡等诸种情感相互交织的复杂感受。可为什么直至“近几年来,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际,收到父亲悲观而故作达观的信后,作者对父亲的挚爱才得以像火山一样喷发呢?而这千言万语为什么只借用一个“背影”来诉说?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回忆自己的父亲,他们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传递伟大的父爱? 他是否皮肤粗糙,是否弯腰驼背,是否眼神空茫,是否衣衫褴褛?让学生回忆一次与父亲离别时的情景,回忆当时他的眼神,他的穿着,他的脚步,以及他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依恋和担忧。
在引导学生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把一个日常的,不显眼的,唠叨或是琐碎的父亲慢慢地具体起来,具体到一个细节,然后自然而然地条理清楚地整理在脑海里,而且情绪饱满。教师在这时就可以让其写有关父亲(或者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作文。
2. 景物描写。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写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这段文字用丰富大胆的想象,用比喻、排比、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将语言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像一段美妙的音乐,又似一幅色彩斑斓的绘画,立体感凸显其中。
我们不妨让学生去罗列自己见到过的景物,或者直接就是叶子和花,看看各自都知道多少,熟悉多少,然后让他们观察它们的形状、生长习惯和环境。比如说苹果树的叶子和花,同样是绿色和白色的交替,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朱自清,那又该用什么样优美的语言来写出其中的美感来呢?进而把学生置于一个飘满花香的果园,把自己看作是农民,那又能为这美丽的景色赋予什么样的爱意呢?最后,可以将环境进行扩展,让阳光洒进来,让风吹过来,让他们想象叶子起舞,花儿飘落,去想象丰收,想象成功!
二、给予学生较高的定位,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俯视作文课题,写出优秀之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对写作不能产生需要,那么就很难写好文章;相反,有了写作的需要,有了表达自己心中思想的欲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学生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写好文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积极性。笔者以为给予学生较高的定位,是培养他们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各种角色,比如说他们是诗人,是大散文家,是小说家等等,让学生在体验扮演名人角色的愉悦中,自主写作。
当代诗人阿信有一首诗很值得一谈,他这样写到:“车子经过/山坡上,正在吃草的羊们/一起回头/那只正在吃草的/就显得特别孤独”。短短几行字,就把一种孤独强调得叫人刻骨铭心。简单的意象:羊;更为简单的动作:吃草、回头。这种看似很普通的描写,却把读者带到了一种精神孤独的处境之中。
给学生介绍完这首诗之后,让其联想,山坡上吃草的羊,除了这种表达之外,有没有其他的情景发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我们又会通过这种景象感受到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山坡上的羊如此,那么山下的羊又会怎样?茫茫白雪中的羊又会怎样呢?其他的动物有没有在你的生活当中出现让人感动的一幕呢?
追述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做诗人,让学生与诗人阿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去做一首或更多的诗来,这时的学生肯定是兴奋的,肯定会跃跃欲试。当然不想写诗的同学,也可以去写散文,写记叙文,写其他文体的文章。
我曾做过一个试验,通过学生对这首诗的感悟和品味,要求他们把最想说的话整理成一句最简洁、最明快的语言写出来。后来,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语言让我眼前一亮,我把这些新鲜的,闪着灵光的句子随意搭配了一下,就组成了让人为之赞叹的几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