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为广大中学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论述了为保证科学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切实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师行为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列入课程总目标中,置于重要地位,旨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如何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意见:
一、教师应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探究主题总共有27个。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这些探究实验要每一个都去做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师应精心挑选探究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高考常考的II级知识点,如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2、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探究楞次定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初测最大静摩擦力等等;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科学素养,比如“活动建议”中的探究主题:自制上滚的圆锥;探究射高与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等等。一旦选定探究主题,就要舍得花时间,切实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
二、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对高中三年做整体规划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需要基于学生未来终身发展需要来整体规划。高中不同年级,侧重于不同的探究培养重点,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学科整体单元设计,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高一年,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般的操作程序,让学生学习如何探究。科学探究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高二年: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进行学科整体单元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常用仪器(比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会设计、制作简单的电路,比如“活动建议”中要求用光敏二极管和微型话筒制作楼道灯的光控——声控开关。
三、科学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1.活动前的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分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抓住细节,对探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对学生精心分组,男生与女生搭档,文静者与活跃者搭档,思维型与操作型配合,这样在相互学习交流中都能获得探究的成功。
2.有效提问、点拨
为使实验具有探究性,应尽可能给学生少的信息,在点拨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越俎代庖、强行指令,应定位为顾问、助手和探讨伙伴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并及时发现学生探究中出现的思维障碍、实验故障,或因背景知识不足、方法不当带来的困难等。若属个别情况,可在巡视中与学生探讨,给予指点;如果问题较普遍,则应及时在课堂上解决。
3.及时点评、鼓励
在动手探究以后,学生有了真实的体会和感受,这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更有针对性,学生听的积极性更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到位。点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标准不能过于单一,新课程理念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从“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两个层面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一句表扬的话,有时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4.尊重事实,客观对待实验数据
探究教学与科学家实行的科学研究是相通的。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经常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不是最终的,而是暂时的。科学就是在改正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师生在开展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遵重客观事实,实验得出的数据如果与预期的不符合,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其中的原因,决不能一句“实验仪器的原因”就草草了事,更不能造假以迎合所要探究的结果。当然,如果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重做实验后仍然不符合的话,最好是放在课后继续去探索,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探究楞次定律的实验中,有一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增同减反”与其他组得出的结论“增反减同”相反,这个与科学家不一样的结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又一起做了这个实验,进行分析,还是“增同减反”。无奈之下,只能暂停探究,按照前人的结论将教学进行下去。课后,学生纷纷围过来,重做这个实验,一起分析讨论。最后有个学生发现条形磁铁上面所标注的N极、S极与实际的磁极相反。这个小插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四、为更好的开展探究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探究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些教师缺乏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不深,错误的认为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就等同于实施了科学探究教学。有些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过多的将主动权和说话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很少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这些都使得科学探究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科学探究目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应加强科学探究理论的学习,如:科学探究的内涵、本质、基本要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等等。只有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
【关键词】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师行为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列入课程总目标中,置于重要地位,旨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那么,教师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应如何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探究活动中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意见:
一、教师应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探究主题总共有27个。由于课时紧张的原因,这些探究实验要每一个都去做显然是不可能的,教师应精心挑选探究主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高考常考的II级知识点,如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2、对学生而言,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比如探究楞次定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力的关系、初测最大静摩擦力等等;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科学素养,比如“活动建议”中的探究主题:自制上滚的圆锥;探究射高与射程与初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等等。一旦选定探究主题,就要舍得花时间,切实有效的开展探究活动。
二、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教师要对高中三年做整体规划
开展科学探究教学需要基于学生未来终身发展需要来整体规划。高中不同年级,侧重于不同的探究培养重点,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学科整体单元设计,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高一年,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尽管科学探究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但仍有一般的程序可循,这个一般程序是学生做探究的必要知识,也是完成一个完整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所以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般的操作程序,让学生学习如何探究。科学探究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认证→评估→合作与交流。高二年: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进行学科整体单元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常用仪器(比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的使用方法,会设计、制作简单的电路,比如“活动建议”中要求用光敏二极管和微型话筒制作楼道灯的光控——声控开关。
三、科学探究中教师的作用
1.活动前的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分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抓住细节,对探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对学生精心分组,男生与女生搭档,文静者与活跃者搭档,思维型与操作型配合,这样在相互学习交流中都能获得探究的成功。
2.有效提问、点拨
为使实验具有探究性,应尽可能给学生少的信息,在点拨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越俎代庖、强行指令,应定位为顾问、助手和探讨伙伴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教师在备课和实施教学时,要充分估计并及时发现学生探究中出现的思维障碍、实验故障,或因背景知识不足、方法不当带来的困难等。若属个别情况,可在巡视中与学生探讨,给予指点;如果问题较普遍,则应及时在课堂上解决。
3.及时点评、鼓励
在动手探究以后,学生有了真实的体会和感受,这时教师结合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点评,更有针对性,学生听的积极性更高,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到位。点评过程中应注意评价标准不能过于单一,新课程理念倡导“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从“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两个层面及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在科学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一句表扬的话,有时候对学生来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4.尊重事实,客观对待实验数据
探究教学与科学家实行的科学研究是相通的。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经常会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不是最终的,而是暂时的。科学就是在改正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样,师生在开展探究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遵重客观事实,实验得出的数据如果与预期的不符合,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寻其中的原因,决不能一句“实验仪器的原因”就草草了事,更不能造假以迎合所要探究的结果。当然,如果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经过分析、重做实验后仍然不符合的话,最好是放在课后继续去探索,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探究楞次定律的实验中,有一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增同减反”与其他组得出的结论“增反减同”相反,这个与科学家不一样的结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又一起做了这个实验,进行分析,还是“增同减反”。无奈之下,只能暂停探究,按照前人的结论将教学进行下去。课后,学生纷纷围过来,重做这个实验,一起分析讨论。最后有个学生发现条形磁铁上面所标注的N极、S极与实际的磁极相反。这个小插曲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四、为更好的开展探究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加强对科学探究教学理论的学习
有些教师缺乏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对科学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不深,错误的认为将原来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学生实验就等同于实施了科学探究教学。有些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过多的将主动权和说话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很少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而这些都使得科学探究流于形式,达不到真正的科学探究目的。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应加强科学探究理论的学习,如:科学探究的内涵、本质、基本要素、与科学研究的区别等等。只有教师对科学探究教学有一个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