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认知规律高效教学三角函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lo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学生们在学习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时经常遇到的困难和容易出现的错误,浅谈了几点高效教学三角函数的策略,旨在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认知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普遍存在概念掌握不到位、对于三角函数公式变形的规律掌握不够、综合应用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不断的模式与实践下,总结出了下述三点策略,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 理解与概括,适度抽象
  正确理解相关概念是学生们应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很多学生因为对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或者存在偏差,导致在推理能力方面比较差,解决问题时常常思维阻塞。由此可见,强化概念教学是三角函数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抽象,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深入数学本质。
  比如笔者在对《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抽象概括出了任意角的正、余弦函数的定义。首先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根据初中所学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大家说一下下图1中∠A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学生们迅速回答道:“正弦值为BC/AB,余弦值为AC/AB。”紧接着笔者提问:“∠A的正弦值、余弦值会随着三角形的大小而发生改变吗?”学生们通过探究发现,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知,只要角度确定了,无论角的边长如何改变,正、余弦值都不会发生改变。随后笔者引入了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现在我们将角的范围扩大到任意角,请同学们通过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重新定义一下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如图2所示,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角,点B是角α终边上的一点,点B到坐标原点的距离记为r。学生们通过计算得到结论:sinα=y/r,cosα=x/r。紧接着笔者通过改变了角α的大小,得到了如图3所示的变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分析后,学生们得到了如下的结果:sinα=b/r,cosα=a/r。最后笔者引导学生们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概括,抽象出任意角正、余弦函数的定义:“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只要角度确定,角的边长变化不会改变角的正余弦值,那么我们可以假设P、Q都是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即r=1。现在请大家试着总结一下任意角正、余弦函数的定义。”最后学生们成功抽象出了任意角正、余弦函数的定义,例如对于正弦函数来说,∠α与单位圆的交点P的纵坐标与圆半径的比值叫做正弦,即sinα=y。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使他们成功抽象出了三角函数的定义,深化了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局部与整体,联系对比
  数学的很多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意识,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多元的联系与对比,促进他们学会把局部的知识放到一個更大的知识框架中进行理解与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比如在最后的总复习环节,为了让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复杂问题,笔者设计了相关例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解答,使他们体会到三角函数与非三角函数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已知x、y都是正实数,1/x 9/y=1,求解x y的最小值。刚开始学生们都摸不着头脑,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于是笔者提示道:“可以尝试利用cos2α sin2α=1这一性质。”在笔者的提示下,学生们假设cos2α=1/x,sin2α=9/y,那么x y=1/cos2α 9/sin2α=10 tan2α 9/tan2α,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10 tan2α 9/tan2α≥10 6=16(当且仅当tan2α=3时等号成立),即x y的最小值为16。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有意识地引导,使学生们认识到了三角函数知识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应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 抽象与综合,学会反省
  三角函数这章的公式较多且灵活性很强,学生们若不能将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很容易造成综合应用能力差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去帮助学生梳理整章的知识点远不如引导学生自我整理效率要高,因此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自我反省,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的抽象与综合能力。
  比如笔者在对《正弦函数的性质》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教学时,在基本完成教学目标后,笔者对学生们讲到:“现在大家对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收获了什么?”随后笔者随机选择学生进行发言,例如有的学生谈到:“我学会了用五点作图法绘制正弦函数的图像,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值域是[-1,1]……”在该学生回答完毕后,笔者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例如有学生补充道:“我体会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巨大用处,比如在比较正弦值大小时,可以首先做出函数图像,然后结合函数图像实现快速地比较与判断。”
  在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总结,促进他们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了综合与梳理,不仅使他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们的反省抽象能力,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适度抽象”“联系对比”以及“学会反省”,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们对三角函数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深化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安涛,汤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三角函数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37):117.
  [2]吴义平.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要点分析[J].学周刊,2016(28):8.
  作者简介:
  张英,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胜境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思路和方法,学生也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来解题。数形结合方法就是把数据与图形的对应关系用图形表达出来,或者是把图形用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并把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解题中。 
摘 要:随着新时期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标改革中对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针对于此,从事于数学教育的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来全方面地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培养出的思维能力,把被动教学转化成主动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课改的预期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教学  在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
摘 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出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学生,需要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总结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本文从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将解析几何与高等代数课程合并教学的必要性,并从三方面给出了具体实施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合并教学;教学  一、 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关系  高等代数与解析幾何是数学学科的两门重要
摘 要:根据递推公式an 1=pan f(n),n∈N*,p≠0,p≠1,巧用待定系数法,通过构造等比数列的方法,求出其通项公式,利用这种方法,这类问题可轻松得以解决。  关键词:递推公式问题;待定系数法;构造法  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中数学比较常见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几种常见的递推公式问题,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解法,主要是根据已知的递推公式的形式,巧妙利用待定系数法,构
摘 要:解题反思要求从数学概念着手,再现解题思维过程,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解题反思可以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提高数学解题正确率。本文首先对高中数学解题反思的主要内容作出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对高中数学解题反思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反思;反思情境  一、 前言  解题反思主要指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归纳并整理出现的数学知识,是让思维质量得到提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