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否准确预报地震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2月20日前后10天,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地区:1、日本本州南部近海,北纬34度,东经138度为中心,150公里范围的地区;2、日本四国岛南部近海北纬31.5度,东经132.5度为中心,150公里范围的地区。”
  上海市地震局68岁的退休地震专家沈宗丕在2004年10月30日,也就是印度洋大地震之前的57天,给他的几个同行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信末他还注明,“不排除其他地区”,会发生7.5到8.5级大地震。
  
  不能称作精准的“预测”
  
  “我当时发这个报告的目的,就是要给同行作为学术的交流。”沈宗丕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近海发生里氏8.9级地震。
  地震专家李均之向沈宗丕致电,“你的预测是准确的。”然而,这也更多是时间上比较吻合。
  在北京劲松一座破旧的塔楼里,年近7旬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老地震预报专家耿庆国在一堆纸上不停地划。天气很冷,他的衣服已经很厚,上面还落了很多油点。
  “发生这么大的海啸,我们无法用我们的方法进行测定,但是就这次地震本身来看,我总在想,对于这个地震,我们事先知道了什么?哪些是不知道的?能不能搞清楚?”
  耿庆国在逼仄的房间里,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一会到他的书房里去翻阅一堆堆的旧资料给来访者看。
  和沈宗丕一样,对于此次地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预测”。他通过地震预报学里的强磁暴组合理论来寻找时间危险点,而沈宗丕那里的全称是“磁暴月相二倍法”。
  还在11月初,耿庆国便认为,12月24日前后10天,地球上将发生7.5级以上的地震。
  “但是在什么地方,最后我研究的结果是不在中国。”他说。但尽管这样,地球这么大,到底在哪里呢?总不能向两百个国家都同时发出警报吧。
  
  地震预报有多高水平
  
  无论是沈宗丕还是耿庆国,都长期处于中国地震预报工作的主流话语之外。对于他们的预测方法,学术界仍然争议很多。
  耿庆国经历了邢台、海城、唐山等多次大地震,是中国国内地震预报的“旱震关系研究”的奠基人,其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探索6级以上大地震的中期预报问题。
  旱震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地震和气象的关系,认为在大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有气象效应存在。
  耿庆国指出,震前1至3年半时间内,包括震中区在内的广大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不过是孕震过程中造成的气象效应,是地震引起的气象变异。据此应能预报地震。
  沈宗丕的磁暴月相二倍法,是一个很难用通俗语言解释的方法,但是通过他的计算,2003年日本北海道发生的里氏8.2级地震,只比他预测的地震点偏离了50公里,时间差了13天。据说,他曾经委托朋友,在震前告诉日本有关专家,但是没有回音。
  最让沈宗丕欣慰的是,他几乎“报准”了2001年11月14日北京时间17时26分发生在新疆和青海交界处昆仑山一带的8.1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最大的地震。沈宗丕预报的地点和实际地震点相距400公里,时间相差8天。预报的震级也是8级左右。
  然而,仍然有很多专业人士相信,地震是很难甚至无法预测的。一种解释是,地震服从的是“非线性法则”——地下几十公里处一颗小石子的无规律滚动,便有可能通过蝴蝶效应触发大地震。这你怎么能预测得出来呢?
  
  漏报、虚报及错报远多于成功预报
  
  中科院院士马宗晋撰文介绍说,由于地震是由多因素、甚至是我们还不了解的因素决定的,所以不能用一种理想的模式概括和预报所有的地震。
  国家地震局研究员张国民认为,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但中国在地震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的积累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科学家可以对某些地震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报。
  他举例说,在上世纪70年代中叶,中国曾取得以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为代表的若干较成功预报的经验。90年代以来,取得了1995年云南孟连中缅边界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6.3级、6.4级等地震的较成功预报。
  但是他强调指出,上述较成功的预报在众多地震预报中只占很少的比例,而漏报、虚报及错报的情况都远多于成功的预报。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发布地震预报,都是一件慎而又慎的事情。
  
  中国政府在行动
  
  尽管科学还不足以对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科学家和政府官员仍在努力工作着。
  12月28日,上海市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上海已经计划在东海海底选建一两个地震监测台,其位置距离陆地约150公里,这样海底地震发生后,上海可以赢得一定的应急准备时间。
  他还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防震减灾工作,为了应对其他各种灾害,针对上海高楼多、人口密集的特点,上海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正积极规划和筹建一个避险场所。
  11月29日,北京市地震局、市公安局消防局宣布将联合成立北京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此前的11月15至17日,北京市地震局还在密云县组织召开了200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
  北京市地震局局长吴卫民表示,将针对北京的特殊地位和各级政府、百姓的较高要求和希望,扎扎实实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为首都站好岗、放好哨。
其他文献
“南海模式”的第一步  舒泰峰    3月14日,中国、菲律宾和越南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正式签署了《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三方将通过这项合作,实践各自国家政府做出的使南海地区变为“和平、稳定、合作与发展地区”的承诺。  根据这项协议,分别代表中越菲三方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越南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和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内,在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内,联合进行海上地
期刊
《反分裂国家法》令台商放心  3月14日,十居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4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这部法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北京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林彦宏表示,《反分裂国家法》并非“战争法”,而是一部倡导和平的法律,令广大在大陆的台商感到“松了一口气”。这部法律用大量篇幅说明国家将鼓励和推动两岸在人员、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同时提出,国家主张通
期刊
万众瞩目的《反分裂国家法》当仁不让地成为本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  其实,从古到今,反分裂从来就是华夏民族永远的政治议题。在几千年漫长的文化演进中,在“分”与“合”的历史轮替中,“国家统一”宛如烙印般提醒着每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  2005年初的全国“两会”把反分裂作为一项核心议题,从而继续延续了中国人对分裂的否定和对统一的追求。    分裂是中国历史的“变态”    1987年的夏天,黄
期刊
三间卧室的家是用木板在两室户的基础上隔出来的,儿子蜗居在仅够放一张床的房间里已经很多年了。  在光线昏暗的上海旧公房里,叶阿姨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多病的婆婆和常年卧床的丈夫。一家四口每月的开支几乎全得依靠叶阿姨刚刚过千元的退休工资来负担,平均到每个人的费用,就和上海市低保线持平。  要不是街道提供的资料,很难将眼前这位迟暮的叶阿姨和“三八红旗手”联系起来。在从前的服装厂里,叶阿姨因为心灵手巧曾是万里
期刊
埃娃·若利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她和蔼平易、侃侃而谈;她渴望阳光,热爱生活,如同所有的北欧人。  然而,埃娃·若利又是一个非常不平凡的、骁勇强悍的女性。1994年6月的一个清晨,10个法国警察忽然闯进法国前内阁部长、金融巨头塔皮在巴黎的寓所,把他铐起来带走……而签发这一纸逮捕令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法籍挪裔法官埃娃·若利。  若利的勇气和果敢并未到此为止,接下来,她又以一连串的行动再次震撼了整个法
期刊
非洲穷人?这是个久已被忽略的话题。  一幅名为《到梦里寻找一片面包》的获奖照片是如此描绘他们的:一长队光着身子的非洲儿童在救助站前安静地等待领取自己的一份食物,大大的脑袋、鼓胀的肚子、眼神里没有半点灵动,干瘦的双腿支撑着并不沉重的身体也显得摇摇欲坠。队伍最后面一个大约只有三四岁的儿童实在站立不住,趴在旁边一块石头上睡着了。  2005年1月1日,英国各大报纸按惯例发表社论展望新的一年。《卫报》引用
期刊
这已经是她10年任期内第9次访问中国了。  在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会谈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席卡罗尔,贝拉米2月底在北京接受了中国商务部代表中国政府提供的650万美元捐款,以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印度洋海啸救灾后续活动。  今年4月,这位曾经做过和平活动家、纽约市政委员会主席、华尔街律师和投资银行家的女名人,将告别她担任了两届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席
期刊
这是一个暴利惊人的灰色地带,据盛大内部员工透露,当这个涉嫌赌博的特殊地图开放时,刚开张前三天就进账2000万左右。  日进斗金的背后,盛大正在玩一个危险的游戏。    日进斗金的“劫天牢”    春节长假还没结束,15岁的张翔就把压岁钱花光了。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翔,是盛大一款名为《传奇世界》的网络游戏的中级玩家,原来每个月玩这个游戏大概花费50元左右。但最近,盛大的新玩法让张翔不得不掏更多的
期刊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惨烈大地震、大海啸的这一天,正是伊朗巴姆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那场灾难让古城巴姆失去了约1/4的人口。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仍是一片废墟    一年了,失去丈夫、父母、两个兄弟和一个妹妹的阿米莉,仍生活在痛苦之中。“如果上天是公平的,他应该把我也带走。”  悲伤的不只是阿米莉。12月25日,巴姆城公墓人山人海,伊朗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地震中丧生的亲人。哀哭声和诵
期刊
每年3月的全国“两会”,之所以成为中外舆论的关注焦点,是因为它是中国的“政治风向标”。  而每年的“两会”,都会有出席者名单的变化,增补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不乏一些“政治新面孔,如青海省女省长宋秀岩、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吉林省省长王珉、福建省省长黄晓晶等。  今年“两会”之前,地方人事变动频繁。地方“两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省政协主席、副主席等职亦有相当大的调整。  据新华社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