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职《普通机床加工零件》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缺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了基于情境和项目化教学法的设计,经过教学实践表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普通机床加工零件;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一、引言
《普通机床加工零件》课程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数控、模具等相关机械类专业而言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该课程理论教学后,学生多以观看老师加工为主,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加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难提及和机加工厂的无缝化衔接。
二、《普通机床加工零件》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授课空洞,学生如听天书。虽然采用了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但各种普通机床计算机模拟软件十分稀少,即使有,相比与已成体系的数控机床,在演练加工工艺、加工过程方面的功能十分不健全,学生听着空洞,较难与实际结合。
2.学生亲自实践机会少,参与性不高。由于机床均是较精密设备,价格都较贵,且担心初次接触学生由于对机床不熟悉,产生畏惧情绪,出现操作安全事故。再加上很多学校实训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手把手教学条件有限,因而学生实训时间少,参与性不够。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连贯。由于受到实践设备和时间限制,很多学校把这门课的实践内容进行了缩减或更改,导致学生实践无法与理论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我们组建了课题组对本课程进行了新设计,设计理论与思路如下: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反映了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2.以典型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典型零件加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载体的选择体现了可迁移性、可代替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的工作项目,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生产需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氛围,构建理论知识。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教学方式为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同步进行,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并融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按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使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符、与企业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接轨。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课题组将该课程分为了4个情境、11个任务,具体包含:情境1:机床结构、传动及用途;情境2:车削加工光轴零件,车削加工阶梯轴零件,车削加工套类零件,车削加工螺纹零件;情境3:铣削加工平面零件,铣削加工沟槽零件,铣削加工板类零件;情境4:磨削加工外圆零件,磨削加工内圆零件,磨削加工平面零件。每个学习情境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开展。
下面以车削加工学习情境中车削加工阶梯轴零件任务为例,说明教学的实施过程。
1.工作任务下达。任务内容:根据图1的要求,以小组或独立工作的形式,结合相关知识点,操作普通车床完成阶梯轴的车削加工。零件分析:该零件为圆杆形台阶轴,零件加工内容包括:圆柱面、圆锥面、台阶面、倒角。
2.资讯。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新学习的知识有:车刀种类、几何参数及合理选择;圆锥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工件装夹方法;车削锥面方法;圆锥的检验等。
3.计划。分析零件工艺,制定加工工序,制定刀具与装夹方案,填写工艺文件。
4.实施。根据制订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编写的工艺文件完成零件的加工。
5.任务的检查与验收。测量零件尺寸和精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工作过程的成就感并肩负责任感,要严格检查控制,把好质量关,体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6.小结与反馈。学生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评价。展示评价包括:①自评、互评。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并推荐优秀作品。②作品展示。③教师总结。指出作品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指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在点评中要总结比较各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完成项目任务。
五、结束语
经过课程实施,本课程能真正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课堂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星.基于PRO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2(11).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5-50.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关键词:普通机床加工零件;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一、引言
《普通机床加工零件》课程是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数控、模具等相关机械类专业而言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该课程理论教学后,学生多以观看老师加工为主,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加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难提及和机加工厂的无缝化衔接。
二、《普通机床加工零件》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授课空洞,学生如听天书。虽然采用了多媒体进行理论教学,但各种普通机床计算机模拟软件十分稀少,即使有,相比与已成体系的数控机床,在演练加工工艺、加工过程方面的功能十分不健全,学生听着空洞,较难与实际结合。
2.学生亲自实践机会少,参与性不高。由于机床均是较精密设备,价格都较贵,且担心初次接触学生由于对机床不熟悉,产生畏惧情绪,出现操作安全事故。再加上很多学校实训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手把手教学条件有限,因而学生实训时间少,参与性不够。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连贯。由于受到实践设备和时间限制,很多学校把这门课的实践内容进行了缩减或更改,导致学生实践无法与理论结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应用的教学效果,我们组建了课题组对本课程进行了新设计,设计理论与思路如下:1.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反映了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工艺和方法。2.以典型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改变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典型零件加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载体的选择体现了可迁移性、可代替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的工作项目,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生产需要,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氛围,构建理论知识。3.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教学方式为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同步进行,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并融合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4.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按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使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相符、与企业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接轨。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课题组将该课程分为了4个情境、11个任务,具体包含:情境1:机床结构、传动及用途;情境2:车削加工光轴零件,车削加工阶梯轴零件,车削加工套类零件,车削加工螺纹零件;情境3:铣削加工平面零件,铣削加工沟槽零件,铣削加工板类零件;情境4:磨削加工外圆零件,磨削加工内圆零件,磨削加工平面零件。每个学习情境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结合项目化教学法开展。
下面以车削加工学习情境中车削加工阶梯轴零件任务为例,说明教学的实施过程。
1.工作任务下达。任务内容:根据图1的要求,以小组或独立工作的形式,结合相关知识点,操作普通车床完成阶梯轴的车削加工。零件分析:该零件为圆杆形台阶轴,零件加工内容包括:圆柱面、圆锥面、台阶面、倒角。
2.资讯。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新学习的知识有:车刀种类、几何参数及合理选择;圆锥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工件装夹方法;车削锥面方法;圆锥的检验等。
3.计划。分析零件工艺,制定加工工序,制定刀具与装夹方案,填写工艺文件。
4.实施。根据制订的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开展对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编写的工艺文件完成零件的加工。
5.任务的检查与验收。测量零件尺寸和精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体会工作过程的成就感并肩负责任感,要严格检查控制,把好质量关,体会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6.小结与反馈。学生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与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评价。展示评价包括:①自评、互评。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并推荐优秀作品。②作品展示。③教师总结。指出作品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同时指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教师在点评中要总结比较各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完成项目任务。
五、结束语
经过课程实施,本课程能真正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课堂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星.基于PROE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12(11).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45-50.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