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宜兴紫砂是无釉细陶,它不像瓷器那样上釉彩,并在釉上“做文章”,而是配以书法、绘画,增强其艺术效果。宜兴紫砂因它的无釉工艺,只能在壶体上直接装饰,因此中华传统图案便成为紫砂装饰上常常使用的装饰方法,同时传统图案也使宜兴紫砂陶艺更增加了文化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传统;紫砂壶装饰;历史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0-1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如分布在许多地方的岩画和陶器上的舞蹈文、鱼纹等,在殷商时期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都有许多图案纹样,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经典。内容题材的广泛、变化的多样、质量的精湛以及所显示出来的民族气魄,和全世界所有地区相比都可说是杰出的、罕见的。而这些优美的、简练的、寓意吉祥的民族化图案,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闪烁着动人的艺术光彩。经过时间的积累和世世代代的锤炼,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创造,日臻完美。图案,这一宝贵的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史上、陶瓷史上、服装史上,以及金属工艺史上等多个领域都放射着令人叹服的光芒。
宜兴紫砂,是中华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特殊的紫砂陶土,有着沉稳而美如紫玉的色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这些优良的性能,便于陶工在成型时可以按自己的现象去发挥、去创意。勤劳聪明的宜兴陶工,在几千年的陶瓷生产实现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和总结,自创了一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陶瓷手工成型技法——片筑法,也就是业内人士俗称的“打片法”和“镶身筒法”。细腻的紫砂陶土在艺人的手上按艺人的创意灵巧地、随心所欲地拍打镶接成或圆、或方、或方圆结合的各种壶的身筒,再按要求镶上壶嘴、壶把和壶钮。宜兴紫砂在创新设计中,“图案”设计和装饰非常广泛地被应用。通常按照创作主题来变化壶嘴、壶把和壶钮,使这些茶具的“附件”和壶身的主体配置协调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当然,其他的装饰方法如浅浮雕、陶刻或泥绘、绞泥等等,都有利用图案的成功塑造。在今天,我们这些从事紫砂艺术的从业人员,借鉴并运用这些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进行壶艺方面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紫砂壶艺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继承传统、创新、创作的一条捷径之路。试想,一个从事形象思维创造的人、一个紫砂艺术工作者,创新缺少借鉴,没有各种形象的启迪,难以想象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宜兴紫砂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在壶上装饰的是明代中期的“吴径提梁壶”,它在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粘贴了四瓣蒂形纹叶,以此手段既掩盖接缝的痕迹,又美化了壶的外形。再细看“吴径提梁壶”的“梁”也是图案形的,它类似明代木雕艺术中的手法横跨壶身成把,形成一个“富贵”纹样。而后来的时大彬,他在把紫砂手工成型工艺提炼成熟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在壶身上用“图案”来装饰。宜兴紫砂高手陈鸣远更是运用图案直接设计创作了许多文房雅玩。如现藏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一件“凤尊”,以一只图案化的“凤”背负一移口尊,造型简练、线条阿娜。陈鸣远把古代青铜器中的“图案”变化后,创作了这把“凤尊”,开创了图案形紫砂的先河。而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陈鸣远的“四足方壶”。虽是仿古代青铜“盂”的造型,外鼓的四棱壶腹与四只柱形细足形成强烈对比,盖、钮的两端及壶把柄端均雕有兽首面,这正是典型的图案装饰。
当代,紫砂艺术界运用图案造型堆花装饰已成为紫砂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各个朝代都有自己典型的代表性图案,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纵观历代吉祥图案,充满情趣的艺术表现采用了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多种手法,各种艺术手法也常常在同一图案中交织运用。图案,也正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而利用先贤创造的图案进行我们的紫砂创新,既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也是紫砂创作长盛不衰的一个源头。当然,紫砂壶艺创作利用的图案装饰必须得当、得体,不能牵强附会。图案不但强化了紫砂壶的功用,而且还开辟了紫砂艺术创新的又一通道,各种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被广泛运用于陶艺创作,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史俊棠.宜兴均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
关键词:传统;紫砂壶装饰;历史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30-1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祖就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纹样,如分布在许多地方的岩画和陶器上的舞蹈文、鱼纹等,在殷商时期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玉器上都有许多图案纹样,成为中华文化史上的经典。内容题材的广泛、变化的多样、质量的精湛以及所显示出来的民族气魄,和全世界所有地区相比都可说是杰出的、罕见的。而这些优美的、简练的、寓意吉祥的民族化图案,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闪烁着动人的艺术光彩。经过时间的积累和世世代代的锤炼,一代又一代的继承和创造,日臻完美。图案,这一宝贵的装饰艺术在我国的建筑史上、陶瓷史上、服装史上,以及金属工艺史上等多个领域都放射着令人叹服的光芒。
宜兴紫砂,是中华陶瓷艺苑中的一朵奇葩。特殊的紫砂陶土,有着沉稳而美如紫玉的色泽,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这些优良的性能,便于陶工在成型时可以按自己的现象去发挥、去创意。勤劳聪明的宜兴陶工,在几千年的陶瓷生产实现中,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探索和总结,自创了一套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陶瓷手工成型技法——片筑法,也就是业内人士俗称的“打片法”和“镶身筒法”。细腻的紫砂陶土在艺人的手上按艺人的创意灵巧地、随心所欲地拍打镶接成或圆、或方、或方圆结合的各种壶的身筒,再按要求镶上壶嘴、壶把和壶钮。宜兴紫砂在创新设计中,“图案”设计和装饰非常广泛地被应用。通常按照创作主题来变化壶嘴、壶把和壶钮,使这些茶具的“附件”和壶身的主体配置协调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当然,其他的装饰方法如浅浮雕、陶刻或泥绘、绞泥等等,都有利用图案的成功塑造。在今天,我们这些从事紫砂艺术的从业人员,借鉴并运用这些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进行壶艺方面的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增加紫砂壶艺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继承传统、创新、创作的一条捷径之路。试想,一个从事形象思维创造的人、一个紫砂艺术工作者,创新缺少借鉴,没有各种形象的启迪,难以想象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宜兴紫砂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在壶上装饰的是明代中期的“吴径提梁壶”,它在壶嘴与壶身的连接处粘贴了四瓣蒂形纹叶,以此手段既掩盖接缝的痕迹,又美化了壶的外形。再细看“吴径提梁壶”的“梁”也是图案形的,它类似明代木雕艺术中的手法横跨壶身成把,形成一个“富贵”纹样。而后来的时大彬,他在把紫砂手工成型工艺提炼成熟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在壶身上用“图案”来装饰。宜兴紫砂高手陈鸣远更是运用图案直接设计创作了许多文房雅玩。如现藏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一件“凤尊”,以一只图案化的“凤”背负一移口尊,造型简练、线条阿娜。陈鸣远把古代青铜器中的“图案”变化后,创作了这把“凤尊”,开创了图案形紫砂的先河。而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陈鸣远的“四足方壶”。虽是仿古代青铜“盂”的造型,外鼓的四棱壶腹与四只柱形细足形成强烈对比,盖、钮的两端及壶把柄端均雕有兽首面,这正是典型的图案装饰。
当代,紫砂艺术界运用图案造型堆花装饰已成为紫砂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各个朝代都有自己典型的代表性图案,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境地。纵观历代吉祥图案,充满情趣的艺术表现采用了象征、寓意、谐音、比拟等多种手法,各种艺术手法也常常在同一图案中交织运用。图案,也正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而利用先贤创造的图案进行我们的紫砂创新,既是一种对传统的继承,也是紫砂创作长盛不衰的一个源头。当然,紫砂壶艺创作利用的图案装饰必须得当、得体,不能牵强附会。图案不但强化了紫砂壶的功用,而且还开辟了紫砂艺术创新的又一通道,各种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被广泛运用于陶艺创作,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史俊棠.宜兴均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徐秀棠.中国紫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