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所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学校要通过生命教育让中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生命,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学习教育中让中学生去理解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让中学生在生活中健康积极地对待生命,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使其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最终学会体现出自身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初中体育教学
生命教育,就是让青少年直接面对人的生老病死,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学习如何尊重生命。学校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让青少年了解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做到积极生存、保护自我和健康发展,从此借此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围绕着生命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对初中生来说,应试教育的学业繁重,让许多中学生身心疲惫,做出危害他人、危害自身的行为。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了解到各类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让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心理疾病,让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在教育中理解生命
1.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首要条件就是平等地看待生命。每一个生命个体是平等的,不能因社会地位低就忽略了他人应当受到的尊重;不能因物种的弱小就随意践踏。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相关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生命的意义,能使学生更好地懂得尊重生命。
2.生命的自我保护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仅2013年中小学生自杀人数就高达79人。从统计人数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学业繁重,大量的中小学生心理负担过大,精神状况差,生活中缺少积极性,甚至患上抑郁症,精神失常,最终选择轻生。中学教育应当使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中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在没有学习负担的压迫下,学生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3.保护其他生命
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逐年上升并且不断低龄化,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的未成年人犯罪之后不但没有后悔,反而还显得十分得意。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是没有及时接收到生命教育的直接后果,未成年人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重视他人生命,因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做出过激举动,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在体育课中推行生命教育
1.让学生理解身体健康的意义
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身体健康的意义,以及生命的脆弱。通过各种实例,使中学生舍身处境地了解,如何正确地面对生命,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特长增强体制
中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做任何事都会有不稳定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课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来开展不同的活动,运用体育运动与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切合自身爱好与特长,坚持不懈地锻炼,增强体质,完善自我。
3.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减负一直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观点,在减负的过程中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但现在中学体育大多进行单一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体操等,极少有学生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深入探索。体育是提高体质的重要途径,从体育理论走向体育运动,从基础到复杂的多样性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体育锻炼系统。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身体素质,才能以健康的体质进行学习。
4.设立相应的考试内容与体育评价
新课改对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改善,从传统体育考试中的跑步、跳远等开始内容,增加跳绳、投掷实心球、篮球运球、仰卧起坐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评价时,需要通过体质健康测试,结合平时体育课堂表现欲和体育考试成绩综合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爱上体育运动。
5.培养学生自保与保护他人的技能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体育锻炼过度、受伤甚至猝死的事例,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自我保护,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可过量,在运动的过程中避免受伤;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刻对发病人员进行抢救,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立即见效的教育方法,它需要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健康各方面同时发展,只有将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中才能完美地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灵和高尚的素质。生命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与人们现实生活最贴近的教育形式,学校应当从正确的观念出发,教会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己,爱护他人。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9).
[2]徐晋.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审视[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11).
作者简介:刘洋(1981— ),男,湖南邵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初中体育教学
生命教育,就是让青少年直接面对人的生老病死,让青少年明白生命的可贵,学习如何尊重生命。学校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让青少年了解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做到积极生存、保护自我和健康发展,从此借此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围绕着生命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对初中生来说,应试教育的学业繁重,让许多中学生身心疲惫,做出危害他人、危害自身的行为。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了解到各类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生命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让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出现心理疾病,让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在教育中理解生命
1.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的首要条件就是平等地看待生命。每一个生命个体是平等的,不能因社会地位低就忽略了他人应当受到的尊重;不能因物种的弱小就随意践踏。教师除了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相关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生命的意义,能使学生更好地懂得尊重生命。
2.生命的自我保护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死亡人数逐年上升,仅2013年中小学生自杀人数就高达79人。从统计人数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学业繁重,大量的中小学生心理负担过大,精神状况差,生活中缺少积极性,甚至患上抑郁症,精神失常,最终选择轻生。中学教育应当使学生全面发展,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中学生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在没有学习负担的压迫下,学生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3.保护其他生命
未成年人犯罪的事件逐年上升并且不断低龄化,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有的未成年人犯罪之后不但没有后悔,反而还显得十分得意。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是没有及时接收到生命教育的直接后果,未成年人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重视他人生命,因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做出过激举动,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在体育课中推行生命教育
1.让学生理解身体健康的意义
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也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身体健康的意义,以及生命的脆弱。通过各种实例,使中学生舍身处境地了解,如何正确地面对生命,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特长增强体制
中学生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做任何事都会有不稳定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课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来开展不同的活动,运用体育运动与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切合自身爱好与特长,坚持不懈地锻炼,增强体质,完善自我。
3.减少学生学习负担,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学生减负一直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观点,在减负的过程中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但现在中学体育大多进行单一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体操等,极少有学生愿意付出实际行动深入探索。体育是提高体质的重要途径,从体育理论走向体育运动,从基础到复杂的多样性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体育锻炼系统。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身体素质,才能以健康的体质进行学习。
4.设立相应的考试内容与体育评价
新课改对体育课程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改善,从传统体育考试中的跑步、跳远等开始内容,增加跳绳、投掷实心球、篮球运球、仰卧起坐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评价时,需要通过体质健康测试,结合平时体育课堂表现欲和体育考试成绩综合评价,通过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爱上体育运动。
5.培养学生自保与保护他人的技能
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体育锻炼过度、受伤甚至猝死的事例,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自我保护,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不可过量,在运动的过程中避免受伤;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立刻对发病人员进行抢救,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生命教育不是一个立即见效的教育方法,它需要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健康各方面同时发展,只有将生命教育真正落实到体育课堂中才能完美地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灵和高尚的素质。生命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与人们现实生活最贴近的教育形式,学校应当从正确的观念出发,教会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己,爱护他人。
参考文献:
[1]李倩.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9).
[2]徐晋.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审视[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11).
作者简介:刘洋(1981— ),男,湖南邵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