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力求通過生物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生理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二、结合学生实际,重视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是孩子们身体、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我们成年人都曾经历过那个时期,而事后却不一定能体会那时的心情和变化的急剧。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二章节讲生殖、发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讲到这儿时,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安排较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
青春期又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在讲到神经系统时,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用脑卫生:1.善于用脑。要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交换脑力活动的内容。此外,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条件反射。2.勤于用脑。要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才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记忆更加深刻。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时间合理安排,尽量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对学习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处。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生物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活动“调查麻雀减少的原因”中,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们周围的麻雀的确减少了很多,这与麻雀生活相适应的各种因素都有关,同时还了解到植被的减少、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对人们的实际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中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不仅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生物教师要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生物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且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地进行渗透,让学生的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为培养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一生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要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地处理,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具体目标含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包括: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二、结合学生实际,重视青春期教育
中学生是孩子们身体、心理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其变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测的。在这一时期他们有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们迫切地寻找答案。我们成年人都曾经历过那个时期,而事后却不一定能体会那时的心情和变化的急剧。初二第一学期的第一、二章节讲生殖、发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学生发育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讲到这儿时,我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安排较多的资料,如图片、录像、文字材料等,通过正面启发和引导学习,使学生正确了解两性身心差异,使他们认识到生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使学生由好奇、害羞、恐惧等心理转变为敢于正确面对自身的各种变化,并能够正确爱护、保护自己。
青春期又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而学习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学习时间过长会使大脑产生疲劳,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在讲到神经系统时,通过学习,孩子们认识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用脑卫生:1.善于用脑。要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交换脑力活动的内容。此外,要在课后及时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条件反射。2.勤于用脑。要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才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越来越敏捷,记忆更加深刻。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要把学习、工作、体育运动、休息和睡眠等时间合理安排,尽量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以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对学习效率的提高、神经系统的保护以及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益处。
三、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生物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活动“调查麻雀减少的原因”中,学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我们周围的麻雀的确减少了很多,这与麻雀生活相适应的各种因素都有关,同时还了解到植被的减少、动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对人们的实际生活造成的影响。通过活动,学生领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如何面对人际交往中的“碰钉子”或“碰壁”,如何对待人生道路的“坑坑洼洼”,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经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重视教师人格的作用
教师不仅应该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重视自己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有意识地以自己的自信乐观、诚善正直、积极进取、认真负责、锲而不舍等人格特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生物教师要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让更多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老师都应该是心理辅导者。生物教学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培养上,而且要深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学处理好教材,适时地进行渗透,让学生的能力和行为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要为培养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一生都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