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管理是“德治”和“法治”的管理,它既强调个人权威又注重法律法規,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我完善,是以规范作为基础,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文化为基调构建的管理模式。它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生活和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以人为基楚开展的各种活动,而不是以活动目标为根本来支配人的行为,是新时代教育的迫切要求和急切期待。
关键词:人文管理;学校;以人为中心;法律法规;个人权威;自我完善;管理模式;社会生活
人文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们更加关注公平、公正、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等人文价值的存在,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个人展示平台,已经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现实。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活动。"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工作,面临这种关乎未来人才成长是否健康的严峻问题,人文管理对学校来说尤为重要,不可轻视。
一、人本管理与文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种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现实的一种动态管理模式,它重在人才的建设和培养、突出人的价值观、是实现创造性的人才管理。人本管理是根据人的特点而驾驭人才的发挥和发展的管理方式,把突出人的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它强调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张通过人的创造性来提高工作效能,使人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开创了展示人才的平台。在教师评价上侧重于宏观、模糊、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人格化评价风格,但在工作上也存在较大的张弛。
文本管理即制度建设,从实质上讲,属于法治范畴,具有外在的强制性,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两个不同的立场,是一种约束人的方法和手段。但从不同程度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是,有些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驾驭人性,忽视了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悖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整体性、长效性的特点,属机械的检查和评价方式,造成部分教师工作压力大,产生了憔虑等不良心理负担,从而引起了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了和谐功能,束缚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继而影响了学校的工作实效,丧失了管理的真正实质。硬邦邦的条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只不过是路上的过客,发挥不了人的真正作用,只是应付差事罢了。
二、人文管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一)学校的“生命价值”应当体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上,而不是学校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独有的能量。因此,人文管理对整个学校而言是十分的重要,只有建立公平、正义、平等、人格化的管理模式,才会把学校的管理做到更好、更强。
(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教学管理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管理,也不是程序化的生硬条文管理,而是基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成长管理。因此,我们在建立制度时,要体现人文价值,发扬人性,从而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地提高学校人文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高效的终极目标,才能拉开教师发展的档次,营造“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平台来实现制约管理向服务、发展管理转变。
(四)制度要民主化、人格化、业绩化、客观化;少主观、少武断,让制度具有坚韧性和包容性。
三、人文管理的辩证统一
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的管理,而文本管理重视的是制度的建设。尤其当制度太多太细时,则扭曲了人的本质,管理变成了检查,束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人才的发展,难以张扬人的个性潜能,这与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相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直面人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境界。一般来说,人的本能是产生动机的,需要内在驱动力,促进其努力工作和积极发展的动因,同时也是消极、缓慢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本管理则等于没有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工作就难以进行。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人文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建设;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化管理,就必须注重人文理念,把人本管理和文本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科学、规范、有效的人文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人本是激发性的高效产物,文本是促进学校管理和保障,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建立在可行的规章制度上,才能彰显它的存在价值,才是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本管理与文本管理是辩证统一的,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时代的呼唤。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发展将会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徐佩. 初探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模式与策略[J]. 才智, 2014(33):106.
[2]多杰扎西. 西部民族学校的管理模式初探[J]. 科技视界, 2014(20):144-144.
[3]《小学校长管理艺术探究》吴伯禄
关键词:人文管理;学校;以人为中心;法律法规;个人权威;自我完善;管理模式;社会生活
人文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人们更加关注公平、公正、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等人文价值的存在,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个人展示平台,已经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现实。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升人的生命,为了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关怀的活动。"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工作,面临这种关乎未来人才成长是否健康的严峻问题,人文管理对学校来说尤为重要,不可轻视。
一、人本管理与文本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种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现实的一种动态管理模式,它重在人才的建设和培养、突出人的价值观、是实现创造性的人才管理。人本管理是根据人的特点而驾驭人才的发挥和发展的管理方式,把突出人的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它强调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张通过人的创造性来提高工作效能,使人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开创了展示人才的平台。在教师评价上侧重于宏观、模糊、综合的方法来进行公平、公正、合理的人格化评价风格,但在工作上也存在较大的张弛。
文本管理即制度建设,从实质上讲,属于法治范畴,具有外在的强制性,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两个不同的立场,是一种约束人的方法和手段。但从不同程度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可是,有些规章制度在建设过程中过于驾驭人性,忽视了管理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悖于教育工作的复杂性、整体性、长效性的特点,属机械的检查和评价方式,造成部分教师工作压力大,产生了憔虑等不良心理负担,从而引起了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了和谐功能,束缚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继而影响了学校的工作实效,丧失了管理的真正实质。硬邦邦的条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只不过是路上的过客,发挥不了人的真正作用,只是应付差事罢了。
二、人文管理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一)学校的“生命价值”应当体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目标上,而不是学校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独有的能量。因此,人文管理对整个学校而言是十分的重要,只有建立公平、正义、平等、人格化的管理模式,才会把学校的管理做到更好、更强。
(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教学管理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管理,也不是程序化的生硬条文管理,而是基于人的发展、促进人的成长管理。因此,我们在建立制度时,要体现人文价值,发扬人性,从而才能更有效地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地提高学校人文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高效的终极目标,才能拉开教师发展的档次,营造“想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平台来实现制约管理向服务、发展管理转变。
(四)制度要民主化、人格化、业绩化、客观化;少主观、少武断,让制度具有坚韧性和包容性。
三、人文管理的辩证统一
人本管理重视的是人的管理,而文本管理重视的是制度的建设。尤其当制度太多太细时,则扭曲了人的本质,管理变成了检查,束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人才的发展,难以张扬人的个性潜能,这与教育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是相悖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直面人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是现代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境界。一般来说,人的本能是产生动机的,需要内在驱动力,促进其努力工作和积极发展的动因,同时也是消极、缓慢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文本管理则等于没有要求,没有严格的要求,工作就难以进行。要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人文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建设;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化管理,就必须注重人文理念,把人本管理和文本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科学、规范、有效的人文管理模式,有助于学校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
人本是激发性的高效产物,文本是促进学校管理和保障,只有把它们整合起来,建立在可行的规章制度上,才能彰显它的存在价值,才是现代化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本管理与文本管理是辩证统一的,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时代的呼唤。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只要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发展将会驶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徐佩. 初探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模式与策略[J]. 才智, 2014(33):106.
[2]多杰扎西. 西部民族学校的管理模式初探[J]. 科技视界, 2014(20):144-144.
[3]《小学校长管理艺术探究》吴伯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