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为中心,制约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张扬。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 推进多向互动合作,尝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生间和生师间的互动合作。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枣核》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枣核”这样平常的东西,为什么能牵动作者的心呢?就这么区区一枚枣核,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奉为至宝呢?……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了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生生和生师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以导为主,尽量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讨论、操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提高教学效益。
3 注重学生的经验,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3.1 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例如《捕蛇者说》一课,捕蛇者陈述了蛇毒之厉害,祖辈父辈都死于这差役,为何还甘冒生命之危?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着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当时的苛税比这蛇毒更严重。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2 以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以《端午日》为例,龙舟竞赛这一情景中的“热烈场面”,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热闹情景。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着,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布置写一篇以《诚信》为题的作文,学生在文中的感想极为丰富。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卖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对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而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未来,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新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 推进多向互动合作,尝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生间和生师间的互动合作。互动合作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多向互动合作。如教《枣核》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枣核”这样平常的东西,为什么能牵动作者的心呢?就这么区区一枚枣核,为什么在我孤独寂寞的时候能给我温暖和快慰、奉为至宝呢?……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了互动。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生生和生师之间产生互动。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以导为主,尽量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讨论、操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充分提高教学效益。
3 注重学生的经验,以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现行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那么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3.1 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例如《捕蛇者说》一课,捕蛇者陈述了蛇毒之厉害,祖辈父辈都死于这差役,为何还甘冒生命之危?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着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当时的苛税比这蛇毒更严重。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3.2 以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生活相似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如以《端午日》为例,龙舟竞赛这一情景中的“热烈场面”,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一下当时的热闹情景。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发挥着,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体现出来。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例如布置写一篇以《诚信》为题的作文,学生在文中的感想极为丰富。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不卖伪劣假冒产品;有的学生对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而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我们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着眼于未来,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发展,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新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