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9日,三个人的命运与中东的前途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一天,奥尔默特领导的以色列前进党赢得大选,由哈尼亚领导的哈马斯所组建的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职,而远在中国的孙必干大使,则被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接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一职。
前两位作为巴以问题的直接参与者和时局掌控者,在中东历史上自然要留下浓墨重彩,那么,孙必干大使从中国远赴中东,将承担怎样的历史重任呢?用孙必干自己的话来说,这“既是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花甲之年临危受命
作为外交官,孙必干所做的远不是人们想像当中身穿晚礼服穿梭于高级宴会的体面工作。在孙必干的30多年外交生涯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世界上最动荡的中东地区。他曾经多次遇险:上世纪70年代,他常驻也门,经历了五次政变、两次总统遇害事件;80年代,他在驻利比亚使馆任参赞时,体验了美国B-52重型轰炸机的低空轰炸;90年代海湾战争时期,他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曾在离中国使馆500米处爆炸……可以说,那时的孙必干每一天都在风口浪尖上。
41年前,20岁出头的孙必干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后,便与阿拉伯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也许并没有料到,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安危都牢牢地系在了这片土地上。
2003年,孙必干大使退休了。然而就在当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打击。面对战后的中国驻伊使馆复馆工作,孙必干毅然再度出山,担任了复馆小组组长。素有孝子之称的他,不得不再次辞别80岁老母,带着速效救心丸,踏上了伊拉克的“死亡之路”。
说“死亡之路”一点也不夸张,孙必干带领的中国外交工作小组从约旦进入巴格达,途经约伊高速公路,这是美伊交火最激烈的“逊尼三角”地区。这条1000公里的道路上,经常会因频繁的袭击事件而遭遇误伤,路上也有填埋的地雷等爆炸物。越南使团的车队曾不幸出了车祸,三名外交官罹难。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一个埋葬外交官的地方”。
正因为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危险的任务之一,国家特别派出六位武警官兵随行,负责孙必干大使一行复馆小组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孙大使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带保镖上任的外交官。
2005年,孙必干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之一。活动推选委员会对他的评价中最后一句话是一“他平和的微笑和从容的谈吐,永远蕴藏着坚强。”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
孙必干率领的中国复馆小组,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在中东最炎热的城市巴格达,七八月份的气温时常高达60℃以上。由于战争中投放的贫铀弹达到1000至2000吨,因此他们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所住的曼苏尔饭店已满目疮痍,晚上经常停电。
这家饭店离“绿区”美军驻伊司令部只有一公里,是伊武装组织攻击的重点,因此孙必干他们基本上每天是“在枪炮声中入眠,在爆炸声中惊醒”。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因此患上了失眠症。
就在这样恶劣和危险的地方,年过花甲的孙必干每天早起看报、看新闻;为了安全起见,他要求大家平时没事不要出门,但他自己却是出门最多的人;外出参加官方正式拜会,他就不穿防弹衣,为的是维护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和尊严;晚上回到饭店,他还会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
谈到这些,孙必干幽默地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此去要复还。我们的运气不错,子弹虽然没长眼睛,也没找到我们头上。”在他看来,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他们有祖国交给的任务,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这是外交官的基本素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做这样的大使要冒生命危险,还是早点退休的好。但孙必干却有别样的感受:“对于一个退休的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的。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尽管已退休,还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也感到欣慰,感觉愉快。”
孙必干的欣慰来自于顺利完成了复馆任务,并且在任期间,在25小时内成功营救出被武装分子绑架的七名中国人质。这样的卓越成绩在国际外交界都是罕见的。
完成任务回国后的孙必干,更加珍惜生活。2005年“五一”劳动节,孙必干和夫人还邀请艾滋孤儿到家里过节。
挑战和信心
现在,孙必干又要起程了。作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他接过了前任大使王世杰手中的接力棒。王大使在卸任时表示,任职三年多最遗憾的是“中东和平进程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巴以人民仍在遭受苦难”。
目前,中东问题处于关键时期,局势还十分复杂。就巴以和平进程来说,对于以色列前进党的获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表示,除非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改变其现有政策,否则以色列选举结果如何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就没什么区别。与此同时,巴勒斯坦哈马斯的组阁也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考验。
孙必干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他说,中东地区空前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局面,不仅矛盾依然存在,矛盾双方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掌握形势、驾驭形势发展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
看起来,对于弥补王世杰留下的遗憾,孙必干充满了信心。3月29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孙必干坦言,“凡是有利于推进中东和平的建议和安排,我都会积极地加以考虑。”据悉,他目前已经开始考虑访问中东地区的计划。
这一天,奥尔默特领导的以色列前进党赢得大选,由哈尼亚领导的哈马斯所组建的巴勒斯坦新政府宣誓就职,而远在中国的孙必干大使,则被中国外交部正式宣布接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一职。
前两位作为巴以问题的直接参与者和时局掌控者,在中东历史上自然要留下浓墨重彩,那么,孙必干大使从中国远赴中东,将承担怎样的历史重任呢?用孙必干自己的话来说,这“既是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
花甲之年临危受命
作为外交官,孙必干所做的远不是人们想像当中身穿晚礼服穿梭于高级宴会的体面工作。在孙必干的30多年外交生涯中,打交道最多的是世界上最动荡的中东地区。他曾经多次遇险:上世纪70年代,他常驻也门,经历了五次政变、两次总统遇害事件;80年代,他在驻利比亚使馆任参赞时,体验了美国B-52重型轰炸机的低空轰炸;90年代海湾战争时期,他任驻沙特阿拉伯大使,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曾在离中国使馆500米处爆炸……可以说,那时的孙必干每一天都在风口浪尖上。
41年前,20岁出头的孙必干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后,便与阿拉伯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这个温文尔雅的小伙子也许并没有料到,他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安危都牢牢地系在了这片土地上。
2003年,孙必干大使退休了。然而就在当年,美军对伊拉克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打击。面对战后的中国驻伊使馆复馆工作,孙必干毅然再度出山,担任了复馆小组组长。素有孝子之称的他,不得不再次辞别80岁老母,带着速效救心丸,踏上了伊拉克的“死亡之路”。
说“死亡之路”一点也不夸张,孙必干带领的中国外交工作小组从约旦进入巴格达,途经约伊高速公路,这是美伊交火最激烈的“逊尼三角”地区。这条1000公里的道路上,经常会因频繁的袭击事件而遭遇误伤,路上也有填埋的地雷等爆炸物。越南使团的车队曾不幸出了车祸,三名外交官罹难。因此,也有人称之为“一个埋葬外交官的地方”。
正因为这是新中国外交史上最危险的任务之一,国家特别派出六位武警官兵随行,负责孙必干大使一行复馆小组人员的安全保卫工作。孙大使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带保镖上任的外交官。
2005年,孙必干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之一。活动推选委员会对他的评价中最后一句话是一“他平和的微笑和从容的谈吐,永远蕴藏着坚强。”
有些事情必须去做
孙必干率领的中国复馆小组,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常人无法想像的。在中东最炎热的城市巴格达,七八月份的气温时常高达60℃以上。由于战争中投放的贫铀弹达到1000至2000吨,因此他们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都受到了严重污染。所住的曼苏尔饭店已满目疮痍,晚上经常停电。
这家饭店离“绿区”美军驻伊司令部只有一公里,是伊武装组织攻击的重点,因此孙必干他们基本上每天是“在枪炮声中入眠,在爆炸声中惊醒”。一些年轻的工作人员因此患上了失眠症。
就在这样恶劣和危险的地方,年过花甲的孙必干每天早起看报、看新闻;为了安全起见,他要求大家平时没事不要出门,但他自己却是出门最多的人;外出参加官方正式拜会,他就不穿防弹衣,为的是维护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和尊严;晚上回到饭店,他还会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钟。
谈到这些,孙必干幽默地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此去要复还。我们的运气不错,子弹虽然没长眼睛,也没找到我们头上。”在他看来,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他们有祖国交给的任务,有些事情必须要去做,这是外交官的基本素质。
也许有人会觉得,做这样的大使要冒生命危险,还是早点退休的好。但孙必干却有别样的感受:“对于一个退休的人来说,机会并不是很多的。我去了,而且我也做了。尽管已退休,还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也感到欣慰,感觉愉快。”
孙必干的欣慰来自于顺利完成了复馆任务,并且在任期间,在25小时内成功营救出被武装分子绑架的七名中国人质。这样的卓越成绩在国际外交界都是罕见的。
完成任务回国后的孙必干,更加珍惜生活。2005年“五一”劳动节,孙必干和夫人还邀请艾滋孤儿到家里过节。
挑战和信心
现在,孙必干又要起程了。作为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他接过了前任大使王世杰手中的接力棒。王大使在卸任时表示,任职三年多最遗憾的是“中东和平进程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巴以人民仍在遭受苦难”。
目前,中东问题处于关键时期,局势还十分复杂。就巴以和平进程来说,对于以色列前进党的获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表示,除非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改变其现有政策,否则以色列选举结果如何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就没什么区别。与此同时,巴勒斯坦哈马斯的组阁也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考验。
孙必干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他说,中东地区空前复杂和变化多端的局面,不仅矛盾依然存在,矛盾双方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掌握形势、驾驭形势发展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
看起来,对于弥补王世杰留下的遗憾,孙必干充满了信心。3月29日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孙必干坦言,“凡是有利于推进中东和平的建议和安排,我都会积极地加以考虑。”据悉,他目前已经开始考虑访问中东地区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