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英语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任务型教学法使得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挥。文章从任务型教学法与实际英语教材的紧密联系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三个阶段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准备 实施 验收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20-02
任务型课堂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新教材Go for it的教材编写,就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因此,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对于日常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2]: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
一、任务的准备
1.给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
如语言上的准备,就是词汇的准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新单词,复习旧单词,这非常重要,为了后面的任务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这里须注意的一点就是,必需避免走极端,即一上课不学知识,马上开始任务型教学,或者只孤零零的讲语法或词汇,并且学生并不清楚做这些是干什么。语法、句型等知识技能的准备也是必须的。以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6 It’s raining的教学实践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描述各种天气情况。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储备raining、windy、cloudy、sunny、snowy等词汇,以及提前了解How’s the weather?/What’s the weather like? 等如何询问天气的句型。否则,后面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2.话题的准备,即如何设计任务。
(1)情景设计的真实性。任务的情景是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具体实际的话题,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在Unit6 It’s raining这一单元就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的形式来设置任务,这样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下更易接受新的语言项目。
(2)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一系列任务化、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语法项目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性要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让形式有话可说,活动起来,才能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任务设计的渐进性。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到知识的渐进性,活动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例如在学习It’s raining时,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异地相互打电话问候并了解对方所在地天气的小任务,再布置记录天气预报几个主要城市天气情况的任务,或朋友们相聚在一起讨论对于不同天气喜好或不同季节天气特点的group work。
二、任务的实施
1.任务的导入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例如在学习It’s raining时可以先谈论一下当天的天气并询问学生其他地方的天气情况引入对天气进行描述这一单元的主题。
2.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任务的界面(例如,认知、意义等)会推动学生语际主系统的扩展(interlanguage expansion)。尽管在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知识的加工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但是学生语言系统的重构(reconstruction)始终是设计任务时被关注的要点之一。但是过于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有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的参与度
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适当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探索表现和研讨发言,评价任务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活动内容要难易适中、要求明确,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敢于动口、善于动口的良好习惯,并且有固定的讨论和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课堂提问面要宽,对一些需要动脑的问题要不断变换提问方式,避免提问方式的单一化和顺序化,好中差学生兼顾,让每个学生都有紧迫感,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出现死角,绝大部分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评价过程的竞争性
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驿站,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式,并量化评价结果,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优秀学习素质的养成。
三、任务的验收与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应用。对话教学要实现由“伪交际——准交际——真交际”的训练过程。学生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课本的对话内容,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操练,然后做一些相关的替换练习,最后能用当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相关话题的对话,即真交际。
课文教学,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有限,出了课堂,往往就进入了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组织、安排好任务活动,如开办英语俱乐部、英语社团、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并对任务活动及时督促、检查、总结、评价。通过系列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验收并通过参与活动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Willis 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Press,1996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准备 实施 验收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20-02
任务型课堂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教育部2001年7月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策略方面,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新教材Go for it的教材编写,就是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因此,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对于日常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2]:任务前阶段(pre-task)、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和任务后阶段(post-task)。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任务后阶段是验收与提高阶段。
一、任务的准备
1.给学生做一些准备工作
如语言上的准备,就是词汇的准备,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新单词,复习旧单词,这非常重要,为了后面的任务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这里须注意的一点就是,必需避免走极端,即一上课不学知识,马上开始任务型教学,或者只孤零零的讲语法或词汇,并且学生并不清楚做这些是干什么。语法、句型等知识技能的准备也是必须的。以Go for it七年级下册Unit6 It’s raining的教学实践为例,这一单元主要是学习描述各种天气情况。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储备raining、windy、cloudy、sunny、snowy等词汇,以及提前了解How’s the weather?/What’s the weather like? 等如何询问天气的句型。否则,后面的任务就无法完成。
2.话题的准备,即如何设计任务。
(1)情景设计的真实性。任务的情景是指任务所产生和执行的环境或背景条件,包括语言交际的语境,同时也涉及课堂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设计中,应尽量使情景接近于真实,以提高学生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的意识。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具体实际的话题,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在Unit6 It’s raining这一单元就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预报的形式来设置任务,这样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下更易接受新的语言项目。
(2)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执行一系列任务化、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熟悉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因而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语法项目所设计的活动内容,要有合理性和可行性,针对性要强,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让形式有话可说,活动起来,才能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任务设计的渐进性。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到知识的渐进性,活动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阶梯式层层推进。例如在学习It’s raining时,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异地相互打电话问候并了解对方所在地天气的小任务,再布置记录天气预报几个主要城市天气情况的任务,或朋友们相聚在一起讨论对于不同天气喜好或不同季节天气特点的group work。
二、任务的实施
1.任务的导入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相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形式的同时学会自我培养、掌握语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阶段任务的设计都应有一定的导入性,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任务的训练来理解语言的功能,并能运用在交际活动中。例如在学习It’s raining时可以先谈论一下当天的天气并询问学生其他地方的天气情况引入对天气进行描述这一单元的主题。
2.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的准确性是任务的界面(例如,认知、意义等)会推动学生语际主系统的扩展(interlanguage expansion)。尽管在任务中有相当一部分语言知识的加工是隐性的,而不是显性的,但是学生语言系统的重构(reconstruction)始终是设计任务时被关注的要点之一。但是过于强调语言的准确性有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的参与度
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适当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特别注意每个学生的探索表现和研讨发言,评价任务型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活动内容要难易适中、要求明确,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学生敢于动口、善于动口的良好习惯,并且有固定的讨论和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课堂提问面要宽,对一些需要动脑的问题要不断变换提问方式,避免提问方式的单一化和顺序化,好中差学生兼顾,让每个学生都有紧迫感,这样课堂教学就不会出现死角,绝大部分学生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评价过程的竞争性
学习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驿站,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的评价方式,并量化评价结果,引进竞争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意识,有利于学生优秀学习素质的养成。
三、任务的验收与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两个阶段各类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应用。对话教学要实现由“伪交际——准交际——真交际”的训练过程。学生首先应该熟练掌握课本的对话内容,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操练,然后做一些相关的替换练习,最后能用当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相关话题的对话,即真交际。
课文教学,在课内学生主要通过复述课文和写作来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而课堂时间有限,出了课堂,往往就进入了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难以保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布置任务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营造课外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课外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计、组织、安排好任务活动,如开办英语俱乐部、英语社团、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并对任务活动及时督促、检查、总结、评价。通过系列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验收并通过参与活动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Willis D.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Pres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