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本剧是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编排的角色表演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体现在:
一.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教师讲,学生读为主,更有甚者是对课文进行一句句,一段段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一种长期的,固定的模式慢慢地消磨掉了,学习语文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课本剧其实就是一种表演游戏,在这种表演游戏里,有的学生可以成为诸葛亮、周瑜,甚至只是其中的一个士兵,但却可以“目睹”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再现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去感受智者的风度;有的学生可以成为红军老班长、战士,亲身体验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去感受红军战士的美好高尚的心灵;有的学生可以成为童话中的小熊,在童话故事中去体验小主人公的欢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种行为的感染……
当发现生冷的铅字突然间要变成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时,当发现自己可以身临其境时,我发现同学们都兴奋起来。
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
课本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最佳的直进作者心灵,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对文本的一种最深切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对字、词、句的推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依赖,不会主动学习。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因而,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入研读“剧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有了对课文的研究,对人物面貌的大致把握,就为课本剧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去精读课文的过程。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在表演《三个儿子》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完了,在期待着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这时,我引导学生想像,老爷爷的话如果让其他两个儿子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样呢?有的学生设想:这两个人想了想,又跳回来帮他们的母亲提水;有的学生设想:这两个人装着没听见,走了……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跳跃,充分发挥其想象,并继续排剧本,在编导对话、动作的过程中,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四.有效地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最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课本剧为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习惯构建了一个平台。
课本剧的编排是一项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课本剧的编导、排练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人参与,并且要相互合作,相互分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本剧编排成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就在这种信任、理解、支持的情感中得到培养,使合作学习达到真正的效果。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一.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教师讲,学生读为主,更有甚者是对课文进行一句句,一段段地分析,学生的兴趣就这样被一种长期的,固定的模式慢慢地消磨掉了,学习语文的效果就打了折扣。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认为: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有了兴趣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唤起孩子兴趣的最好办法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课本剧其实就是一种表演游戏,在这种表演游戏里,有的学生可以成为诸葛亮、周瑜,甚至只是其中的一个士兵,但却可以“目睹”三国时期的战争场面,再现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去感受智者的风度;有的学生可以成为红军老班长、战士,亲身体验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去感受红军战士的美好高尚的心灵;有的学生可以成为童话中的小熊,在童话故事中去体验小主人公的欢乐,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一种行为的感染……
当发现生冷的铅字突然间要变成自己的表情、动作、语言时,当发现自己可以身临其境时,我发现同学们都兴奋起来。
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
课本剧表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最佳的直进作者心灵,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对文本的一种最深切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对字、词、句的推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被动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依赖,不会主动学习。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因而,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入研读“剧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有了对课文的研究,对人物面貌的大致把握,就为课本剧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去精读课文的过程。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在表演《三个儿子》时,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完了,在期待着我们对他们的评价,这时,我引导学生想像,老爷爷的话如果让其他两个儿子听到了,他们会怎么样呢?有的学生设想:这两个人想了想,又跳回来帮他们的母亲提水;有的学生设想:这两个人装着没听见,走了……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跳跃,充分发挥其想象,并继续排剧本,在编导对话、动作的过程中,使其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四.有效地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二十世纪最盛行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却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课本剧为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习惯构建了一个平台。
课本剧的编排是一项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课本剧的编导、排练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人参与,并且要相互合作,相互分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本剧编排成功。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鼓励,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就在这种信任、理解、支持的情感中得到培养,使合作学习达到真正的效果。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