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夫妻老来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和“伴”没有实质的不同。但仔细玩味,却有细微的差别。差别就体现在“伴”字上。“伴”,它比“夫妻”的含义要宽一些、深一些。就是说,“老来伴”除了夫妻关系这一基本形态以外,还包含相依相伴、不离不弃这样一些可能超越一般夫妻关系的特殊的道德和情感。
  我常年在机关工作,是八小时坐班制。那时“少年夫妻”整天各干各的、各忙各的,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退休以后,几乎天天在一起,开始过上了“老来伴”的新生活。这种新生活给我不少新体验,归结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上。
  在古代,关于夫妻关系有两个著名的典故和成语——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故事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有个叫冀缺的人在田里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很尊敬他,如同款待贵宾。举案齐眉的故事出自《后汉书》,说的是东汉文学家梁鸿家里穷,又写了讽刺时政的诗歌为朝廷所忌,只好改名换姓逃到外乡给人打工,每当他回到家中,妻子都低着头,把做好的饭菜放在托盘上,举得和眉毛一样高,表示对丈夫的敬重。这两个故事虽各有其感人之处,但在现代人看来,都有缺点。相敬如宾显得太客气了,举案齐眉则有一点男尊女卑的味道。
  我比较欣赏另外一个成语——相濡以沫。这是《庄子》讲的一个寓言。说泉水干涸了,鱼裸露在地面上,互相用唾液沾湿对方,度过难关。用它来形容夫妻关系,特别是“老来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老伴、老伴,就是老来相伴之人。互相搀扶、互相照应,不嫌弃、不埋怨,有甘甜一起品尝、有苦楚一起承担,共同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夕阳美景、晚晴图画啊!
其他文献
我今年51岁,是一个普通的退休人员。我从小喜欢运动,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跑步,身体一向很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务的忙碌,又由于自己的腿摔伤过,爬不了楼梯,蹲不下去,开始对体育锻炼有了畏惧心理。  2006年8月,我偶然到北京天坛公园散步,看到许多人拿着手杖大步行走,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我很快加入到天坛越野行走队中,成了其中的一员。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是一个团结、向上、互相关心,充满文化氛围的集
期刊
在我长达十年的知青生活中,有许多酸甜苦辣的故事,“借鸡记”便是其中一个。  那是1969年春,队上的社员都出工去了,同队的知青也不知哪里去了,村院里除了鸡叫,再无一点声响。我感冒躺在知青小屋没出工,肚子饿得“咕咕咕”地叫个不停,迫使我不得不爬起来找吃的。米箩里的米所剩无几,菜篮也是空的,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剩饭,一点酸菜。肉是几个月都没亲热过了,能吃上一餐放了油的小菜就是上等美味了。我一边烧火炒剩饭,
期刊
我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是一个刚被孵化出卵的“网虫”。  退休以后,我喜欢在电脑上打打字,写写文章,发发电子邮件,目的是动动脑筋,练练手指。陆陆续续居然有好几十篇稿子被刊用了,没想到两家规模大、名气响的网站还把我的这些文章挂到了网上。只要在这些网站打出我的名字,开始搜索,一篇连一篇全冒了出来。所以,除了和一般的网民一样,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图片、找资料、发邮件以外,我对网络又多了一层感激和敬
期刊
2006年5月,我和老伴访美旅游时,女儿所在的阿拉斯加州将举办2006年国际老年人运动会,女儿知道我热爱乒乓球项目,就代我向主办方报名了。  我6岁学打乒乓球,年逾七旬,仍然活跃在绿色的乒乓球台旁,朋友戏称我是“乒坛常青树”。 我认为乒乓球的魅力无处不在,一个普通的“发球”都奥妙无穷:长冲或是近吊,下旋还是侧旋?这些都要求当事者在几钞钟内做出抉择。球发出去,一方“吃球”,另一方欣喜;一方反击得分,
期刊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四面环山,相当闭塞,土壤多为沙石。娇贵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踮着脚尖溜走了,只有红脸膛的地瓜在这里扎了根,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煎饼为生。  母亲共生了4个孩子,我在家中排行最大,下边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庄户人家来说,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母亲却不信那句“穷读书、富放猪”的致富经,先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为此,母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期刊
邢常玉,连队里的烘炉工, 1970年我下乡到兵团时,他42岁。但长得老相,大家叫他“老邢头”,是个名副其实的老革命。1947年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这个当时19岁的山东小伙就参加了县大队。1947年是山东战场最残酷的一年,老邢头在战斗中负伤,回到家里养病,和部队失去了联系。  1951年,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这个血性汉子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部队服役。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期刊
与我相濡以沫的爱妻沈爱芸2002年4月不幸患脑干出血,落下半身不遂,左半身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我家经济不宽裕,住在一起的小儿子、儿媳要上班,因此照顾老伴之事,全由我承担。整整5年了,我日夜相随,伺候左右。    临危受命 七旬翁经考验    我自己已经是76岁的人了,还担负着“中国报协集报分会”会长的职务。所以每天生活都非常紧张,在拼时间、拼体力中度过。每天凌晨1时结束头天的工作,1时30分就
期刊
1962年,我在军委空军一个直属团的政治处当文化教员。那时候部队讲究“处处有歌声,月月有晚会”,我这个教员除了给干部讲讲《毛主席诗词》、《毛主席的六篇军事著作》外,就是下连队帮助战士们编小节目,到月底演出。想不到日积月累,有几个土里土气的小节目,像河南小曲表演唱《五老夸儿》、拆唱牌子曲《星期天》还在全空军获了奖,我成了连队业余“名作家”。  1964年春天,空军直属政治部召开文化工作会,传达中央将
期刊
踏进皖南绩溪城边胡开文墨厂的墨宝堂——徽墨陈列室,主人铺开宣纸要我留墨,不由得惊出一头冷汗。这是什么地方?我等可以濡笔蘸墨挥毫? 一时间仿佛时空倒流。  绩溪县乃徽墨故乡,也是我从小感到神秘的所在。回想启蒙学写毛笔字的时候,我是用墨在石砚上磨出墨汁来濡笔而书的。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上海嘉定的练祁河边祖居中,祖母课学甚严,每天必要我写字。其实祖母本人只读过初小,常常念及有一课国文是《秦始皇兵吞六
期刊
每当我听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声时,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穿红衣、骑红马、身挎钢枪的藏族姑娘,她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格桑卓玛……  1972年秋天,我所在的地质调查队在玛曲、若尔盖一带工作,从巴颜喀喇山出发,奔腾而来的黄河由西北向东南流到这里,又急速转身由东南向西北而去,形成著名的九曲黄河的第一曲。黄河南面巍峨壮丽的积石山拔地而起,黄河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危机四伏的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