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F·玛休斯 著 李 玲 译 摘 要:我们怎样理解世界(即我们形而上学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世界。而我们怎样对待世界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形态,这个形态影响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整个文化也来源于此。本文区分了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前物质主义社会或传统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诉求的形态,即从超自然的资源中寻求帮助;第二种是物质主义社会或现代社会抑或非宗教社会的形态
【出 处】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玛休斯 著 李 玲 译
摘 要:我们怎样理解世界(即我们形而上学的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怎样对待世界。而我们怎样对待世界构成了我们的基本形态,这个形态影响着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的整个文化也来源于此。本文区分了三种基本形态:第一种是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前物质主义社会或传统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诉求的形态,即从超自然的资源中寻求帮助;第二种是物质主义社会或现代社会抑或非宗教社会的形态,这是一种工具主义形态,它主张按照人类的需要来主宰、统治和重塑世界;第三种是未来的(即将来的)后物质主义社会的形态,这些社会是后宗教的,但不是后精神的,它们的形态是让世界按照其本性自然发展,进一步说,是在人类意愿和非人类生命意愿之间寻找一种创造性的协同,参照道家的“无为”观点可以很好地阐述这种协同。
关键词:前物质主义;物质主义;后物质主义;无为;协同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1165(2006)02—0005—13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宿迁市绿地系统为例,通过城市特色——绿地系统的城市特色性体现——在宿迁市绿地系统中的规划落实——推动城市特色化发展进程这一序列过程,从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论述了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特色的多元体现,从而实现创建一个富有特色、充满生机的城市的目标。 关键词:宿迁;城市绿地系统;文化;历史 中图分类号:TU98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5)04—0
摘 要: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战略思考,切实制定发展规划。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南京林业大学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定位,以特色求发展,以队伍和学科建设为基础,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关键词:高校;定位;特色;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5)04—0111—04
摘 要:笑声是解读《大师与马格丽特》中的小丑形象的关键。巴赫金和布尔加科夫作为理论家和作家不约而同地将笑声看作是释放性的力量。在笑声中貌似神圣的一切被“脱冕”,被“降格”,恢复了平常的特性。 关键词:《大师与马格丽特》;笑声;狂欢理论;小丑形象 中图分类号:I5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5)04—0047—03
摘 要:信息社会的教师发展规律表明,职后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承担职后教师教育的教师进修院校,应摆脱对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机械复制,遵循教师发展规律,依托自身的社区优势,以教师培训为基础,以公共教育图书馆为凝聚核,以教育课题研究为纽带,以远程教育网络团体终端为接口,构建社区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发展;社区化;教师进修院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
摘 要:运用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法,对青少年学生喜爱街舞的现象进行了探索研究,提出并验证了街舞是很受中国学生欢迎的,是高校体育教学很好的素材的假设;分析了在街舞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体育;街舞;教学改革;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5)04—0129—02
摘 要:绩优生是大学生中较优秀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全面分析绩优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剖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客观原因,并寻找对策,以期对提高高校绩优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全面素质教育起到启示意义。 关键词:高校;绩优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5)04—0121—03
摘 要:在城市道路绿地的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在生态及景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的完善及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笔者以镇江市南徐大道为例,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三个层次等方面说明了如何在道路绿地系统建设中体现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4)04
摘 要:制度变迁贯穿于高校教师职务评聘的工作历程。本文探讨了路径依赖性质在高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变迁中的影响,对完善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教师职务聘任制;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04)04—0080—03
中国首届环境伦理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18日在南京召开。国际环境伦理协会主席、美国纽约大学哲学系教授戴尔·吉姆森(Dale Jamieson),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理事长余谋昌,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哲学系教授、《环境伦理学》杂志创始人及主编尤金·哈格罗夫(Eu-gene C.Hargrove),澳大利亚哲学学会主席安吉尔·布伦诺(Andfew Brennan),澳大利亚拉特罗比大学教授
摘 要:鉴于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极端失衡状态,我们时代需要一个全新的、富有远见的知识体系——社会生态学来应对所遇到的难题。社会生态学主张在不弃置早期科学与社会理论教益的同时,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关于人类与自然世界关系的哲学政治学分析。同时,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对人类与自然分裂现状的理论批评,还阐明了如何从人类自由遗产的重新发现与释读中走出这种分裂。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环境政治;生态政治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