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习惯性迁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kk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语言、文化与思维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习惯性迁移的主要情况,以Schachter(1983)的迁移理论为基础理论,将迁移视为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策略,结合教学法、教育心理学、对比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了对比分析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语写作 对比分析 习惯性迁移 困难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接触和第二语言习得常常伴随着语言变化,一种语言中的某个成分(包括结构)在语言接触或习得过程中移植到另一语言中,这种现象通常称作语言迁移(transfer)。语言迁移会涉及语言的不同层面,既有语音、词汇的迁移,也有句法的迁移,有的迁移对语言交际或语言习得具有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有的起妨碍作用,或不利于语言规范化,称为负迁移。中国英语学习者由于对本族语的掌握占绝对优势,在使用英语表达时,习惯性地选用容易被激活的优势语言——中文的成分或结构。
  本研究以Schachter(1983)的迁移理论为基础理论,将迁移视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的一种习惯性学习策略。Schachter(1983)认为学习者在通过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方法构建写作思路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利用现有的知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母语知识是学习者学习另一种语言需要依赖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由于要受行为主义心理学中迁移规律的约束,语言、文化与思维的负迁移,在学生的英语写作中泛滥成灾、改不胜改。以迁移理论为其心理学基础的对比分析,特别重视语言之间的对比。因此,“教师如果将学生的本族语与他们所学的外语加以比较,那么他可以更好地了解真正的学习困难所在,并能更好地组织教学”(Lado,1957:2)。根据困难度分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以下三方面是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最有可能、最普遍地借用汉语的结构方式,采用类比的方法,发生语言习惯性迁移可能性最大的地方。
  
  二 思维模式的习惯性负迁移
  
  Kaplan(1966)认为,篇章的组织方式具有语言和文化的特殊性,反映了人的思想模式(thought pattern)。通过对篇章的语义结构和组织方式的分析,我们有可能找出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思维模式。西方人注重分析思维,崇尚理性,反映在作文组织方式上呈直线进行,常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放在句首,即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轮廓,后具体细节。这一方面反映了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适用信息社会的特点,重要信息凸现。尤其在美国,人们的流动性非常强,都要求文章一目了然,先主要信息后补充说明。具体来说,一个英语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直截了当地点明这一段落的中心思想,然后紧接的是发展句(Developing Sentences)为主题句提供依据,对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解释、说明、推展和发挥,从而构成段落的主体。也就是说,英语段落经常采用“主题句+支持句”的篇章结构模式,是直线型思维模式的反映。
  而汉语属于东方语言,拿Kaplan的观点来看,东方语言中的篇章呈螺线型,篇章的主题往往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迂回的方式来加以阐述。也就是说,汉语段落经常采用螺线型思维模式。另外,在文化方面,英语写作重视理论,在论述过程中倾向于采用综述法,突出主题的适用范围和效果,以论证某一理论和观点;而中国人受约束于八股文,语用原则程式化,写作时小心谨慎地遵循语用学中所说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不能直抒己见,而只能绕圈子说话。导致文章表达方式含蓄,开篇不点题,往往反复论证后,才将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后。
  
  三 语言特征的习惯性负迁移
  
  1 词语的选用与功能角色
  首先,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较多地使用形容词,尤其是更多地选用做定语的形容词。Biber(1998)认为,定语形容词用于解释名词信息,寥寥数语就可以表达较多信息,因此比表语形容词和定语从句更多地用于进一步细化名词信息。其次,中国学生习惯较多地选用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语篇虚词(discourse article)指“well、now、anyway、anyhow”等一些用于保持会话连续的词,它们很少用于口语体之外的文体。在Biber的模式中,第二人称和语篇虚词同属于信息性/参与性这对功能维度中参与性一方的语言特征,反映出语篇的互动性。也就是说,EFL和ESL作文中存在较多的第二人称代词和语篇虚词,有可能说明他们有意或无意采取了一种和潜在读者进行心理交谈的写作策略,用以弥补其语言能力的不足,使之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能保持思路的不间断和写作的连贯(马广惠,2002)。
  2 特殊语法结构的负迁移
  利用对比分析,从语法结构方面,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与中文有某些相同而其实又不同的对应结构。如最常见的“make+宾语+补足语”、关联结构以及句法结构。
  Wong(1983)发现,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倾向于过多地使用“make+宾语+补足语”这一分析型语法结构来表达使役关系,而很少直接运用一些可以表达使役关系的动词。
  英语中可以表示使役关系的表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词缀en-,-en,-fy(-ify),-ize(-ise)等构成的派生词,由这些词缀构成的派生词有些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综合型表达法,有些却找不到。如:enrich(使丰富;丰富),frighten(使吃惊、使害怕),beatify(使变美丽;美化),modernize(使现代化),shorten(缩短)等;另一类是一些单纯词及物动词,其对应的中文有些含有“使”,也能找到相对应的汉语综合型表达法。如:disappoint(使失望),annoy(使生气;惹恼),excite(使兴奋),而有相当大一部分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词化形式,只能用分析型表达法来表示。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在表达使役关系方面,汉语确实比英语更多地依赖分析型表达法,尤其是“使+宾语+补足语”这一结构。中国学生受这一语言习惯的影响,英语作文中大量存在Chinglish的产物——“make+宾语+补足语”结构。Wong(1983:158)认为,中国学生这种受母语干扰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是受汉语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即由于汉语形态简单,使役关系的词化表达手段有限,因此习惯于用分析型表达法来类比汉语中的“使+宾语+补足语”的结构。
  另外,在关联结构方面,在汉语中关联结构往往是成对出现,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而在英语中却只单独使用关联词,因此以上对应的英语关联词是单独的although/though或but;because 或so分别来表达。
  还有,在句法结构方面,也经常发生汉语句子的负迁移。如:The price of food is cheap in China. 英语句子的错误显然是受汉语句子“中国的食品价格很便宜”的影响而造成的。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汉语中的“价格”既可以说“高”或“低”,也可以说是“便宜”或“贵”。但在英语中,只有商品本身才能说cheap(便宜)或expensive(贵),而prices(价格)只能是low(低)或high(高)。
  相似的用法还有population(人口)等。汉语中的“人口”只可以说“多”或“少”,不可以说“大”或“小”。而在英语中刚好要倒过来。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这类建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的解释,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外语的表达、克服母语的干扰有很大的帮助。
  
  四 小句关系的习惯性负迁移
  
  1 小句关系理论(clause relation theory)与英语写作
  小句关系是指小句间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本文涉及的小句可以是独立的简单句,也可以是复合句中的分句。
  Winter(1974,1977)认为,语篇中小句之间的关系可分为逻辑序列关系(logical sequence relations)和对照关系(matching relations),逻辑序列关系通常指按一定次序发生的事情或思想之间的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是时间顺序关系。对照关系往往是比较两个或多个小句在信息方面的差异或共同点,所以需要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基础。后来,Hoey(1983)把Winter的理论进一步细化,归纳的小句关系更为具体。Hoey(2000:265)给小句关系下定义时指出,典型的小句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照关系、一般——例证关系和时间顺序关系。
  在写作中,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小句关系来组织语篇,并且根据这些关系组织起来的语言单位的意义,往往比多个单句意义的总和要多,从而使语篇更具有连贯性。在实际写作中,我们往往同时运用几种小句关系,共同完成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一般与个别关系中,进行具体陈述的小句之间,常常会出现对照、秩序或层次等关系。
  2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小句关系中的习惯性迁移
  根据小句关系理论,小句关系是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缺乏连贯性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小句关系。在常见的九种小句关系(程晓堂,王琪,2004)中,小句关系发生负迁移的地方,主要是漏用逻辑关系语(logical conjunctions)。
  在语义关系中,逻辑关系语承担着一部分意义,并使小句之间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中国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时,经常出现存在小句关系的地方没有使用相应逻辑联系语的状况,而是把小句简单罗列起来,导致关系脱节或意思发生改变,尤其体现在对照关系(while,as等)、依靠关系(because,if,and等)。例如,I like coffee, my mother loves tea./I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I saw her reading a magazine, laughing.
  
  五 结语
  
  从前人大量的研究来看,迁移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迁移的范畴、内容、条件和方法,必须通过对比分析才能真正弄清楚。在写作训练时,英语教师只有通过重点讲解、反复强调,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汉语和英语去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才能克服由于母语知识负迁移所引起的写作上的困难。“一个对外语和学生母语进行过比较的外语教师,将能够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能设法解决这些问题。”(Lado,1957)。
  
  参考文献:
  [1] Biber,D.1998.Variation Across Speech and Writing[M].Cambridge:CUP.
  [2] Hoey,M.1983.On the Surface of Discourse[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3] Hoey,M.2000.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 Kaplan,R.B.1966.Cultural thought patter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A], Language Learning,16:1-2,1-20.
  [5] Lado,R.1957.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Michigan: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6] Schachter,J.1983.A new account of language Transfer[A].In S Gass & L.Selinker(eds.)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Newbury House.
  [7] Winter, E.O.1974.Replacement as a function of repetition:A study of some of its principal features in the clause relations of contemporary English[D].University of London.
  [8] Wong, S.C. 1983.Overproduction, under-lexicalization and unidiomatic usage in the make causatives of Chinese speakers: A case for flexibility in interlanguage analysis[J],Language Leaning and Communication,2:2,151-165.
  [9] 程晓堂、王琪:《从小句关系看学生英语作文的连贯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0] 马广惠:《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语言特征的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作者简介:肖红武,女,1974—,湖南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西华大学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从木芙蓉“倚风自持”、“朝开暮落”、“浑身是宝”等自身物性,结合历代诗词中相关歌咏所赋予木芙蓉的花格,通过分析《红楼梦》的相关描写,为佐证木芙蓉为黛玉之征提供新的依据。  关键词:木芙蓉 水芙蓉 林黛玉 《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芙蓉”一名二指:出于水者,是水芙蓉;出于陆者,是木芙蓉。木芙蓉冬凋夏茂,及秋半始着花。曹雪芹对此两种花分得很清楚,如《红楼梦》
期刊
摘要唐寅的三十首《落花诗》以绮丽的语言书写了生命寂寥的感伤,记录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挣扎与奋进的过程。该组诗真实地袒露诗人内心的隐秘情感,隐隐传出梦醒之后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哀伤。唐寅的人生追求渗透了一位末世士子的失意与感伤、无奈与落寞,其诗歌创作更让世人看到了一位桀骜不驯的江南才子对传统人生道路的怀疑与否定,以及其对新的价值实现的个性追求。  关键词:唐寅 《落花诗》 感伤
期刊
摘要相对于大观园的美女世界,《红楼梦》中的男性群体历来不能给读者以好感。本文试从人的内在潜力的视点上寻找他们伦理视域的建构形态,辩证地阐释其追求个体生活理想的多元倾向以及由此折射出中国上千年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悄然变化的轨迹。  关键词:红楼梦 男性 建构 伦理视域 思想解放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阅读,归根到底是一种认识活动。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期待,对作品的领悟和还原
期刊
摘要网络玄幻小说自诞生后不久,便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2003年前后更是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之一;从2004年至今,玄幻小说不仅仅占领了网络文学的领头位置,同时也不断创造出一个个出版奇迹。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依赖于网络小说发展为其创造的良好发展条件,使之产生了新变化和新发展。  关键词:网络 玄幻小说 新变化 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在网络文学文本中,除了占比例最大的
期刊
摘要孟子作为继孔子、老子之后独当一面的思想家,对心性问题做过较深的思考,其心性论的构建明显的重道德伦理方面“善”的构建。孟子之言“性善”在中国哲学史上影响十分深远。其所论的 “心”不仅是认知心,更重要的是道德心。孟子的道德心是其心性论的基石。孟子的心善即性善,具有激励人们为实现道德理想奋斗的意义。  关键词:孟子 心性论 善 道德意义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
期刊
摘要林语堂幽默观的中心内涵是对失败之境中的人或物的怜悯之情,对人性自由的相对认同,是追求闲适的快乐哲学。它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有儒家的仁学中庸,道家的超然知命,佛家的怜悯洞悉,还有基督教的博爱奉献。它们相互融合汲取,共同作用才产生了林语堂独特的幽默观。  关键词:林语堂 幽默观 儒 道 佛 基督教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1924年,林语堂首先将古希腊医学中的术语“hu
期刊
摘要元末诗人杨维桢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铁崖体”风格震荡凌厉,奇丽诡怪,是元末诗人张扬个性、独抒性灵的反映。明初由于政治、文化、文学等方面的限制,“铁崖体”最终走向衰歇,诗风转雅。  关键词:杨维祯 铁崖体 奇丽 独抒性灵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清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元季杨廉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对康拉德作品在中国的译介过程做一简单梳理,并聚焦小说《黑暗的心》的其中一个中译本,从这个中文译本中选取一些翻译实例,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的若干常用手法,并进而对译本的处理效果作一简单评价。  关键词: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的心 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英籍波兰裔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1857-1924)以其非凡的创作成就与艺术主张
期刊
摘要传统诗教内涵的生成,实则经历了周代礼乐诗教、孔子“言语”诗教、汉儒经学政教、刘勰的文体诗教等,一系列开放式的建构过程。这其中,诗教文本,即“诗”,经历了由“散诗”到结集的《诗三百》,而《诗经》,而“文学诗”这样的发展过程;“教”的内涵同样经历了礼乐为教、“言语”为教、政治为教、情感为教的演变重构过程。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传统诗教是政治、文学与教化的综合性人文存在,其存在特征则是动态与开放,顺应与
期刊
摘要地名的由来,与民族的文化遗产、文化影响和文化发展等息息相关。剖析美洲地名这块历史文化的“化石”,我们可以领悟到美洲印第安民族特有的文化风貌。  关键词:印第安语 美洲地名 文化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它通常能反映出当时的某些自然特征和历史背景的状况,甚至史事本身的某些侧面或具体细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该地的历史地理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