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l_ding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试题更多引用“数学”方式呈现材料。提高教学质量和核心素养需要读懂“数学”题目,培养数学思维。了解题目形式及特点,明确客观、主观类题目解题方法,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政治教学 数学思维 运用能力近年来,政治试题设计丰富多彩,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除文字、漫画外,更多引用“数学”方式呈现材料,如坐标、图表类题目。坐标、图表类题目成为学生答题的“难点”题目,也是政治试题的“亮点”题目,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学生面对坐标、图表类题目,特别是数学功底较差的文科学生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得分率很低。加强坐标、图表类题目的训练和指导,已经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政治核心素养理性精神的内在要求。读懂“数学”题目,掌握“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势在必行。
  一、题目形式及特点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包括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它具有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等特性,其核心是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包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做出肯定或否定,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三种形式。
  政治试题中“数学”题目材料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坐标曲线图、坐标折线图、柱状图、饼状图、表格等,最常用的是坐标曲线图。在坐标曲线图中,有的是单纯图示,有的是图文结合;有的是一条曲线,有的是多条曲线;有的是单独曲线,有的辅以箭头。坐标、图表类题目命题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坐标、图表概括信息,进行理论判断;二是根据理论描述进行坐标、图表选择。坐标、图表类题目能力要求主要是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它以坐标、数据图表等素材为背景,结合一定的条件和要求,考查准确分析和解读题干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坐标、图表类题目考查的知识主要是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考查对经济学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如正比、反比、无关等;考查对某些经济因素变化趋势及其原因、结果的分析,如增多、减少、上升、下降、波动、快慢、差距等;考查由一种经济现象引起另一种经济现象。
  二、客观性题目方法导航
  1.夯实基础,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和变通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方法技巧也要依托一定的知识储备来实施。一些学生解答这类客观性题目出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基础知识识记不准、界定模糊、理解偏差。所以,要对经济生活和经济学常识中可以用坐标、图表考查的知识点逐一梳理,逐个突破,扫清知识障碍。特别是以下知识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2.提高技能,熟练掌握坐标、图表的分析和判断技巧。拙妇难为有米之炊。坐标、图表客观性题目除具有一般客观题的答题技巧技能外,还必须把握坐标、数据图表分析和判断的特殊技巧,具体如下:
  (1)明确坐标、图表的指向。弄清题目要求,即根据坐标图表分析哪个经济因素的变化或哪几个经济因素的变化及关系,与此无关的信息首先排除。
  (2)準确把握坐标、图表中的各种信息。如曲线变化中体现出的趋势——增加、递减或增减波动;曲线变化中体现出的比例关系——正比、反比、或无关;曲线位移中的箭头指向——代表着增减趋势;表格数据对比中体现的变化与关系——数量、比重或速度的增减、各个数据之间的关系等;结构图中体现出的大小与变化——根据数据判断各部分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3)注意坐标、图表之外的文字说明或限定。如题干中涉及的经济条件或国家政策等,往往就是影响坐标、图表中某些因素变化的原因;某些新经济名词本身,就代表着某种经济因素的变化或某种经济现象的出现等。
  (4)注重坐标、图表中各个因素在因果分析中的位置。很多题目特别是涉及比例关系的题目,大多蕴含着某种因果关系。要注意这些因素是自变量——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因素,还是因变量——受别的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因素,决不能颠倒其中的因果关系。如平时与节日食品与服装需求变化趋势,食品价格越来越上升,反映的是供求影响价格,服装价格越来越下降反映的是价格影响供求。
  例题:(2017高考全国一卷第12题)
  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甲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上升,如汽车价格下降,汽车需求量增加。甲与乙是互补商品,乙的需求量增加,同时价格不变,图像向右移动,(根据价格不动左右动,价格动上下动原理,此处为价格不动。)如汽车需求量增加,汽油需求量也增加,故选C。
  三、主观性题目思路点睛
  主观性题目主要以图表类形式呈现。图表类题目信息容量大,能力要求高,稍不注意就会失分。解答图表类主观题一般采取“一审、三看、三比较、一升华”的解题思路。
  1.“一审”就是审设问。依据试题设问,明确解题方向。养成先看设问后看材料的习惯,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增强指向性。
  2.“三看”。一看图表标题,因为标题是坐标、图表类题目的灵魂。二看图表内容,因为它是图表类题目的主体,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或数据曲线(柱状)构成。三看表注(备注),因为它是图表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表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表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通过“三看”,确定答题思路,明确答案主体。
  3.“三比较”。一是纵向比较:纵向数据之间进行比较,纵向比较变化(增长或减少);二是横向比较:横向数据之间进行比较,横比差距(联系);三是综合比:综合比看比重,看速度。通过三方面的比较,将图表的数据或图形转换成文字表述出来,即把数字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准确描述出图表反映的信息、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图表中某些年份的特殊意义。
  4.“一升华”。针对材料内容挖掘内在信息,揭示出这些信息、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升华本质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注意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升华,如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只需说出现象即可。
  四、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
  1.让学生主动训练,激发数学思维积极性。
  2.让学生多元思考,锻炼数学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追求变式,训练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4.让学生构建体系,发展数学思维的整体性。
  授人以渔,贵在得法。只要长期坚持,规范训练,数学类题目将不再困难,数学思维必将落地生根。只要引导得法,补足短板,运用能力必将突飞猛进,综合素质必将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瑞英.让数学思维在课堂飞扬[J].江西教育,2007,(06) :45.
  [2]李海.浅析政治图表类试题的解答技巧.
  [3]林丽.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伴随着我国不断推进的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而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立足于中学英语教学
介绍了断层突水治理的注浆工艺,并对注浆材料的选择,注浆钻孔的合理布置,合理的注浆方法作了祥细的介绍。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部分,对学生未来语文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小学的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逐渐的加深,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也逐渐的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进行锻炼。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  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问题对策朗读是语文教学当中最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可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校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和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小孙庄小学师生对快乐课堂的认识和希望,以及在快乐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充分地了解研究学情后,课题组积极构建新的教学设计模式,为快乐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做好铺垫,推行快乐课堂模式,保证课堂的鲜活高效,促进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能力有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在这种蜜罐式的环境中长大,养成了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习惯。他们都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看问题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很难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但是,作为教师,必须要走进学生心灵。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尊重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教师学生心灵 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打开教学的局面。那么,教师如何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建设开放的、有效的、创新的语文课堂,构建人文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向生活,使知识延伸到课堂外,融入到社会中,让美文引领学生“远航”,让“人生”对话成为永恒,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在审美体验中增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语文课堂引领延伸开放今天,教育的步伐已彻底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的各环节,取得了初步成效。作为初中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