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数学的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还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要求,教师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元化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锻炼自身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088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合作学习逐步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互相合作,还要学生们相互竞争。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提升。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将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一、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基于小组讨论、配合,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深厚的友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学生间相互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探索精神。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丧失主观上的求知欲,致使现代教育产生“应试机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观上的自学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学生的主观情绪,也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逐渐弱化自身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辅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的策略
(一)组建小组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必须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才能够有效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确保小组成员学习水平大致相同,并且组内成员有各自的学习优势,才能够有效实现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实现组内交流氛围活跃,从整体上构建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情境引入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學生的心中,数学成了抽象、深奥的代名词,还有学生谈数学色变,就更别提合作学习数学了。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已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创设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加入合作学习中去,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无趣的,而是鲜活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一开始,教师拿出一面圆形的镜子,立刻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教师微笑着问:镜子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呢?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细绳、直尺等,动手测量。学生很快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细绳绕偏了;一会儿,直尺掉了;一会儿,剪去的细绳无法再次利用了。怎么办呢?学生想到了与他人合作,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对圆形物品周长的测量。然后,他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测量出了镜子的周长,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这节课中,教师对待新知,没有采用直白的讲解方法,而是引入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这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任务驱动
当前,很多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氛围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学习毫无目的性和方向感。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所学新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与其他环节建立有机联系,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当然,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之前,教师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个数字。在教学新知时,教师对学生说:“如果给你5个数字,你能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吗?能组成一个最小的数吗?”学生都回答说“能”。随即,教师补充道:“只能运用老师卡片上准备的数字哟。”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可以5人合作。于是,他们主动结组,通过观察手中的5个数字,很快组出了合适的数。如有5个学生出示的数字为9、2、8、3、6,他们根据所学多位数的知识,很快组出了最大的数——98632,并大声地读了出来——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二。然后,他们又交换了卡片的位置,组出了最小的数——23689。学生想到,要组成的数最大,就要把最大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组成的数最小,就是要把最小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多位数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为学生巧妙设计了合作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加快新知吸纳和建构的进程,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的愉悦,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54-155.
[2]郑势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7-139.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5-088
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合作学习逐步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互相合作,还要学生们相互竞争。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得到提升。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自制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这将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减轻教师的负担。
一、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基于小组讨论、配合,提升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发挥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深厚的友谊。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也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和落实。学生间相互学习,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探索精神。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丧失主观上的求知欲,致使现代教育产生“应试机器”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观上的自学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与综合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节学生的主观情绪,也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逐渐弱化自身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辅导者,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应用小组合作模式的的策略
(一)组建小组
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必须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才能够有效促进小组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秉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原则,确保小组成员学习水平大致相同,并且组内成员有各自的学习优势,才能够有效实现学优生带动学困生实现组内交流氛围活跃,从整体上构建良好的竞争氛围。
(二)情境引入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學生的心中,数学成了抽象、深奥的代名词,还有学生谈数学色变,就更别提合作学习数学了。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已成为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创设情境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加入合作学习中去,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无趣的,而是鲜活的,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一开始,教师拿出一面圆形的镜子,立刻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教师微笑着问:镜子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呢?学生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细绳、直尺等,动手测量。学生很快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细绳绕偏了;一会儿,直尺掉了;一会儿,剪去的细绳无法再次利用了。怎么办呢?学生想到了与他人合作,明确分工,合作完成对圆形物品周长的测量。然后,他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测量出了镜子的周长,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在这节课中,教师对待新知,没有采用直白的讲解方法,而是引入了一个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这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任务驱动
当前,很多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课堂氛围表面上热热闹闹,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学习毫无目的性和方向感。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低效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所学新知,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与其他环节建立有机联系,更好地融入合作学习。当然,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认识多位数”之前,教师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了一个数字。在教学新知时,教师对学生说:“如果给你5个数字,你能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吗?能组成一个最小的数吗?”学生都回答说“能”。随即,教师补充道:“只能运用老师卡片上准备的数字哟。”那怎么办呢?学生很快想到了可以5人合作。于是,他们主动结组,通过观察手中的5个数字,很快组出了合适的数。如有5个学生出示的数字为9、2、8、3、6,他们根据所学多位数的知识,很快组出了最大的数——98632,并大声地读了出来——九万八千六百三十二。然后,他们又交换了卡片的位置,组出了最小的数——23689。学生想到,要组成的数最大,就要把最大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组成的数最小,就是要把最小的数放在最高的数位上。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多位数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内容,为学生巧妙设计了合作任务,让学生主动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加快新知吸纳和建构的进程,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的愉悦,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朱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54-155.
[2]郑势佳.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