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材料在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的实验性表达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中新材料的实验性表达、多元材料——当代观念艺术实验性拓展的路径两个部分入手,阐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发现艺术家对思想表达的追求已超越其形式本身,他们不断挖掘新材料的使用形式,使材料成了承载自己思想的符号.观念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会有意使用某些综合材料或表现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其他文献
文章以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电影《天气之子》为研究对象,对新海诚动画电影的风格展现、民族文化符号以及作品所蕴含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进行分析,为推动中国动画角色设计、剧本编撰和文化价值内涵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滨海地区因独特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和人文历史形成了地域化景观,其植物造景是滨海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胶东滨海地区为例,从植物造景的作用入手,结合滨海植物造景原则,通过对滨海地区植物造景基本元素和造景形式进行分析,总结胶东滨海地区植物造景艺术手法,探讨适宜胶东滨海地区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将文化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融入可视化传播设计中,能够帮助设计师加深对传统造物文化的理解,重构生活形态,了解文化变迁,加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与再创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注重形而上的超越性的当代艺术表现出返身世俗社会的时代倾向,开始关注个体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首先崛起的新生代艺术以写实的艺术手法再现日常生活的场景,如波普艺术挪用、拼贴、并置当下社会中的商品或消费符号以表现消费社会的景观,艳俗艺术则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呈现当下生活的各种景象.在面向日常生活的转向中,当代艺术的审美趣味旨在瓦解本质、绝对价值、真理、理性与终极关怀这些形而上的概念,转向形而下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审美泛化”倾向.文章旨在审视这场艺术与生活的双向互动,关注当代艺术的审美新建构.
传统榫卯是起源于中国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木质连接结构,但由于其结构复杂,不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良,对榫卯的应用作出进一步拓展.文章从消费者对榫卯的认知、现代工业化生产要求以及现代家具创新应用等角度,确定榫卯改良的依据,总结榫卯改良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具有立体组合功能的可拆装家具.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环境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功能性的需求外,也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文章阐述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设计心理学在环境设计要素中的具体应用,进而总结设计心理学视角下的环境设计发展趋势,以期环境设计能够良好发展,营造出更美好的空间环境.
为了使现代建筑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弘扬地域文化,文章以天津五大道街区为例,探索租界时期天津传统文化与舶来文化的碰撞融合,即近代天津建筑的发展,对其产生背景、发展脉络和融合方法进行总结.知古可鉴今,对天津历史建筑展开探索可以使现代天津建筑更好地传播地域文化,形成独有的城市风貌.
潍坊十笏园融合了北方园林的浑厚与江南园林的秀美,是山东省传统名园,为南北过渡园林之典范.文章系统分析潍坊十笏园的园林植物构成种类与植物观赏特征,总结植物文化内涵,探究植物与造景要素的配置关系与艺术法则,其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植物造景艺术手法对现代园林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新观念、新思想层出不穷并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停发生改变.与时俱进的时尚元素为画家进行创新提供了灵感和动力,尤其是对于当代工笔人物画而言,不论是题材选择、技法色彩,还是所表达的意境以及表现方式,都与之前存在很大的区别,现在更多的人物形象是用于反映时代气息,采用的是体现时尚活力的色彩.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优秀文化以及国家精神的对外展现.在中国近百年的现代雕塑发展历程中,从江小鹣到吴为山,众多江苏籍雕塑家在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上作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众多成就.基于此,文章分析江苏籍雕塑家如何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健康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