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豆腐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干豆腐这行,我也曾有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你想,年纪轻轻的跑去干这个……只是没想到,‘豆腐豆腐水当铺’,这个毫不起眼的小行当竟然扭转了我的人生。”
  ——本文主人公语
  
  本刊曾于2005年第3期上半月以《奇迹!卖彩色豆腐的下岗工人身家千万》为题,报道了南京彭家彩色豆腐创始人彭洪根的创业经历,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07年9月,本刊在回访中发现,如今的彭家豆腐不仅越做越大,而且正可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它的创业史中还留有一位“豆腐西施”浓墨重彩的一笔,她的创业故事同样精彩!
  
  挖掘优势,
  下岗女工豆腐皮中寻找致富密码
  
  方胜,南京朋佳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1974年出生在南京市一个普通的家庭,1993年从商专毕业后,分配在当时南京最大的商场——中央商场当一名服装营业员。如果不是3年后的下岗,方胜怎么也无法将自己的人生与豆腐联系在一起。
  1997年,商场经营不善,方胜下岗在家。同年遭此境遇的,还有她的丈夫。这对年轻的夫妇在家里长吁短叹,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他们开始为琐事相互指责,频繁地发生争吵。直到1岁多的孩子突然生病,犹如点燃了矛盾炸药库的导火索,那次夫妻俩大打出手……最后方胜一气之下搬回娘家住。
  分开一段时间后,方胜渐渐从怒火中平静了下来,要强的她意识到“等”和“靠”都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凭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才能走出困境,才能扭转这种“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局面。她开始寻思着找项目自己干。最初,方胜想重操旧业,做服装生意,当会计的母亲帮她分析后认为,服装市场竞争激烈,而且服装周期性太短,方胜在这方面缺乏优势,这个项目不合适。恰好这时,母亲从老家浙江蒲江县带回了一些豆腐皮。这勾起了方胜的美好回忆。
  在老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做豆腐皮,母亲也有一手挑豆腐皮的拿手活,挑出来的皮子薄而有韧劲,金黄而爽口,方胜从小就爱吃。再次吃着家乡的豆腐皮,她随口说:“咱们南京可买不到这么好吃的豆腐皮哟!”母亲笑着说:“那你可以做啊!”母女俩一合计,豆腐皮在南京市场上是紧俏货,一年四季都为人们所需要,而且方胜还有一个大大的优势,那就是她有掌握一手好技术的渠道。
  尽管也认为这个项目很不错,但方胜一想到自己过去也是在大商场里干活的人,如今年纪轻轻的却要和黄豆、卤水打交道,她又犹豫了……可一想到自己已经被逼到了这个份上,再苦再累方胜也认了。为此,她特意回了一趟浙江老家学习挑豆腐皮的技艺。在家乡老人手把手的教导下,当她第一次成功地从沸腾的豆浆表面,挑出油亮亮的豆腐皮时,方胜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一直不安的心也终于踏实了。
  正如她和母亲分析的那样,方胜在娘家小院里临时搭建的锅里挑出的豆腐皮,拿到菜市场回回都卖得精光。面对如此大好形势,方胜越干越来劲,每天不仅加班加点地赶制豆腐皮,还要用自行车驮着几十斤的豆腐皮赶到菜市场上卖。很难想像,一个纤弱的女子做这一切时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心力。
  好在付出都有回报,随着豆腐皮越销越多,方胜渐渐找回了自信,和丈夫也和好如初。半年后,丈夫、父母都齐齐参与到做豆腐皮的生意中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到1998年时,方胜每个月仅凭卖豆腐皮就可以进账3000余元。但是,她并不满足,她意识到了传统做法的弊端,那就是一锅浆只能挑一两张豆腐皮,产量小,成本高。每天看到大量的剩浆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收卤水的,方胜就越发迫切地想解决这个问题。她不禁突发奇想:能不能将一锅豆浆全都挑成豆腐皮呢?尽管这一想法遭到了同行的嘲笑,家人也不理解,但方胜心里明白:要想在豆腐皮上再有所发展,就必须要突破这个瓶颈。于是,她开始了漫长的研究,查看大量相关书籍,走访做豆腐皮的内行。方胜用各类凝固剂不断地尝试着,每次放多少,都一一记录下来。从一两张皮子,到挑出三四张,半年后可以挑出半锅……渐渐地,她看到了希望。与此同时,随着豆腐皮产量越来越大,方胜也完成了从零售到批发的完美转型。此后,南京十几个农贸市场的豆腐皮都由她供货。
  两年后,方胜终于摸索出成熟的工艺,可以将一锅浆全部挑成豆腐皮。当自己的“痴心妄想”终于变为现实时,她高兴得大哭起来。为了这一天,她经历了太多的打击和非议,也忍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孤寂。
  凭借这一手绝活,方胜的豆腐皮生意越做越大。最初送货的自行车升级换代成了摩托车,最后又变成了货车。2002年,方胜豆制品厂开业了,专做方胜豆腐皮,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方胜腐竹。每天千把斤的豆腐皮批发量,以及整锅挑出豆腐皮的绝活,让方胜成为南京豆腐皮制造商中利润最大的一家。
  
  强强联合,
  打造彩色豆腐成知名品牌
  
  眼看着项目越做越大,方胜在欣慰之余,也感到深深的隐忧,此时豆腐皮上的挖掘已经到了极致,下一步又该怎么走呢?此时的她深知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所以,方胜时刻都在琢磨如何把自己的豆制品做大做强。
  2003年底,南京市劳动局主办的“创业培训班”第6期开班,方胜欣然参加。经历过了创业的艰辛,她越发感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力量。在这期培训班上,方胜和其他学员们一起交流各自的创业经历,分享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一位叫彭洪根的学员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为下岗工人的彭洪根继承父亲的手艺卖豆腐,在南京做得小有名气。通过不断改进,他的豆腐很快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样是不安于现状,彭洪根又研制出了彩色豆腐。让司空见惯的白豆腐穿了“七彩衣”,这成为豆腐史上的一大创举(本刊2005年第3期上半月有详细报道)。
  相同的下岗再创业的经历,又都在豆制品行业做出了一番事业,共同的话题很快就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人之交,贵在交心。”当彭洪根谈起自己最新研制的项目——彩色豆腐时,方胜毫无保留,在经营、公司发展壮大方面给予他很多建议。听着这些,彭洪根频频点头,心里对这位在业界顶呱呱的同行十分认可。
  这时,劳动局助业专家李兰了解到彭、方分别是豆腐、豆腐皮方面的高手,就建议说:“你们都是搞豆制品的,不妨联合起来发展,正好还可以优势互补啊。”这话好像一盏明灯,让方胜豁然开朗。强强联合,不正好解决了她苦苦思索的发展问题吗?一直以来她的豆制品厂都是生产豆腐皮及腐竹的,产品单一,而且豆腐皮的挖掘已经到了极致,纵向发展几乎没有可能,惟有横向发展。若能和彭家豆腐联合起来,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没想到,彭洪根也正有此意,他极力邀请方胜加盟,共同把豆制品事业做大做强,打造知名品牌。于是,方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个新的创业历程开启了!
  带着各自的发展需要,二人在进行资源整合后,开始了精诚合作。在南京市新街口街道创业园的鼎力资助下,彭洪根和方胜联合成立了南京朋佳职业培训学校、南 京朋佳贸易实业有限公司。随后,他们又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为彭家豆腐注册了商标,为生产彩色豆腐、方胜豆腐皮等特色豆制品的技术申请了专利,制订了严格的企业标准。
  2005年初,自感知识结构不全的彭洪根主动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只做擅长的豆制品科研,方胜则挑起大梁,发挥自己在经营方面的优势,全力促进彭家豆腐的发展和壮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强强联合带来了巨大的效应,过去不敢想的目标,如今有了合作者的鼎力支撑,方胜也开始大胆尝试。她和彭洪根同心一致,在做好南京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随着加盟店的推出,从2004年至今,“彭家豆腐”已经在全国发展了1200多家加盟店,让全国8千万消费者吃上了绿色健康的豆制品。此外,“彭家豆腐”更出现在澳大利亚、瑞士、挪威、马来西亚等国。
  
  引导创业,
  为下岗工人再就业铺路搭桥
  
  方胜成功了,她用勤劳和智慧,开创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作为过来人,她深知下岗工人的疾苦,因此她决心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为此,2005年初,方胜和彭洪根先后奔赴河南开封、湖南长沙、湖北武汉等地,与当地的劳动就业部门、工会、妇联联合推广“彭家豆腐”的制作工艺和经营理念。
  本刊在2005年3月上半月刊登了彭洪根的创业经历后,更是在广大读者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众多下岗工人通过报道了解到了彩色豆腐这个产品新颖、门槛低的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通过编辑部与彭家豆腐取得联系。据方胜不完全统计,仅由本刊牵线搭桥到南京彭家豆腐本部学习、并成功建立加盟店的就有60多家。
  陈志鹏,41岁,一位在美国当厨师的香港人,人生经历比较坎坷。一次在阅读本刊时,彭洪根一波三折的奋斗经历让他产生了共鸣,他更为彩色豆腐这个项目深深吸引,于是越洋通过本刊编辑部与彭家豆腐联系上,表示将来回国后就开家彭家豆腐店,他深信它一定能带来财富。
  43岁的夏月红是河南开封人,下岗后一直在家闲着,不知该干些什么。2005年看到彩色豆腐的报道后,她的眼前顿时一亮,当天下午就踏上了南去的火车。方胜亲自接待了夏月红,并手把手把整个制作技术要领及流程教给了她,一个星期后她掌握了所有的技术返回开封。在开封劳动局的支持下,夏月红顺利地拿到了贷款,方胜又亲历亲为,帮助她着手选址、购买原料等一系列筹备工作。2005年5月14日,豆腐店终于正式开业了。2006年,夏月红的豆腐店还被授予了中国银行(花旗集团)微型创业奖,并在开封已有22家连锁分店。
  广东韶关的潘晓红同样得到了方胜的大力支持,她不仅在当地开了第一家豆腐店,而且还帮助那些找上门来的下岗工人加盟到这个项目里去。迄今为止,在短短年的时间里,在韶关一个普通的城市已先后发展了十多家“彭家豆腐”连锁分店了。
  眼看着彭家豆腐“遍地开花”,让越来越多的下岗人员从中获益,方胜感到十分欣慰,但压力也随之而来。为了确保彭家豆腐的技术立于行业前茅,在市场中保持优势,早在4年前,方胜和彭洪根就高薪聘请了6位专家,成立了南京彭家豆腐研究所。几年来,他们陆续推出了特色豆浆、豆腐锅巴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加盟店的产品。此外,研究所还在彭洪根的带领下,即将推出专门给患痛风病、前列腺肥大的人们吃的豆腐,目前这个产品已经研制成功,推出后必将掀起豆腐史上新的篇章。
  “小豆腐,大产业。”方胜由衷地感慨道:“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如果没有和彭师傅的合作,我可能还在南京豆腐皮市场上小打小闹啊。”这几年的合作,带给她的不仅是大财富,更重要的是来自事业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她活出了下岗女工的精彩和自信!
  
  (责编 俞媛媛)
其他文献
爱情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并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在三峡大坝附近,有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肝癌村”:仅有300多人的小村,在近几年内,先后有50余人患上肝癌,其中12人被夺去了生命,15人生命垂危。就在这时,老支书和众村民决定每家出钱,将村里最有志向的青年黄元雄送到北京读大学,学成之后回来拯救“肝癌村”!  黄元雄带着村民们的重托,来到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学习。此时,一个出身于外交官家庭
期刊
他仅仅是个为了生存而在外漂泊的农民工,然而他却登上了2007年的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他一首《挥挥手》唱出了千千万万农民工的心声。一夜之间,他成为所有农民工的代言人。他就是元宵晚会上那个摆着生疏动作,却深情万分的李路正,是他演绎了一个从普通打工仔到歌手的传奇。  那么,他是如何创作出感人至深的歌曲《挥挥手》?他是怎样走上央视的舞台?这其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艰辛与磨难?    15元漂泊京城,农民工心中
期刊
弱女子的惊人之举:张贴还债通告。    当很多人还在坚持着“人死账烂”的世俗观念时,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妇却顶着生活的重压为亡夫还债。是什么原因让她能够做出如此的惊人之举呢?“欠账还钱,天经地义!”在呼唤诚信回归的今天,她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丈夫走了,苦难之家站出一个好儿媳    今年31岁的陈美丽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人。1997年,她嫁给了大她3岁的男青年王云林。婚后
期刊
孩子生下来,都是聪明的,家长需要做的是防微杜渐,防止孩子变得不聪明。    如今,一个家庭出现一个神童并不多见,而在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却出现了2个神童,这不能不说是奇迹中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名叫沈振雄,他将培养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大儿子沈怡谋14岁即入读著名的牛津大学;9岁的小儿子沈诗钧2007年8月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为本硕连读的大学生,成为华人世界有史以来最小的大学生。沈振雄是如
期刊
深圳有一个锦苑小区,在全市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小区中,它只是其中极为普通的一个。可是,如果你知道这个小区里发生的故事,你一定会对它刮目相看。短短5年时间,这里相继有21名物业保安通过自学,打拼成了各个领域的白领,他们中有人成了电脑专家,有人成了物业经理,有人成了园艺师,还有人成了律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天道酬勤,小保安成了电脑工程师    今年35岁的胡智华出生在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乡一个
期刊
编辑同志:  我哥两年前离开家乡去广东打工,但是,在他去后至今一直没有任何音信,家里多次派人去找并登了寻人启事,还是没有打听到他的下落。最近,我哥哥的妻儿以他失踪了为由,准备分割他的财产,遭到我父母的反对。请问:失踪人的财产能继承吗?  读者:刘国伟    刘国伟同志:  失踪人的财产是不能继承的。我国《继承法》第三条明确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开始。”而失踪人只是下落不明,不能确认其死亡,所以
期刊
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  ——爱德门    他曾经有着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他是四川省公安厅十三处、一处的副处长,三级警监,妻子是四川大学的知名教授,两个儿子出国留学。然而,当这位叫黎安心的副处长遇到泸州市有着“酒城一姐”之称的李玲时,他情不自禁地迷恋上了她,甚至不惜众叛亲离,与贤淑的妻子离婚。随后,为了博得情人的欢心,他竟然从同事、同学、朋友处借钱以满足他们奢华的爱情开销
期刊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著名作家和编剧王海鸰,在推出《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一部部反响巨大的电视连续剧和小说后,又在今年夏天捧出了她最满意的作品:《大校的女儿》。  在这部近似于自传体的小说中,承载着王海鸰本人太多的故事和感情。其中最栩栩如生的片断之一,就是那些写儿子的地方,因为这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对于今年已经54岁的王海鸰来说,她觉得此生最伟大的一部作品毫无疑问是自己的
期刊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打工仔,你羡慕和妒忌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包养年轻漂亮的女人吗?你会为此费尽心机铤而走险吗?  四川省泸州籍已婚打工仔陈树德,就疯狂制造了如此一个黑色幽默:他通过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有钱有势的经理,将一个年轻漂亮的打工妹征服,并让她为自己生下了一个儿子。东窗事发后,在妻子和二奶的双重重压下,他继续装富,斗胆与二奶拟订了两份离奇的协议:分别支付给孩子28万元抚养费和二奶7万元“青春损失费”!然
期刊
王思懿,这位来内地发展的台湾明星,从“潘金莲”一炮打响之后,她就走上了家喻户晓的明星道路。而近几年从《蓝色妖姬》到《紫金勋章》再到《大染坊》,王思懿演绎的一直是那种天生气质华贵的女人。在这个高贵女人的躯体里,却有着一颗恨嫁之心,终于,在经过多年的彷徨之后,2007年6月,王思懿宣布:“我已经结婚了!”    风情“潘金莲”也成大龄女    国立艺专师范还没毕业,王思懿就退了学,和姐姐一起加盟安利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