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显现出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活力。家电、汽车、电子、轻纺等行业纷纷在海外“筑巢”,建立自己的组装和生产基地。“绿地投资”方兴未艾,并购风潮悄然兴起。TCL收购施耐德,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等等,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令众多国外企业惊叹。然而更多的中国企业却不知该从何下手。一头雾水的企业在经历了几个几百万的合同亏损后,选择了退缩。为什么会深陷这种境况?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本刊专访了弘策国际咨询公司、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希望能够通过国内、国外的咨询机构为企业指引走向国际的道路。
海外投资准备工作3步走
如何走好第一步对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地走出国门,能否在海外取得长足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是匆匆忙忙地走出去,跌跌撞撞地走回来。在这一问题上,三方机构给企业的回答是一致的,那就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65%都处于海外亏损状态。而相反,其他国家在海外投资方面,有2/3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如此一片大好的海外投资环境中,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处处亏损?准备不足,是企业走出去的绊脚石。引用弘策国际咨询公司总经理冯炜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前首席执行官白礼德指出,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走出去,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走出去。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让企业看到走出去的前景和自身能力。
第二步,就是在确定自己要走出去后思考自己能走到哪里,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企业不但要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产品要求、生产状况、税收政策、扶植政策等问题,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
弘策国际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冯炜为企业讲述了一个实例来说明政治风险对海外投资的影响。“在2005年中海油公司试图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时,并购的前期,中海油聘请了国际上知名的咨询公司,为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中海油却忽略了政治因素,把对尤尼克石油公司的并购行为看成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并购中被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所以在做准备时要有一个全面地走出去的形势分析。”
走出去,对于各种风险的考察都应基于对海外市场选择的基础上。企业走出去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生产型或贸易型企业,这类企业走出去,往往采用产品出口,海外建厂或并购等方式。大多数企业喜欢选择新兴市场以及贸易自由区进行投资,如印度、智利、巴西、墨西哥以及南非等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都很好,并且提出了联合声明,共同努力推动全球跨国投资环境的优化。除此之外,这些市场都有很优惠的扶植政策,欢迎国外企业进行贸易、建厂、投资。
欧盟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智利、巴基斯坦也都已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全球整体贸易环境非常看好。但企业在选择投资市场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政治因素,对于政局动荡的地区要谨慎投资。
对于试图以并购形式进入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目标是要获得当地的先进技术,就可以考虑并购一个制造型企业;如果目标是要获得当地的商品市场,就不要去并购一个制造型企业;如果选取一个风险比较大的市场投资,就要确保高回报率;如果选取一个历史悠久、政局稳定的环境投资,可以适当降低预期利润。这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白礼德先生提醒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东亚地区投资,对中国企业来说东亚提供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而且与中国又是近邻,各方面都很方便。
另一种投资方式为海外资本投资。这种投资,企业主要会选择发达国家市场,最大的海外资本投资市场为北美。另外,英国伦敦、荷兰等地也都在积极优化资本投资市场,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外资本投资。企业在选择这类投资市场时,应在考虑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以免因为政治文化差异造成损失。
第三步准备,就是要找到一批专业的人才,来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专业的人才一是指依靠本公司本国的人才,在自己企业中挖掘懂国际投资的人;二是要善于利用当地的人,通过当地人的管理经营,使企业很快适应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文化中。
海外投资调查及机构选择
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肯定都会有所准备,但准备是否充分,风险分析是否全面权威却很难做到。中国企业由于规模以及资金的限制,很难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对海外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加之企业的海外人脉资源有限,企业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要想在短期内做好准备,打开海外市场,除了利用好企业资源外,还要善于利用外交资源以及咨询公司等外来资源的力量来为自身服务。
企业在面对海外市场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无法充分接触当地市场。派自身员工去当地市场进行调查,不仅在财务方面浪费巨大,而且由于中国员工对当地文化及经济状况的不了解,很可能造成信息误差。这时,企业可以利用中国的外交资源,或慎选在海外权威的调查机构来为自身服务。冯炜总经理谈到,中国企业不大习惯利用外部力量来为我所用,尤其是中国的外交资源。我国派驻国外的外交人员,都可在经济商务层面以及法律和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服务。他们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对某国的特点都非常熟悉,也有很多外交人脉关系,了解当地的状况。所以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外交资源帮助自己走出去。
另外,在税收政策、扶植政策、政治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方面,企业还应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企业在财会和法律方面运用专才。要求这些专才不但要对公司的整体运营方式和经营模式全面了解,而且还要熟悉当地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人才企业不妨当地选拔。同时,也可选择国际上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来进行这些工作。白礼德先生提醒中国企业,在对这些机构进行选择时,要慎重考虑机构的可靠性。选择那些在中国以及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的机构。这样的机构能正确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否则,一个不了解中国企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机构无法较好地配合企业。
海外投资需重视的法律制度
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许思义告诉企业,进入国外市场要考虑的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当地的环境以及劳动保护制度。
当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时,最开始要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跟资产的价值是一样的,有新想法和技术的公司才能成功,这些新的想法和技术恰恰就是知识产权的内容。
典型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属于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的。如果不在最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在海外发展经营的时候就会陷入到很多困境中。
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目前还没有达到全球化,这些保护仍然是以国别为区分,意味着在一个市场得到保护,未必在其它市场也得到保护,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承认你所申请到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意识到投资国家对哪一方面的知识产权最为重视,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当然,也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针对于投资方政府的游说、沟通。
劳务以及其它的因素,不同的国家差异很大。在一个国家开发出来的观念和产品,未必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其它国度。标准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标准越高,就意味着产品和服务价值就会越高。比如一个公司决定使用最低的市场标准做生意,很快会遇到麻烦,不能满足比较高的市场标准,就很难生存下去。如果遵从很高的当地市场标准运营,很快就会发现被低质量的产品挤得没有退路,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因此,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满足相应的标准、环境、劳动力等等,需要很复杂的一套策略。企业应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进行很好地把握。■
编辑:宿淇 E-mail:[email protected]
海外投资准备工作3步走
如何走好第一步对一个企业能否顺利地走出国门,能否在海外取得长足的发展至关重要。很多企业都是匆匆忙忙地走出去,跌跌撞撞地走回来。在这一问题上,三方机构给企业的回答是一致的,那就是“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准备”。
据不完全统计,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中,65%都处于海外亏损状态。而相反,其他国家在海外投资方面,有2/3的企业是赢利的。在如此一片大好的海外投资环境中,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处处亏损?准备不足,是企业走出去的绊脚石。引用弘策国际咨询公司总经理冯炜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企业在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前首席执行官白礼德指出,第一步要了解自己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走出去,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走出去。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让企业看到走出去的前景和自身能力。
第二步,就是在确定自己要走出去后思考自己能走到哪里,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企业不但要了解当地的市场情况、产品要求、生产状况、税收政策、扶植政策等问题,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以及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
弘策国际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冯炜为企业讲述了一个实例来说明政治风险对海外投资的影响。“在2005年中海油公司试图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时,并购的前期,中海油聘请了国际上知名的咨询公司,为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中海油却忽略了政治因素,把对尤尼克石油公司的并购行为看成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并购中被美国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所以在做准备时要有一个全面地走出去的形势分析。”
走出去,对于各种风险的考察都应基于对海外市场选择的基础上。企业走出去一般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生产型或贸易型企业,这类企业走出去,往往采用产品出口,海外建厂或并购等方式。大多数企业喜欢选择新兴市场以及贸易自由区进行投资,如印度、智利、巴西、墨西哥以及南非等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都很好,并且提出了联合声明,共同努力推动全球跨国投资环境的优化。除此之外,这些市场都有很优惠的扶植政策,欢迎国外企业进行贸易、建厂、投资。
欧盟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北美、智利、巴基斯坦也都已经启动了自由贸易区,全球整体贸易环境非常看好。但企业在选择投资市场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政治因素,对于政局动荡的地区要谨慎投资。
对于试图以并购形式进入国外市场的企业来说,如果目标是要获得当地的先进技术,就可以考虑并购一个制造型企业;如果目标是要获得当地的商品市场,就不要去并购一个制造型企业;如果选取一个风险比较大的市场投资,就要确保高回报率;如果选取一个历史悠久、政局稳定的环境投资,可以适当降低预期利润。这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白礼德先生提醒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东亚地区投资,对中国企业来说东亚提供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投资回报率非常高,而且与中国又是近邻,各方面都很方便。
另一种投资方式为海外资本投资。这种投资,企业主要会选择发达国家市场,最大的海外资本投资市场为北美。另外,英国伦敦、荷兰等地也都在积极优化资本投资市场,推出很多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外资本投资。企业在选择这类投资市场时,应在考虑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环境,以免因为政治文化差异造成损失。
第三步准备,就是要找到一批专业的人才,来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专业的人才一是指依靠本公司本国的人才,在自己企业中挖掘懂国际投资的人;二是要善于利用当地的人,通过当地人的管理经营,使企业很快适应当地的文化,融入当地文化中。
海外投资调查及机构选择
很多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肯定都会有所准备,但准备是否充分,风险分析是否全面权威却很难做到。中国企业由于规模以及资金的限制,很难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对海外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加之企业的海外人脉资源有限,企业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要想在短期内做好准备,打开海外市场,除了利用好企业资源外,还要善于利用外交资源以及咨询公司等外来资源的力量来为自身服务。
企业在面对海外市场时,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无法充分接触当地市场。派自身员工去当地市场进行调查,不仅在财务方面浪费巨大,而且由于中国员工对当地文化及经济状况的不了解,很可能造成信息误差。这时,企业可以利用中国的外交资源,或慎选在海外权威的调查机构来为自身服务。冯炜总经理谈到,中国企业不大习惯利用外部力量来为我所用,尤其是中国的外交资源。我国派驻国外的外交人员,都可在经济商务层面以及法律和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为企业提供服务。他们多年在国外学习工作,对某国的特点都非常熟悉,也有很多外交人脉关系,了解当地的状况。所以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外交资源帮助自己走出去。
另外,在税收政策、扶植政策、政治风险以及技术风险方面,企业还应做好全面的防护工作。每个国家有不同的法律法规,这就需要企业在财会和法律方面运用专才。要求这些专才不但要对公司的整体运营方式和经营模式全面了解,而且还要熟悉当地的相关规定,这样的人才企业不妨当地选拔。同时,也可选择国际上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来进行这些工作。白礼德先生提醒中国企业,在对这些机构进行选择时,要慎重考虑机构的可靠性。选择那些在中国以及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的机构。这样的机构能正确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否则,一个不了解中国企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机构无法较好地配合企业。
海外投资需重视的法律制度
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许思义告诉企业,进入国外市场要考虑的法律制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和当地的环境以及劳动保护制度。
当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时,最开始要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的价值跟资产的价值是一样的,有新想法和技术的公司才能成功,这些新的想法和技术恰恰就是知识产权的内容。
典型的知识产权包括商标、专利权、商业秘密等等。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是属于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的。如果不在最开始解决这些问题,可能在海外发展经营的时候就会陷入到很多困境中。
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目前还没有达到全球化,这些保护仍然是以国别为区分,意味着在一个市场得到保护,未必在其它市场也得到保护,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承认你所申请到的知识产权保护。要意识到投资国家对哪一方面的知识产权最为重视,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当然,也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针对于投资方政府的游说、沟通。
劳务以及其它的因素,不同的国家差异很大。在一个国家开发出来的观念和产品,未必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其它国度。标准对于所有的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标准越高,就意味着产品和服务价值就会越高。比如一个公司决定使用最低的市场标准做生意,很快会遇到麻烦,不能满足比较高的市场标准,就很难生存下去。如果遵从很高的当地市场标准运营,很快就会发现被低质量的产品挤得没有退路,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因此,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满足相应的标准、环境、劳动力等等,需要很复杂的一套策略。企业应在进行海外投资时,对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进行很好地把握。■
编辑:宿淇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