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顺治七年春,王夫之偶然遇见踏青归来的郑氏,那女子一袭红衣,容色更胜榴花,令他一见倾心。因发妻离世而潦草荒芜的人生篇章陡然有了重续的可能,他娶她为妻,结百年之好,从此那个颜如舜华的女子来到他身边,用柔情万丈抚平他心中的伤痕千重,借青丝一束挽住他的流离颠簸,将一生情长缓缓铺就。
那时大明王朝已经覆灭,身为故国遗民的王夫之犹念前朝,并未像其他人一般一脚踏入新王朝的太平气象中,而是一直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他心智刚毅,坚韧不拔,从不因流离辛苦而放弃,只是看着新婚宴尔的妻子跟随自己备受颠簸之苦,心中难免泛起苦涩。
迎娶郑氏不久,他因营救反清志士金堡一事被迫逃去桂林。郑氏嫁他未尝体会过两情缱绻,便开始漫长的奔波流离。一路上不但时刻要忧心追兵将至,甚至一度困于水砦,无浆水可饮,无薄粥果腹,整整断食四日。她的容颜日渐憔悴,不复往日丽色。鬓绾乌云,只有素朴的荆钗束发;眉蹙春山,唯以烧焦的细枝来描画。
若说不苦,那是骗人的。她本是备受家人宠爱的娇女,生活优渥,衣食无忧。闲来裁新绢制头饰,取海棠簪发,闺中岁月不知愁。而今跟着他受了这么多流离之苦,却无半句怨言,不过是因他是她的夫婿,是她心许一世的良人。无论成败贵贱,只要陪在他身边,便是陋室清寒亦觉温暖如春。
她不仅是无悔无怨的贤妻,更是体贴入微的知己。在逃往桂林途中,她总是细心体察王夫之的情绪。若王夫之斗志昂扬,她便微笑以对,誓言与他共进退;若他心灰意冷,神情黯淡,她会柔言软语细心安慰,耐心劝解。虽然路途艰险,一路有她的温婉关切,王夫之心绪宽慰不少,不由感慨: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逃往桂林之后,王夫之仍未放弃光复大明的心愿。只是义军人少力薄,如何能抗衡追捕他们的官兵?一次次的斗争,接连而至的是一次次失败。他成了清廷抓捕的逃犯,只好逃到山野里。没有热饭温茶,只得采薇饮溪,艰苦度日,而每次出逃,郑氏都陪在他身边。他去挑水,她就拾柴生火;他去捞鱼,她就摘果充饥,全然没有一点闺秀的娇气。
时光能将棱角分明的石头打磨得圆润,也令昔年的郑氏娇女渐渐褪去青涩娇憨,留下的只有宜室宜家的温婉。
数年逃亡生涯,流离之苦,生生催着人老。他们明明还是韶华年岁,但她的容颜早已不复娇色,他的眼角眉梢也平添了沧桑。但绮年玉貌也好,鬓角染霜也罢,在彼此眼中,他们仍是当年新婚宴尔、执手相看的美好模样。
“眼见深红变浅绯,沈腰先自减三围。流莺有语能传恨,好景无多可息机。”眼看大局已定江山易主,他已无力去改天换地,王夫之渐渐不再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而是与郑氏一同隐居双髻峰下,将浮生过成一场烟月飞花的闲适风流,用看似淡泊逍遥的诗句来掩饰令他耿耿于怀的废池乔木。
山间轻云拂来,薄雾飞花,王夫之时常坐在山间层累的古怪山石上,直至薄雾笼罩落日,朦胧暮光慢慢将他心底的缠绵哀伤打磨成一面清冷的镜子,照出过往的大明岁月。这时郑氏总会抬手将他的指尖拢起,借着手心的温度来温暖他微凉的肌肤。她不多言,连神色也和山间云岫一样淡定从容,似乎从未将世间纷扰放在心上。她眼里眉间倒映的只有他的影子,只要他好,一切便都好。
他心中一动,无尽慨然从心底缓缓浮现,纵然已无故国可念,可他身边仍有故人不离不弃,于他而言,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双髻峰嘉木繁荫,青翠动人,他与她就这样并肩而立,一同赏玩良辰美景。遥想昔年初逢,她身上穿的是不是也是一件青烟色裙衫?想了半日,王夫之还是笑着摇头,毕竟太过久远,已经记不清,但那份情愫与悸动一直存在心底。
次年春时,归燕来檐下衔泥筑巢,双燕朝夕相随,时常透过窗纱,留下一缕缱绻相随的剪影。西窗下的王夫之提腕研墨,笔走龙蛇,于素笺上拓出一行行墨痕。在郑氏的陪伴下,王夫之的亡国旧恨渐渐消隐,唯剩下平静的心情。隐居双髻峰下,闲看飞云轻霞,晚来多闲暇,王夫之想到埋首经书典籍中,著书传世。一卷《周易外传》写尽笔墨潋滟,一纸《落花》诗笺刻尽心字篆香。
望着他执笔书写的侧影,郑氏既欣慰于他已平息故国旧恨,又怕他朝夕著书损害身体,时常奉茶捶肩,消他疲劳。历经半生流离凄苦,他已不是昔年春风飒沓的白衣公子,而是早生华发的故国遗民,只能借一纸素笺诉半生心绪。她是理解他的,所以欣于见他以此纾解心结,却怕笔墨误他,于是只有温情陪伴。
隐居在双髻峰的那段岁月安稳清贫,一如昔年。她的眉眼已在韶华中褪色,他的风姿亦不如当年那般玉山傀俄,然而他兴致来时,依然会为她画出别致的秋山眉,令她容貌生色。只是清兵不时搜捕,如夜雨习习般扰人清安。
于是,隐居双髻峰数年后,王夫之再度迁居,携郑氏一路奔波至湘西草堂。竹篱茅舍,生活清苦,然而有君相伴,也甘之如饴。可一路奔波耗尽了郑氏的力气,待抵达湘西草堂后,她的病势日渐沉重,纵使王夫之朝夕照料,费尽余金延请名医,亦是药石无效。
但她离去时心满意足。此生与他相扶相携,以心相许,以情相系,已觉足够。来世若能再续姻缘,但愿三生石上仍刻有他们的名字。纵然她离去,他心中亦长怀她的剪影。
郑氏逝世后,他心里的波澜万千似乎都被积雪重重覆盖,不见悲喜,唯余沉寂。一帘三春旧雨,半桥柳影落花,他倚在西窗边,忽而想起那年嫁娶,她将乌发绾成云鬓,笑如春雪消融,就此走入他的生命,将一生情意悉数交付。
青山白日归晚,草堂一夜苔生。与她的十余年清欢,回望,似过了一生。
那时大明王朝已经覆灭,身为故国遗民的王夫之犹念前朝,并未像其他人一般一脚踏入新王朝的太平气象中,而是一直致力于反清复明的斗争。他心智刚毅,坚韧不拔,从不因流离辛苦而放弃,只是看着新婚宴尔的妻子跟随自己备受颠簸之苦,心中难免泛起苦涩。
迎娶郑氏不久,他因营救反清志士金堡一事被迫逃去桂林。郑氏嫁他未尝体会过两情缱绻,便开始漫长的奔波流离。一路上不但时刻要忧心追兵将至,甚至一度困于水砦,无浆水可饮,无薄粥果腹,整整断食四日。她的容颜日渐憔悴,不复往日丽色。鬓绾乌云,只有素朴的荆钗束发;眉蹙春山,唯以烧焦的细枝来描画。
若说不苦,那是骗人的。她本是备受家人宠爱的娇女,生活优渥,衣食无忧。闲来裁新绢制头饰,取海棠簪发,闺中岁月不知愁。而今跟着他受了这么多流离之苦,却无半句怨言,不过是因他是她的夫婿,是她心许一世的良人。无论成败贵贱,只要陪在他身边,便是陋室清寒亦觉温暖如春。
她不仅是无悔无怨的贤妻,更是体贴入微的知己。在逃往桂林途中,她总是细心体察王夫之的情绪。若王夫之斗志昂扬,她便微笑以对,誓言与他共进退;若他心灰意冷,神情黯淡,她会柔言软语细心安慰,耐心劝解。虽然路途艰险,一路有她的温婉关切,王夫之心绪宽慰不少,不由感慨: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逃往桂林之后,王夫之仍未放弃光复大明的心愿。只是义军人少力薄,如何能抗衡追捕他们的官兵?一次次的斗争,接连而至的是一次次失败。他成了清廷抓捕的逃犯,只好逃到山野里。没有热饭温茶,只得采薇饮溪,艰苦度日,而每次出逃,郑氏都陪在他身边。他去挑水,她就拾柴生火;他去捞鱼,她就摘果充饥,全然没有一点闺秀的娇气。
时光能将棱角分明的石头打磨得圆润,也令昔年的郑氏娇女渐渐褪去青涩娇憨,留下的只有宜室宜家的温婉。
数年逃亡生涯,流离之苦,生生催着人老。他们明明还是韶华年岁,但她的容颜早已不复娇色,他的眼角眉梢也平添了沧桑。但绮年玉貌也好,鬓角染霜也罢,在彼此眼中,他们仍是当年新婚宴尔、执手相看的美好模样。
“眼见深红变浅绯,沈腰先自减三围。流莺有语能传恨,好景无多可息机。”眼看大局已定江山易主,他已无力去改天换地,王夫之渐渐不再参与反清复明的活动,而是与郑氏一同隐居双髻峰下,将浮生过成一场烟月飞花的闲适风流,用看似淡泊逍遥的诗句来掩饰令他耿耿于怀的废池乔木。
山间轻云拂来,薄雾飞花,王夫之时常坐在山间层累的古怪山石上,直至薄雾笼罩落日,朦胧暮光慢慢将他心底的缠绵哀伤打磨成一面清冷的镜子,照出过往的大明岁月。这时郑氏总会抬手将他的指尖拢起,借着手心的温度来温暖他微凉的肌肤。她不多言,连神色也和山间云岫一样淡定从容,似乎从未将世间纷扰放在心上。她眼里眉间倒映的只有他的影子,只要他好,一切便都好。
他心中一动,无尽慨然从心底缓缓浮现,纵然已无故国可念,可他身边仍有故人不离不弃,于他而言,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双髻峰嘉木繁荫,青翠动人,他与她就这样并肩而立,一同赏玩良辰美景。遥想昔年初逢,她身上穿的是不是也是一件青烟色裙衫?想了半日,王夫之还是笑着摇头,毕竟太过久远,已经记不清,但那份情愫与悸动一直存在心底。
次年春时,归燕来檐下衔泥筑巢,双燕朝夕相随,时常透过窗纱,留下一缕缱绻相随的剪影。西窗下的王夫之提腕研墨,笔走龙蛇,于素笺上拓出一行行墨痕。在郑氏的陪伴下,王夫之的亡国旧恨渐渐消隐,唯剩下平静的心情。隐居双髻峰下,闲看飞云轻霞,晚来多闲暇,王夫之想到埋首经书典籍中,著书传世。一卷《周易外传》写尽笔墨潋滟,一纸《落花》诗笺刻尽心字篆香。
望着他执笔书写的侧影,郑氏既欣慰于他已平息故国旧恨,又怕他朝夕著书损害身体,时常奉茶捶肩,消他疲劳。历经半生流离凄苦,他已不是昔年春风飒沓的白衣公子,而是早生华发的故国遗民,只能借一纸素笺诉半生心绪。她是理解他的,所以欣于见他以此纾解心结,却怕笔墨误他,于是只有温情陪伴。
隐居在双髻峰的那段岁月安稳清贫,一如昔年。她的眉眼已在韶华中褪色,他的风姿亦不如当年那般玉山傀俄,然而他兴致来时,依然会为她画出别致的秋山眉,令她容貌生色。只是清兵不时搜捕,如夜雨习习般扰人清安。
于是,隐居双髻峰数年后,王夫之再度迁居,携郑氏一路奔波至湘西草堂。竹篱茅舍,生活清苦,然而有君相伴,也甘之如饴。可一路奔波耗尽了郑氏的力气,待抵达湘西草堂后,她的病势日渐沉重,纵使王夫之朝夕照料,费尽余金延请名医,亦是药石无效。
但她离去时心满意足。此生与他相扶相携,以心相许,以情相系,已觉足够。来世若能再续姻缘,但愿三生石上仍刻有他们的名字。纵然她离去,他心中亦长怀她的剪影。
郑氏逝世后,他心里的波澜万千似乎都被积雪重重覆盖,不见悲喜,唯余沉寂。一帘三春旧雨,半桥柳影落花,他倚在西窗边,忽而想起那年嫁娶,她将乌发绾成云鬓,笑如春雪消融,就此走入他的生命,将一生情意悉数交付。
青山白日归晚,草堂一夜苔生。与她的十余年清欢,回望,似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