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保证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期待心理。因此,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忆旧导入法。通过回忆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既可巩固旧知识又可把知识由浅入深又低层次到高层次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有效地利用知识体系启发思维。②发现导入法。从某种现象中发现规律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③趣味导入法。可讲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部分,变苦学为乐学。④巧设悬念导入法。悬念,是指一事物给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一种惦记或留念。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就可以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写出四道计算题:103×97、1002×998、2004×1996、3008×2992。让他们稍作考虑后马上给出答案。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计算出来。我问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一致回答,是用竖式计算出来的。这时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一提问感到意外,“难道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这时,我向学生们说我是这样算出来的:103×97=10000-9=9991;1002×998=1000000
-4=999996……同学们惊奇了,并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这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学生注意力被集中到一起,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解题的途径,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二、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一节课45分钟只是教师不停地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教者辛苦劳累、口干舌燥,而听者昏昏欲睡,收效甚微,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并使他们有参与“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Rt△ABC,再作斜边上的中线CD,然后让学生猜猜看,斜边上的中线和斜边的长度之间有何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动手动脑或用直尺、圆规测量,通过观察、分析、类比、最终推出中线CD的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对学生的正确猜想给予肯定后,然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猜想寻找正确的理由,学生在兴奋状态下又转入认认真真的证明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找出几种不同的证明思路。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证明,印象深不易忘记,运用起来就更加灵活自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挖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有效信息量。
三、 确定层次目标,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必须首先确定目标,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合理,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学生学习就是为了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到:一是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和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以鼓励表扬为主。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新成绩应给予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出他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积极、欢乐的情绪中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大城县王文中学)
一、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获取新知识的期待心理。因此,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①忆旧导入法。通过回忆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既可巩固旧知识又可把知识由浅入深又低层次到高层次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有效地利用知识体系启发思维。②发现导入法。从某种现象中发现规律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发现的喜悦中提高对数学的兴趣。③趣味导入法。可讲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小游戏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部分,变苦学为乐学。④巧设悬念导入法。悬念,是指一事物给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一种惦记或留念。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设置悬念,就可以及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节时,上课伊始,我就在黑板上写出四道计算题:103×97、1002×998、2004×1996、3008×2992。让他们稍作考虑后马上给出答案。学生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计算出来。我问大家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一致回答,是用竖式计算出来的。这时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这一提问感到意外,“难道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这时,我向学生们说我是这样算出来的:103×97=10000-9=9991;1002×998=1000000
-4=999996……同学们惊奇了,并用不解的眼光看着我,这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学生注意力被集中到一起,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出解题的途径,成了主动的探索者。
二、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一节课45分钟只是教师不停地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教者辛苦劳累、口干舌燥,而听者昏昏欲睡,收效甚微,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并使他们有参与“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定理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Rt△ABC,再作斜边上的中线CD,然后让学生猜猜看,斜边上的中线和斜边的长度之间有何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动手动脑或用直尺、圆规测量,通过观察、分析、类比、最终推出中线CD的长等于斜边长的一半。对学生的正确猜想给予肯定后,然后要求学生为自己的猜想寻找正确的理由,学生在兴奋状态下又转入认认真真的证明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找出几种不同的证明思路。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证明,印象深不易忘记,运用起来就更加灵活自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挖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有效信息量。
三、 确定层次目标,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必须首先确定目标,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合理,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证明,只有难度适中,学生经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学生学习就是为了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我在教学中做到:一是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使他们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给学生以成功的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和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以鼓励表扬为主。一旦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新成绩应给予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出他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积极、欢乐的情绪中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大城县王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