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Ⅱ》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行中的重要史实,从历史角度研究不同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进而科学地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教学发现,一些经济制度或经济现象是老师很难讲清楚,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的,更谈不上对经济规律的归纳总结,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试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一、加强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巧解教学难点
高一时,学生在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这本书中已经学过有关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如:货币、生产、价格与消费的问题;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股票等投资方式;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问题;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问题。这么系统的经济生活知识的学习对教授“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述美国20年代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引发大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出台以解决大危机的内容时,因为学生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中采用“实行美元贬值”、“建立美联储,降低利率”这些措施的理解有困难,所以可结合近期有关人民币升值、股票反弹的现状、我国推行的低利率的政策及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股票、扩大内需、银行利率等知识,提出递进问题,逐步解决。
二、融汇新旧知识,寻找经济发展规律
充分对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整合归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经济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的观点有:(1)人类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等;(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在分析经济发展规律时可以充分对其进行利用。
例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知道新课程的第五单元与第八单元的主线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过程。所以在分析第八单元最后一课“促进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跨国公司的实质”这两个难点问题时:(1)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将第五单元和第八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即“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2)带领学生从经济发展的推动要素,即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及殖民扩展方式的变化等历史横向发展的角度得出结论。
三、发挥计量型图表的优势,明晰历史结论
实物、图片和计量性的图表对经济和生活史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历史学科中,经常通过数字统计分析历史问题,数字统计往往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更清晰。经济史教学中借助数据统计表、曲线图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化趋势,从而进行归纳,让学生对枯燥的经济问题有直观的认识。实物、图片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对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产生直接感触。教学中我认为在第一单元“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两个章节中使用实物、图片的形式,教学效果会更好,而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这些章节可以灵活且充分地发挥图表的优势。
但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掌握对不同形式图表分析的解题思路。(1)要仔细领会图表中的线条或表格所代表的内容,一般可以在图表的表头部分看出。(2)要弄清其在各个历史阶段起伏波动的状况,一般可以通过最高数据或最低数据的比较看出。(3)要归纳出经济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及总体发展态势,读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或体现的道理。(4)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搞清这种经济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社会发展情况有什么内在联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5)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分析思考,拟定一个全面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四、选用比较式题型,掌握系统知识
多运用归纳、比较式的题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难点。所谓归纳是复习以前的基础知识,比较是在归纳基础上对重要特征的区分,这既能完成新课程的知识目标要求,又能在能力和情感目标上得以体现。我个人认为,这是对高考中的文科班最基本的要求,这两种题型应该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例如:第七单元的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中有关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探索一条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模式。“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的。第六单元的第2课“罗斯福新政”中罗斯福开创了借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样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理解的。而这两个新模式既有区别又有相通之处,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有人认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布尔什维克正在转向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请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在进行审题时要求学生:(1)从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出发,对比得出这两个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在分析观点时,要求学生找准攻击点,对所学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筛选,不要过多地让无效内容占用答题的时间与得分的空间。学生可以重点从新经济政策的农业和工业措施与影响、新政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国家工业复兴法》实行的目的入手。(3)最后要求学生将审题思路用条理清晰、表述通畅的成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提醒学生不要只写提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云:“思则得也。”在新课程实施的大好形势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与相关学科知识整合,巧解教学难点
高一时,学生在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这本书中已经学过有关经济生活的基本知识。如:货币、生产、价格与消费的问题;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股票等投资方式;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问题;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问题。这么系统的经济生活知识的学习对教授“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第八单元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讲述美国20年代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引发大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出台以解决大危机的内容时,因为学生对“整顿银行与金融业”中采用“实行美元贬值”、“建立美联储,降低利率”这些措施的理解有困难,所以可结合近期有关人民币升值、股票反弹的现状、我国推行的低利率的政策及了解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股票、扩大内需、银行利率等知识,提出递进问题,逐步解决。
二、融汇新旧知识,寻找经济发展规律
充分对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整合归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经济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的观点有:(1)人类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等;(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在分析经济发展规律时可以充分对其进行利用。
例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知道新课程的第五单元与第八单元的主线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演进过程。所以在分析第八单元最后一课“促进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跨国公司的实质”这两个难点问题时:(1)先通过列表的方式将第五单元和第八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即“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2)带领学生从经济发展的推动要素,即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及殖民扩展方式的变化等历史横向发展的角度得出结论。
三、发挥计量型图表的优势,明晰历史结论
实物、图片和计量性的图表对经济和生活史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在历史学科中,经常通过数字统计分析历史问题,数字统计往往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更清晰。经济史教学中借助数据统计表、曲线图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变化趋势,从而进行归纳,让学生对枯燥的经济问题有直观的认识。实物、图片的展示更能吸引学生对经济和生活的发展产生直接感触。教学中我认为在第一单元“古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两个章节中使用实物、图片的形式,教学效果会更好,而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这些章节可以灵活且充分地发挥图表的优势。
但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掌握对不同形式图表分析的解题思路。(1)要仔细领会图表中的线条或表格所代表的内容,一般可以在图表的表头部分看出。(2)要弄清其在各个历史阶段起伏波动的状况,一般可以通过最高数据或最低数据的比较看出。(3)要归纳出经济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及总体发展态势,读出其中所隐含的信息或体现的道理。(4)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搞清这种经济发展速度的高低快慢与我国当时的政治社会发展情况有什么内在联系,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5)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分析思考,拟定一个全面的、简明扼要的答案。
四、选用比较式题型,掌握系统知识
多运用归纳、比较式的题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难点。所谓归纳是复习以前的基础知识,比较是在归纳基础上对重要特征的区分,这既能完成新课程的知识目标要求,又能在能力和情感目标上得以体现。我个人认为,这是对高考中的文科班最基本的要求,这两种题型应该是最有区分度的题型。
例如:第七单元的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中有关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府探索一条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模式。“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解是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分析的。第六单元的第2课“罗斯福新政”中罗斯福开创了借用政府的力量对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同样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点理解的。而这两个新模式既有区别又有相通之处,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有人认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表明“布尔什维克正在转向资本主义”,也有人认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请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在进行审题时要求学生:(1)从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出发,对比得出这两个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个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在分析观点时,要求学生找准攻击点,对所学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筛选,不要过多地让无效内容占用答题的时间与得分的空间。学生可以重点从新经济政策的农业和工业措施与影响、新政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国家工业复兴法》实行的目的入手。(3)最后要求学生将审题思路用条理清晰、表述通畅的成文的形式整理出来,提醒学生不要只写提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云:“思则得也。”在新课程实施的大好形势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加快自身成长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