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实施现状如何,应该怎样才能很好地实施这一理念?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中学生物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实施现状,并结合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对高中生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供中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实施现状;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0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四大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为了了解中学生物教学中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理解和实施现状以及高中生对这一理念理解接受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对高中二年级文理2个班级90名同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对高中生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供中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依托本科生教育实习,选取了河南省沁阳市沁阳一中高二年级的文科、理科各一个班,发出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
2.调查方式及内容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并辅之以座谈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2)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3)学生参加栽培、观察、采集、制作、实验、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等实践活动的现状。(4)阻碍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
(1)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本次调查通过以下6个指标,测查学生参加生物实践活动的喜好程度以及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判定。
①是否了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理念。
A.了解 (30人) B了解一些 (42人) C.不了解(15人)
②户外观察活动
A.很喜欢(70人) B.一般(16人) C.不喜欢(1人)
③社会调研活动
A.很喜欢(65人) B.一般(18人) C.不喜欢(4人)
④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4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1人) D.没有帮助(1人)
⑤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2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4人) D.没有帮助(0人)
⑥希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A. 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32人)
B. 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55人)
C. .多做练习,少做实验(0人)
D. 只讲课本上和考试范围以内的知识(0人)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图1表明,当前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有了较好的了解。但尚有17.2%的学生不了解这一理念。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喜欢参加户外观察活动的人数占80.4%,很喜欢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的人数占74.7%。学生们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生物学习的意义:97.7%的学生认为参加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有帮助;95.4%的学生认为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有帮助;36.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63.2%的学生希望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
(2)学生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动机研究
⑦是否愿意参加户外观察活动
A. 愿意挤时间参加(85人 97.7%)
B. .没有时间,不参加(1人 1.1%)
C.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D. 没有兴趣(1人 1.1%)
⑧是否愿意参加课外社会调研活动
E. 愿意挤时间参加(81人 93.1%)
F. .没有时间,不参加(6人 6.9%)
G.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H. 没有兴趣(0人 0%)
调查表明:93%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这两项生物实践活动,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不参加或对生物实践活动没有兴趣,没有学生担心这两项活动会影响学习。
2.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
⑨①栽培花草或饲养过小动物
A.有过 (70人) B.偶尔(9人) C没有(8人)
⑩对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关注
A.长期关注(21人)B有时关注(33人)C偶尔关注(20人)D从未关注(13人)
⑾是否想过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A.经常想到(18人)B.有时想到(40人)C.偶尔想过(16人) D.从未想过(13人)
9-11题的调查表明:经常注意生物实践学生不多,还有13位同学,即14.9%的学生从未注意过收集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从未想过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学生实践现状不容乐观。
3. 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调查
⑿户外观察活动实践活动
A.0次(72人) B.1次(4人) C.2次(4人) D.3次(2人) E.4次(1人) F.更多(4人)
⒀社会调研活动开展状况
A.0次(71人) B.1次(9人) C.2次(2人) D.3次(1人) E.4次(1人) F.更多(3人) 统计分析如图2:
图2. 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
由图2可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很少能开展户外观察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生物学教学还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具体原因请看以下调查。
4.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⒁进行户外观察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6人) B.时间(18人) C.学校(60人) D.老师(44人)
E.地理环境(20人) F.没有兴趣(0人) G.其他(1人)
⒂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9人) B.时间(26人) C.学校(60人) D.老师(0人)
E.地理环境(0人) F.没有兴趣(5人) G.其他(7人)
统计分析见图3:
图3. 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阶段阻碍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不允许(选项C)这一因素。其次是教师没有安排(选项D)。另外安全和时间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三、结论
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归纳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参与生物实践活动普遍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渴望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充满生机与奇异的大自然和鲜活的社会生活,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去丰富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去体验学习与探究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能从自身出发,知识联系实践,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较少。“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3.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例如,时间、经费、学生安全等问题的制约,学校和教师不愿意或不敢组织像参观动、植物园,采集动、植物标本,去自然保护和参观实习等外出活动。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讲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还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四、推进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实施的建议
《标准》在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时,指出:①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学习生物学,②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③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④注意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1]。根据本次调查,结合国内国外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重要性,才会按照《标准》提出的要求,参考《标准》提出的建议,联系现实生活、科技和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应创设各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现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发展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等方面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2]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3]。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4]。
1.教学情景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指出,好的教学必须把学生置于现实的情境中,让他们对事实进行尝试,以观察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事物及符号进行亲自操作、提出问题从而寻找答案,且学会核查某一次实验与另一次完全相同的实验所发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他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之间的异同[6]。现实的情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吕宪军等在“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指出: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包括以下几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机会。3.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背景[7]。可见,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社会实践是教学情境生活化地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与生活有关的新闻和故事等教学资料,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地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生活化,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每节教学内容几乎都涉及与人类的关系,不但篇幅长,而且语言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对教材很感兴趣,能够让他们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8]。此外,在美国,《Science Explorer》是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教材中选择很多与社会性问题相关的知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的紧密性和无限性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社会话、生活化、活动化[9]。
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我国现行教材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旁栏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增加与学生生活紧密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应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内容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肖恩(Shawn)等曾进行过一项对中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动机均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中一种就是职业动机[10]。国内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人教版《生物》教材开辟了“与生物相关的职业”栏目,提供了不少的职业信息概述[11]。增加“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职业”这一栏目,适应了《标准》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目标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类别以及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要求等,启发学生及早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早做好充分准备。以不至于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做出盲目或者错误的决定。这也为落实“学生能运用生物学做出相关个人决策”提供帮助。 4.作业布置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与致用
作业被人们称作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颁布后的一本高中生物课本《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的复习题设置有思考题。思考题会给出一些与学生和社会生活连接紧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14]。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应该切实地联系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开展第二课堂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种活动[15]。
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16]。如何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生物学校本课程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更好的贯彻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生物学第二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观察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长环境,去做一些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调查,去做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实验,去制作一些标木,去参观一些标本、化石等等[17]。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18]。
生物科学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如何在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生物学基本常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2]张秀云.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与生物教育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
[3]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4]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5]张长全.浅谈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生物学,2006,22(7).
[6]高向斌.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 (2).
[7]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2).
[8]韦慧彦,夏红.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趣味性欲生活化[J].生物学教学,2000,25(8),8.
[9]邵绍元.美国生物学教材中的课题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5,30(3).
[10]Shawn M,G ita P B.2009 Science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construct validation with nonscience maj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6(2).
[11]刘华芳.浅析美国生物学教材《生命·生命的动力》[J].生物学教学,2009,34(8).
[12]杨桂华,汪忠.美国生物教材(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习题的特色分析[J].生物学通报,2007,42(1).
[13]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14]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15]刘三宝.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8,(24).
[16]翁红阳.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20(2).
[17] 钟如强.浅谈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J].科学教育,2003,9(5).
[18] 张立,江渝,杨朝辉,何凤田.浅谈第二课堂活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实施现状;可行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0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程的四大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如何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为了了解中学生物教学中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理解和实施现状以及高中生对这一理念理解接受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对高中二年级文理2个班级90名同学的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对高中生物“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供中学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依托本科生教育实习,选取了河南省沁阳市沁阳一中高二年级的文科、理科各一个班,发出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
2.调查方式及内容
本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并辅之以座谈收集学生提供的信息。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2)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3)学生参加栽培、观察、采集、制作、实验、调查、收集与整理信息等实践活动的现状。(4)阻碍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
(1)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本次调查通过以下6个指标,测查学生参加生物实践活动的喜好程度以及对实践活动的价值判定。
①是否了解“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理念。
A.了解 (30人) B了解一些 (42人) C.不了解(15人)
②户外观察活动
A.很喜欢(70人) B.一般(16人) C.不喜欢(1人)
③社会调研活动
A.很喜欢(65人) B.一般(18人) C.不喜欢(4人)
④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4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1人) D.没有帮助(1人)
⑤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的帮助
A.大有帮助(52人) B.有帮助(31人) C.帮助不大(4人) D.没有帮助(0人)
⑥希望教师在生物教学中
A. 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32人)
B. 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55人)
C. .多做练习,少做实验(0人)
D. 只讲课本上和考试范围以内的知识(0人)
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对生物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态度研究
图1表明,当前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有了较好的了解。但尚有17.2%的学生不了解这一理念。学生对参加生物学实践活动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喜欢参加户外观察活动的人数占80.4%,很喜欢参加社会调研活动的人数占74.7%。学生们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生物学习的意义:97.7%的学生认为参加户外观察活动对学习有帮助;95.4%的学生认为课外调研活动对学习有帮助;36.8%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讲一些和课本内容相关的科普知识,63.2%的学生希望多做实验,讲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
(2)学生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动机研究
⑦是否愿意参加户外观察活动
A. 愿意挤时间参加(85人 97.7%)
B. .没有时间,不参加(1人 1.1%)
C.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D. 没有兴趣(1人 1.1%)
⑧是否愿意参加课外社会调研活动
E. 愿意挤时间参加(81人 93.1%)
F. .没有时间,不参加(6人 6.9%)
G. 担心影响学习(0人 0%)
H. 没有兴趣(0人 0%)
调查表明:93%以上的学生愿意参加这两项生物实践活动,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不参加或对生物实践活动没有兴趣,没有学生担心这两项活动会影响学习。
2.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
⑨①栽培花草或饲养过小动物
A.有过 (70人) B.偶尔(9人) C没有(8人)
⑩对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关注
A.长期关注(21人)B有时关注(33人)C偶尔关注(20人)D从未关注(13人)
⑾是否想过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A.经常想到(18人)B.有时想到(40人)C.偶尔想过(16人) D.从未想过(13人)
9-11题的调查表明:经常注意生物实践学生不多,还有13位同学,即14.9%的学生从未注意过收集有关生物学的新闻和故事,从未想过运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学生实践现状不容乐观。
3. 教师组织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调查
⑿户外观察活动实践活动
A.0次(72人) B.1次(4人) C.2次(4人) D.3次(2人) E.4次(1人) F.更多(4人)
⒀社会调研活动开展状况
A.0次(71人) B.1次(9人) C.2次(2人) D.3次(1人) E.4次(1人) F.更多(3人) 统计分析如图2:
图2. 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态度和现状
由图2可知,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很少能开展户外观察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当地资源,生物学教学还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具体原因请看以下调查。
4.学校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⒁进行户外观察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6人) B.时间(18人) C.学校(60人) D.老师(44人)
E.地理环境(20人) F.没有兴趣(0人) G.其他(1人)
⒂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的制约因素
A.安全(19人) B.时间(26人) C.学校(60人) D.老师(0人)
E.地理环境(0人) F.没有兴趣(5人) G.其他(7人)
统计分析见图3:
图3. 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上图可以看出,现阶段阻碍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不允许(选项C)这一因素。其次是教师没有安排(选项D)。另外安全和时间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三、结论
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归纳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参与生物实践活动普遍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渴望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进充满生机与奇异的大自然和鲜活的社会生活,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去丰富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去体验学习与探究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使自己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学生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已经有较好的认识,但能从自身出发,知识联系实践,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较少。“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3.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例如,时间、经费、学生安全等问题的制约,学校和教师不愿意或不敢组织像参观动、植物园,采集动、植物标本,去自然保护和参观实习等外出活动。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上,只重视知识的讲授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理念还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四、推进中学生物教学新课标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实施的建议
《标准》在提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时,指出:①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中学习生物学,②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③学生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④注意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1]。根据本次调查,结合国内国外的经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素质的高低。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具备全新的教育理念,意识到“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重要性,才会按照《标准》提出的要求,参考《标准》提出的建议,联系现实生活、科技和社会以及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教师应创设各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通过实验和其他实现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发展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等方面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2]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活内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3]。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使学生们对生物学的学习状态从愿学到乐学、爱学、会学[4]。
1.教学情景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指出,好的教学必须把学生置于现实的情境中,让他们对事实进行尝试,以观察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事物及符号进行亲自操作、提出问题从而寻找答案,且学会核查某一次实验与另一次完全相同的实验所发现的结果之间的关系,能比较他自己的发现与别人的发现之间的异同[6]。现实的情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吕宪军等在“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中指出:真实情境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包括以下几点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实践机会。3.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历史背景[7]。可见,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提供观察、实验、考察、调查等社会实践是教学情境生活化地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注意收集与生活有关的新闻和故事等教学资料,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化地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生活化,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每节教学内容几乎都涉及与人类的关系,不但篇幅长,而且语言形象生动,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对教材很感兴趣,能够让他们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8]。此外,在美国,《Science Explorer》是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教材中选择很多与社会性问题相关的知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研究的紧密性和无限性等多个方面,体现了教材社会话、生活化、活动化[9]。
与旧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应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我国现行教材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旁栏思考,教师在此基础上应增加与学生生活紧密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内容应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3.内容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肖恩(Shawn)等曾进行过一项对中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动机均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其中一种就是职业动机[10]。国内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人教版《生物》教材开辟了“与生物相关的职业”栏目,提供了不少的职业信息概述[11]。增加“与生物科学相关的职业”这一栏目,适应了《标准》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的目标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类别以及特定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要求等,启发学生及早开始思考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及早做好充分准备。以不至于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做出盲目或者错误的决定。这也为落实“学生能运用生物学做出相关个人决策”提供帮助。 4.作业布置生活化,真正做到学与致用
作业被人们称作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颁布后的一本高中生物课本《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的复习题设置有思考题。思考题会给出一些与学生和社会生活连接紧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思考题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只有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产生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14]。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而应该切实地联系现实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全面开展第二课堂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种活动[15]。
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实际的体验和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16]。如何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生物学校本课程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更好的贯彻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理念是每个教师应该深思和重视的问题。
生物学第二课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去观察一些生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长环境,去做一些和生物学有关的社会调查,去做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实验,去制作一些标木,去参观一些标本、化石等等[17]。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动,可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文化素养[18]。
生物科学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如何在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落实“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一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生物学基本常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
[2]张秀云.高中生物教材改革与生物教育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
[3]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4]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5]张长全.浅谈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中学生物学,2006,22(7).
[6]高向斌.美国中小学教学中的PBI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 (2).
[7]吕宪军,王延玲.美国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7,34(2).
[8]韦慧彦,夏红.英国中学生物学教材的趣味性欲生活化[J].生物学教学,2000,25(8),8.
[9]邵绍元.美国生物学教材中的课题研究[J].生物学教学,2005,30(3).
[10]Shawn M,G ita P B.2009 Science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construct validation with nonscience maj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6(2).
[11]刘华芳.浅析美国生物学教材《生命·生命的动力》[J].生物学教学,2009,34(8).
[12]杨桂华,汪忠.美国生物教材(Biology—the web of life)中习题的特色分析[J].生物学通报,2007,42(1).
[13]潘秀春.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物学,2010,26(1).
[14]戴春锋.生活化地生物课堂教学之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0(11).
[15]刘三宝.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8,(24).
[16]翁红阳.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20(2).
[17] 钟如强.浅谈生物学第二课堂活动的原则[J].科学教育,2003,9(5).
[18] 张立,江渝,杨朝辉,何凤田.浅谈第二课堂活动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