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是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它立足校情,着眼于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智慧定位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是由一所村办小学改制的,位于金水区、惠济区两区交界处,由于特殊的建校背景、师资、生源、周边环境等原因,曾一度成为一所不被人关注的薄弱校。
2006年8月,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后,在对学校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发展学校的突破口,目标确定为:立足学校,满足学生,发展教师。
经几番研讨,依据新课程理念及育人目标,针对学校实际,最后决定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红线,创建和谐校园;以提高师生素养为目标,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中国结·龙蒂花编制》。原因有三:一是授课老师即使无先天优势,下功夫钻研即可;二是对学生无先天条件的制约,经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三是经济实用,学生感兴趣,家长也能负担得起;四是本区还没有其他学校将此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在常态实施中彰显特色
(一)确保课程常态实施
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为使《中国结·龙蒂花编制》课程常态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带头学习,积极参与研究,指导开发;深入教学一线,加强课堂教学有效监督与指导,对实施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解决教材和师资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们就到书店购买参考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边开发实施边思索整理。2007年暑假,我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年级完成了教材初稿的选编工作。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每学期末都会结合实施情况再次对教材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教材逐渐由选编走向自编,形成了一套可供1~6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国结·龙蒂花编制》系列校本教材。
3.社团活动促进教学。为巩固教学效果,保障学科质量,我们成立了“结艺乐园、花艺乐园”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沃土,为其才华展示搭建了舞台。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校本制作室就成了学生舞花弄结的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编制技艺,大家创作着、欣赏着,在忙碌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学校还投资买来画框、花瓶,让师生共同研究编织、整形、修饰、装框、插花、包装等技术,并且用他们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龙蒂花作品装饰校园,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
(二)校本课程彰显特色
经过艰难的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已初显成效:教师参与研究、开发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由选编逐步走向自编;学校的文化橱窗里、走廊上、办公室及教室里,都能看到学生的作品。红红的中国结、五彩缤纷的龙蒂花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校园里可谓是“结飘满园红,花开万里香”。
在历年的校园文化周活动中,学生的现场制作都会成为亮点。社团队员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一些活动。特别是2009年5月举办的郑州市首届教育服务大会上,学校展出的精美作品以及同学们娴熟的编制技艺受到了与会领导及市民的好评,学校被评为本次会展评比一等奖;在河南省第五届“少代会”外场,学校“结艺、花艺乐园小社团”的现场展示受到了河南省委原部长孔玉芳等多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三、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学校文化重建
(一)挖掘课程文化内涵
中国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绳结记事”,作为结饰形成于周代,兴盛于唐代,广泛使用于明清时代。
随着课程的深度开发,我们逐步挖掘出中国结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结是由一根绳子编织下来的,其中每一个小结紧弛衔接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中国结的质量。而每一个师生,就像一个小小的结,只有大家都立足本职,齐心协力,勇于创新,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才会像一个完美的中国结,南三小才会出成绩、发展好,才会不断开花结果,香飘万里!“结飘满园红 花开万里香”现已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为全体师生所认同。
为深化广大师生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识,让“结文化”不仅写在墙上、挂在嘴上,而且内化为全体南三人的灵魂,学校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结文化”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深处。
(二)以“结文化”为核心,全面构思、丰富学校文化
1.在传承中发展校训。我们将原有的校训“诚、勤、信”修改为“结、勤、信”,并重新释义。结:即中国结,代表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勤:即勤奋,指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信:即树信心,讲诚信,获信誉,是一种奋斗的目标。“结、勤、信”释义:我们南三人正以团结进取的精神,踏踏实实的态度,追求令社会满意的信誉!为使师生铭记校训,我们还编写了校训三字歌。
2.在参与中体现文化。我们以“结文化”为核心,号召师生共同参与“我的校徽我设计”等系列活动,主教楼外墙上悬挂的由大家共同设计的寓意深刻的校徽格外引人注目;聚全校师生智慧,集体创作谱写的体现学校精神、学校特色的校歌也广受大家喜爱。
集教师智慧,不同学科教师开设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结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感受“结文化”。
体育、音乐老师更是集思广益,围绕学校精神、结合校本课程特色,自编结艺操。学生手拿红色的皮筋象征着编制中国结使用的红色丝绳,随着音乐的节奏,师生共同舞动红绳,吟诵校训三字歌,既锻炼了身体,又展现了同学们热爱学校、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结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1.构建以“特色育人,师生发展”为主题的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内容包括校训、教风、文化墙、中国结标志等,主要分布在教学楼、综合楼的醒目位置,展示了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空间”的办学理念,集中反映了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的足迹,师生置身其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激励和鞭策,促使大家团结奋发,积极进取,勇争一流。 2.构建以“学会感恩 学会感动”为主题的人格教育模式。当你走进校园,西边文化墙上张贴着表现孩子们学习中国结编织过程中勤学苦练编织技艺的小作文,以及同学们之间互助合作的感人故事的文章,这些都是“中国结在我心中”、“中国结情缘”主题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表达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抒发了对老师精心培育、同学热心帮助的感激之情。
每年六年级学生毕业前夕,同学们都会以“结”元素精心设计毕业作品,以表达对母校的深深感恩和眷恋。2009年,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将他们亲手用龙蒂花编制的“雀之灵”——一只昂首开屏的孔雀作为对母校的献礼,抒发了在六年时间里他们与母校同成长、共发展的自豪情怀;2011年,毕业班(共215人)学生精心制作了一个大 “同心结”献给了母校,这个由215个小中国结组成的“同心结”,寄托着每一名毕业生对母校的眷恋与情结。
3.构建以“动手实践,弘扬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模式。步入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位于楼道和走廊墙壁上的一幅幅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内涵丰富的中国结、龙蒂花作品,如“丰收的果实”、“荷塘月色”、“花样年华”、“朵朵葵花向太阳”等。在这里,师生不仅能感受到高雅的文化气息,还能体验成功的幸福、品味实践的乐趣、畅谈人生的理想、憧憬未来的美好。
(四)以多彩活动为载体,使“结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1.主题活动,促进发展。学校德育处将校本课程、重大节日整合,每学期组织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如“编织友谊结”手拉手活动、“我为妈妈送祝福”、“劳动创造美”技能大赛等。
2.爱心接力,届届相传。每年新生入校,高年级的同学都会亲手制作中国结赠送给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方面,表示对一年级新同学的欢迎,使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一种关爱,在初步感知中国结的同时与同学们很快结为好朋友;另一方面,也寓意祖国传统文化和学校精神届届相传。
3.参与实践,展示智慧。教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国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千家万户。如六一儿童节与丰庆路小学开展的“同争巧手章,编织友谊结”手拉手共成长活动;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送祝福”活动,同学们亲手制作龙蒂花送给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元旦前夕举办“爱心大拍卖”活动,孩子们到街头、公园现场编制中国结义卖,所得收入用于救助贫困学生;春节期间开展“巧手装扮我的家”活动,同学们用所学的编制技巧,给中国结加入流行元素,在绳子的粗细、颜色的选择、配饰的使用上大胆创新,红红的中国结、五彩缤纷的龙蒂花烘托了节日的气氛,正如孩子们所说,“用自己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让自己生活在艺术的天地里,心里特别高兴”。
现在,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三小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和谐发展课程体系已见雏形,学校文化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深入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文化重建的新路径,学校先后荣获“金水区文明单位”、“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2010年度金水区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河南省十大活力校园”、“2012年河南省最具魅力校园——创新之魅”等称号。
一、智慧定位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是由一所村办小学改制的,位于金水区、惠济区两区交界处,由于特殊的建校背景、师资、生源、周边环境等原因,曾一度成为一所不被人关注的薄弱校。
2006年8月,新的学校领导班子成立后,在对学校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为发展学校的突破口,目标确定为:立足学校,满足学生,发展教师。
经几番研讨,依据新课程理念及育人目标,针对学校实际,最后决定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红线,创建和谐校园;以提高师生素养为目标,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中国结·龙蒂花编制》。原因有三:一是授课老师即使无先天优势,下功夫钻研即可;二是对学生无先天条件的制约,经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三是经济实用,学生感兴趣,家长也能负担得起;四是本区还没有其他学校将此内容作为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在常态实施中彰显特色
(一)确保课程常态实施
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为使《中国结·龙蒂花编制》课程常态实施,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带头学习,积极参与研究,指导开发;深入教学一线,加强课堂教学有效监督与指导,对实施中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解决教材和师资问题。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们就到书店购买参考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边开发实施边思索整理。2007年暑假,我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年级完成了教材初稿的选编工作。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每学期末都会结合实施情况再次对教材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教材逐渐由选编走向自编,形成了一套可供1~6年级学生使用的《中国结·龙蒂花编制》系列校本教材。
3.社团活动促进教学。为巩固教学效果,保障学科质量,我们成立了“结艺乐园、花艺乐园”社团,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了沃土,为其才华展示搭建了舞台。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校本制作室就成了学生舞花弄结的天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编制技艺,大家创作着、欣赏着,在忙碌中感受幸福,体验快乐。学校还投资买来画框、花瓶,让师生共同研究编织、整形、修饰、装框、插花、包装等技术,并且用他们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龙蒂花作品装饰校园,营造优雅的育人环境。
(二)校本课程彰显特色
经过艰难的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已初显成效:教师参与研究、开发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材由选编逐步走向自编;学校的文化橱窗里、走廊上、办公室及教室里,都能看到学生的作品。红红的中国结、五彩缤纷的龙蒂花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校园里可谓是“结飘满园红,花开万里香”。
在历年的校园文化周活动中,学生的现场制作都会成为亮点。社团队员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校外的一些活动。特别是2009年5月举办的郑州市首届教育服务大会上,学校展出的精美作品以及同学们娴熟的编制技艺受到了与会领导及市民的好评,学校被评为本次会展评比一等奖;在河南省第五届“少代会”外场,学校“结艺、花艺乐园小社团”的现场展示受到了河南省委原部长孔玉芳等多位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三、以校本课程开发促学校文化重建
(一)挖掘课程文化内涵
中国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绳结记事”,作为结饰形成于周代,兴盛于唐代,广泛使用于明清时代。
随着课程的深度开发,我们逐步挖掘出中国结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结是由一根绳子编织下来的,其中每一个小结紧弛衔接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中国结的质量。而每一个师生,就像一个小小的结,只有大家都立足本职,齐心协力,勇于创新,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才会像一个完美的中国结,南三小才会出成绩、发展好,才会不断开花结果,香飘万里!“结飘满园红 花开万里香”现已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为全体师生所认同。
为深化广大师生对中国结文化内涵的认识,让“结文化”不仅写在墙上、挂在嘴上,而且内化为全体南三人的灵魂,学校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让“结文化”根植于师生的心灵深处。
(二)以“结文化”为核心,全面构思、丰富学校文化
1.在传承中发展校训。我们将原有的校训“诚、勤、信”修改为“结、勤、信”,并重新释义。结:即中国结,代表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勤:即勤奋,指勤动手、勤动脑、勤动口,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信:即树信心,讲诚信,获信誉,是一种奋斗的目标。“结、勤、信”释义:我们南三人正以团结进取的精神,踏踏实实的态度,追求令社会满意的信誉!为使师生铭记校训,我们还编写了校训三字歌。
2.在参与中体现文化。我们以“结文化”为核心,号召师生共同参与“我的校徽我设计”等系列活动,主教楼外墙上悬挂的由大家共同设计的寓意深刻的校徽格外引人注目;聚全校师生智慧,集体创作谱写的体现学校精神、学校特色的校歌也广受大家喜爱。
集教师智慧,不同学科教师开设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结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感受“结文化”。
体育、音乐老师更是集思广益,围绕学校精神、结合校本课程特色,自编结艺操。学生手拿红色的皮筋象征着编制中国结使用的红色丝绳,随着音乐的节奏,师生共同舞动红绳,吟诵校训三字歌,既锻炼了身体,又展现了同学们热爱学校、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结文化”为核心整体规划,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1.构建以“特色育人,师生发展”为主题的办学思想教育模式。内容包括校训、教风、文化墙、中国结标志等,主要分布在教学楼、综合楼的醒目位置,展示了学校“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空间”的办学理念,集中反映了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的足迹,师生置身其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激励和鞭策,促使大家团结奋发,积极进取,勇争一流。 2.构建以“学会感恩 学会感动”为主题的人格教育模式。当你走进校园,西边文化墙上张贴着表现孩子们学习中国结编织过程中勤学苦练编织技艺的小作文,以及同学们之间互助合作的感人故事的文章,这些都是“中国结在我心中”、“中国结情缘”主题征文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表达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抒发了对老师精心培育、同学热心帮助的感激之情。
每年六年级学生毕业前夕,同学们都会以“结”元素精心设计毕业作品,以表达对母校的深深感恩和眷恋。2009年,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将他们亲手用龙蒂花编制的“雀之灵”——一只昂首开屏的孔雀作为对母校的献礼,抒发了在六年时间里他们与母校同成长、共发展的自豪情怀;2011年,毕业班(共215人)学生精心制作了一个大 “同心结”献给了母校,这个由215个小中国结组成的“同心结”,寄托着每一名毕业生对母校的眷恋与情结。
3.构建以“动手实践,弘扬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教育模式。步入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位于楼道和走廊墙壁上的一幅幅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内涵丰富的中国结、龙蒂花作品,如“丰收的果实”、“荷塘月色”、“花样年华”、“朵朵葵花向太阳”等。在这里,师生不仅能感受到高雅的文化气息,还能体验成功的幸福、品味实践的乐趣、畅谈人生的理想、憧憬未来的美好。
(四)以多彩活动为载体,使“结文化”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
1.主题活动,促进发展。学校德育处将校本课程、重大节日整合,每学期组织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系列主题活动,如“编织友谊结”手拉手活动、“我为妈妈送祝福”、“劳动创造美”技能大赛等。
2.爱心接力,届届相传。每年新生入校,高年级的同学都会亲手制作中国结赠送给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方面,表示对一年级新同学的欢迎,使新生一入校就能感受到一种关爱,在初步感知中国结的同时与同学们很快结为好朋友;另一方面,也寓意祖国传统文化和学校精神届届相传。
3.参与实践,展示智慧。教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中国结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千家万户。如六一儿童节与丰庆路小学开展的“同争巧手章,编织友谊结”手拉手共成长活动;教师节开展“我为老师送祝福”活动,同学们亲手制作龙蒂花送给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元旦前夕举办“爱心大拍卖”活动,孩子们到街头、公园现场编制中国结义卖,所得收入用于救助贫困学生;春节期间开展“巧手装扮我的家”活动,同学们用所学的编制技巧,给中国结加入流行元素,在绳子的粗细、颜色的选择、配饰的使用上大胆创新,红红的中国结、五彩缤纷的龙蒂花烘托了节日的气氛,正如孩子们所说,“用自己的双手装扮自己的家,让自己生活在艺术的天地里,心里特别高兴”。
现在,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南三小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和谐发展课程体系已见雏形,学校文化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深入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学校文化重建的新路径,学校先后荣获“金水区文明单位”、“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2010年度金水区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河南省十大活力校园”、“2012年河南省最具魅力校园——创新之魅”等称号。